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外资机构积极把握中国机遇

最新信息

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外资机构积极把握中国机遇
2022-10-10 07:43:00
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开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不断推进金融行业开放,践行高质量发展,引入多元的市场参与主体,对优化行业生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8年半大幅增长9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我国推出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它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引向中国。2002年,QFII制度出炉。前十年,QFII稳健发展,稳步探索。作为首批获得这项资质的外资机构的原QFII业务负责人,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把 2012年看作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QFII推出初期,投资者对中国的在岸资产关注度较低,一年里多数时间QFII额度都比较冷清。”房东明说。
  进入2012年,事情慢慢起了变化。
  房东明进一步分析:QFII制度越来越为外资机构接受。同时,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及全球指数将中国市场吸纳进来,全球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中国在岸市场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资产标的。
  “对于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的问题不是‘投不投’,而是‘投多少、怎么投’”。房东明援引数据指出,目前,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接近10%,外资增配中国是大势所趋。
  数据印证了房东明的看法。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资产市值为35741.58亿元。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汇集央行数据整理得出,2013年底时这一数值为3448.43亿元。也就是说,8年半时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市值增长了9倍多。
  不仅持股市值大幅跃升,增速也显著加快。2017年三季度,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总市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210.27亿元。到2019年底,持有的A股总市值就突破两万亿,达到21018.75亿元。又过了仅仅一年时间,到2020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总市值就突破了三万亿元大关,达到34065.56亿元。
  正如房东明所言,数据背后是日趋丰富的对外开放举措。
  2012年到2022年,我国陆续推出股票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改革QFII制度,并进一步改善准入,更多类型的境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北向资金已累计买入A股超过1.74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逾2.07万亿元。
  在取消额度限制后,QFII机构数量出现了井喷。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已有逾700家机构获得QFII资格,较2012年增长近4倍。新规允许QFII投资商品期货、商品期权等衍生品品种,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9个品种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2020年,证监会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例限制,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包括摩根大通、瑞银证券、富达国际等在内的12家外商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获批,花旗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获得基金托管资格。
  外资不仅来了,而且融入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外资在中国投资路线图的变迁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变迁。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QFII持仓行业方面,2012年年末,金融、耐用消费品与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房地产等五行业居前,其中,金融(银行)占比超过62%;截至2022年上半年,金融、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研究服务位居榜单前五。可见,外资在坚守金融股的同时,投资偏好由耐用消费品、食品饮料等转向了信息科技、科学研究等新兴成长股。
  融入中国的外资机构,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生态改善。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
  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
  不断深化的互联互通机制,连通起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并连通到全世界。
  2021年10月,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启动,拉开了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购买理财产品的序幕。
  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截至2022年7月底,内地与香港往来“跨境理财通”业务达到6233笔,跨境汇划金额9.1亿元;内地与澳门往来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达到5572笔,金额2.81亿元;共计32542人参与“跨境理财通”,涉及资金跨境汇划11805笔,累计金额超过11.91亿元。
  跨境理财通为外资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花旗中国证券服务业务主管蔡美智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去年10月,花旗香港宣布与广发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了首批通过理财通为大湾区客户提供跨境财富管理服务的银行。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表示,大湾区业务是渣打集团的战略重点,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的渣打大湾区中心已经落成。渣打中国副行长兼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峰强调,跨境理财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跨境投资通道,对银行现有的财富管理体系是重要的补充,为渣打拓展大湾区优质客群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跨境理财通之外,2022年7月,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ETF通交易正式开通,双方投资者可以买卖包括沪深港股通ETF在内87只首批可投标的(北向83只和南向4只),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粤港澳大湾区理财通等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双向开放的又一标志性举措。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ETF通开通两月,北向资金总成交额达10.36亿元、南向总成交额达125.21亿港元。作为亚洲领先的ETF发行商的南方东英表示,参考沪深港通的发展历程,随着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未来有望拓宽合资格产品范围,鼓励业界参与,满足投资者的多元资产配置需求。
  外资积极把握中国机遇
  百年大变局,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给出的“答案”。外资机构也在从中国的发展机遇中把握投资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找增长、分散组合的必然选择。正如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知鸷所言,在全球经济局势复杂的当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中国在多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正进一步吸引着全球投资者。
  挖掘中国机遇成了不少全球机构的重要增长来源。房东明就表示,期待帮助全球的投资者了解中国资本市场,把握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逻辑和趋势,是瑞银的业务发展重点之一。
  挖掘中国机遇意味着要适应中国的市场生态。瑞信研究团队表示,对于外资机构来说,拥抱互联网是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必修课。很多外资机构的经验表明,顺应中国独特的、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风格,是一项长期任务。
  外资机构正期待更全面地分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果实。
  蔡美智表示,花旗积极布局QFII存管银行的申请。此外,花旗近年来还积极参与本地市场托管,未来将继续为国内和全球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期待早日在中国境内获批开展基金外包服务。
  胡知鸷表示,热切期待更多政策细则落地,通过更清晰的政策方向以及更大力度的稳增长、稳市场政策,帮助本土资本市场实现企稳回升。同时,相关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间的政策协同、企业与政策端针对重大事项的密切沟通,都将成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外资机构积极把握中国机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