中青年普遍代谢异常背后:缺失哪些指标?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海量数据最新消息,海量数据最新信息

《 海量数据 603138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中青年普遍代谢异常背后:缺失哪些指标?如何提高数据质量?
2024-01-25 09:55:00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院和瑞慈医疗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百万人群体检健康报告(2012-2022)》(下称“《报告》”)指出,我国集中于30岁-60岁的职业人群普遍存在代谢异常情况,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递增,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诸多慢性病的潜在高危人群。
  具体来看,2022年,总人群的整体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的检出高达 13.54%和 27.91%,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为 18.92%、27.98%、16.82%和 17.73%, 基本均呈现出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的整体趋势。
  “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之一是将国人的平均寿命再延长两岁,要达到这一目标,早筛早诊是关键。” 瑞慈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方宜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举例:“肿瘤5年生存率和早筛早治有非常大的关系,早期肺癌有67.7%的治愈率,晚期只有9.8%;乳腺癌早期治愈率超过90%,晚期只有31%;甚至肝癌早期的治愈率也达到33%,晚期只有约2%。 ”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明确将保障人民健康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多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体检机构与学术机构携手,从体检大数据出发,发现国民健康发展趋势,实现“关口前移”,而这对数据的质量要求也将更高。
  如何有效体检?
  根据《报告》,从各大脏器及功能检查结果来看,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心电图异常率、脂肪肝、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 41.3%、57.5%、31.4%、36.1%、30.9%。其中,甲状腺结节在女性各年龄段都高于男性,脂肪肝高发于男性。
  分性别来看,本次调查发现,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均偏高,分别为 24.0%、 31.4%、26.6%。另外,女性50岁以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人群占比快速提升,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检出率超过男性,老年人中,颈椎异常和腰椎异常的检出率也呈现出女高于男的现象。
  《报告》指出,在这些异常的指标体系中,体重异常(超重或肥胖)是关联其他异常结局的核心,与绝大多数体检结局有较明显的关联,提示它可能是后续一系列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或脏器功能异常的原因或主要危险因素。
  据悉,该报告覆盖瑞慈2022年全国12个省31个城市(多为东部沿海城市)的247万体检者的全量数据和长三角地区13.7万人近10年(2012-2021)的体检数据分析而成,但报告中尚有信息缺失。
  “根据《报告》,国人代谢性疾病在这十年间明显提高,但导致它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和睡眠、饮食、运动等有关?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方宜新指出。
  此外,《报告》中也未有数据显示国人在这十年间的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的变化,而这是两项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这对体检机构提出了硬件要求。比如心脏冠脉血管要做冠脉核磁、脑血管要做脑血管核磁和脑部组织检查,没有这些影像设备,就没办法完成有效检查。所以体检机构需要逐渐完善设备,同时培育体检医生、重视对消费者健康的普及。”方宜新表示。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是健康中国要预防的三种疾病,这也要求体检机构要开展有效体检。”方宜新认为,第一,国家政策层面和体检机构的标准要更加完善;第二,体检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要不断提高,硬件设备不断完善;第三,国民的体检意识要加强,做有效体检。
  过去十年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逐步上升,但体检渗透率相较发达国家仍有不足。华安证券研报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从468亿元提升到1890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3900亿元,其中非公体检机构市占率约 25%。
  “一方面,体检在中国大概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对比发达国家70%的渗透率,我国体检行业渗透率低,大约占比39%;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人均体检消费在3000~5000元,我国约500元,这也导致有很多体检项目做不了。”方宜新。
  方宜新举例,像心脑血管和癌症筛查的检查,这些项目都比较贵,要有CT、核磁共振和胃肠镜,体检机构可以给消费者做三年的规划,每年做1-2项,通过三年时间完成整个体检,而不是每年重复,这样才是有效的体检。
  如何利用数据?
  从体检大数据出发,挖掘健康检查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研发支持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体检信息系统,推动相关平台发展、药物研发,或将成为体检未来发展方向,也对我国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层面,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2023年7月,美年健康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合作在《JMIR Public Health & Surveillance 》发表研究论文,通过预测接受健康体检的540万名脂肪肝病患者动脉颈动脉斑块风险,并提供风险分级的分界点,为颈动脉超声检查提供指导,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我们有连续性、区域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生物样本,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好的数据库。” 方宜新也表示,“日前,瑞慈和上海交通大学达成合作,一方面,将海量数据变成有效的数据,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体检相关的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平台发展,同时帮助医疗器械、新药研发。”
  但我国体检数据不标准、体检数据平台与医疗信息断层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实现健康体检、医疗信息互通?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指出,第一,数据要做到标准化、质量控制;第二,挖掘数据,从数据到知识图谱;第三,从数据挖掘到人工智能。
  在分析体检数据以及早识别高危人群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成式AI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不同领域,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根据英伟达公开资料,使用AI技术可使药物早期发现所需时间缩短至1/3倍,成本节省至1/200倍,药物研发的“双十魔咒”或有望被打破。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生成式AI驱动的生命科学革命将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不可量化的影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估计,生成式AI每年可为制药和医疗行业带来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但这也对数据的高质量提出要求。“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对AI制药至关重要。”一家以AI为核心技术驱动的biotech的相关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AI药企的应对之策包括利用好所有可以访问的数据服务、尽可能多地争取可以进行数据分享的合作方、探索新的技术平台、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及数据生产平台。”
  杨胜利表示:“过去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研究和医学研究,都是实验科学。现在强调的大数据带来了数据科学,这也会引发以后科研模式的转化。将数据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不同的途径方法结合起来,用于临床的科研和转化,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机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青年普遍代谢异常背后:缺失哪些指标?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海量数据最新消息,海量数据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