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吃饭”沪市公司扫描:扩大内需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

最新信息

“穿衣吃饭”沪市公司扫描:扩大内需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
2022-10-14 08:55:00
中国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经突破1.2万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持续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
  多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较为稳定增长趋势。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社零总额下降3.9%,这也是近50年来我国首次出现年度社零总额负增长。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回升。2021年,我国社零总额达到44.1万亿元,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相较2020年增长24.6%,走出了2020年大幅下滑的低谷。同时,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得到显现。
  食品制造业:细分行业空间进一步打开
  食品制造业是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工业体系中保持“底盘最大、发展最稳”的基本态势。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新兴消费及群体需求驱动下,预制菜、方便速食、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细分行业的空间被进一步打开,细分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种类多元化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以来,安井食品广州酒家绝味食品紫燕食品等12家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安井食品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后,随着IPO募资到位、2018年起先后两期可转债的发行、2022年3月定增募资56.7亿元的成功落地,公司资本结构得到有效优化,抗风险能力和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脚步,上市5年多来安井食品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3%,两项关键指标均远高于行业增速。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2.72亿元,在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发面制品、速冻小龙虾、淡水鱼糜四个细分行业均为行业第一。近年来,安井食品紧抓预制菜市场发展机遇,成功培育出一大批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单品。
  乳制品行业: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战略重要支撑
  乳业是健康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产业。发展乳业是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乳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实施乳业振兴行动,为乳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特别是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来,乳制品上市公司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国际国内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在国家层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提质增效,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国奶类产量已达3778万吨,同比增长7%;乳制品产量已突破3000万吨。
  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为双龙头,伊利股份、蒙牛乳业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01亿元和885亿元,规模较大,与其他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龙头公司近年扩张较快,通过上下游及横向并购迅速增长。
  面对我国乳业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开拓南方新区,支持奶业大省落实本区域奶业振兴规划。近两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规范和指导,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乳制品上市公司的市场销量获得了大幅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沪市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妙可蓝多等。沪市乳品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正向增长,例如伊利股份聚焦专业化乳品的创新开发,依托国内、新西兰双核心奶源基地,搭建“伊利Pro”平台,为烘焙、餐饮、饮品行业的专业级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的乳品和服务。2017-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12.29%、16.89%、13.41%、7.38%、14.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99%、7.31%、7.67%、2.08%、22.98%。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后,作为上海市民生保供重点企业,光明乳业勇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服务市民尽心,为保障城市尽责,为守护上海城市“奶瓶子”有序运转尽显光明担当。
  养殖业:消费需求提升支撑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行业容量巨大、生产集中度低的特点。生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傲农生物于2011年创立,2017年于沪市主板上市,主营业务包括生猪养殖、饲料、屠宰与食品加工等业务。2021年3月,公司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净额9.82亿元;2020年5月,公司完成第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净额13.65亿元;2022年5月,公司完成第二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净额14.33亿元。公司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各方面优势,进一步增强了资金实力,为公司推进生猪养殖项目投产、释放产能等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疫情期间,傲农生物入选“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134万头,同比增长104.17%。疫情期间,各地傲农分子公司捐资捐物助力抗击疫情。
  2015年至2018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整体保持在7亿头左右,但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2020年,我国种猪进口量30530头,创十年历史新高。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出栏67128万头,全国生猪生产恢复面积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居民饮食消费需求的提升,为生猪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服装纺织行业:“国潮”趋势兴起将形成持久影响
  服装纺织行业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追求幸福感,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根据第三方数据库欧睿数据,2021年中国服饰鞋帽零售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与2017年相比增幅20.52%。近年来“国潮”趋势兴起,对纺服行业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太平鸟公司作为国内知名时尚品牌零售企业,致力于成为中国青年的首选时尚品牌。太平鸟于2017年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于2021年7月发行8亿元可转债,助力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79.28亿元、93.87亿元和109.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18.41%和16.34%,业绩稳步增长。
  牧高笛是国内露营帐篷龙头,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主营业务包括自有品牌运营、露营帐篷OEM/ODM业务两大板块。作为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目前公司旗下拥有露营装备品牌——牧高笛 MOBI GARDEN、城市轻户外服饰品牌——牧高笛鹿标 MOBI GARDEN URBAN、山系轻机能露营服装品牌——MOBI VILLA.在中国国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环境下,人们对生活质量与户外活动的需求逐年上涨。在露营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在手订单充裕。2019至2021年,牧高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6.43亿元和9.23亿元,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1.34%。
  种植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种植业发展克服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4亿亩以上,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13390亿斤、比2015年增加178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为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沪市种业种植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上市时间较长,是沪市主板的传统上市企业。11家种植业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收约409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同比增幅约六成。
  2022年是北大荒上市20周年。作为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据统计,从2002年上市至今,北大荒粮豆单产已由平均每亩300公斤左右上升到超500公斤;年粮豆总产由200余万吨上升到600万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粮食安全,国之大计”。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把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与公司使命紧密结合,将其内化为公司发展和企业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
  苏垦农发致力于常规麦稻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形成了集农业科技研发、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与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苏垦模式”。公司坚守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产业,努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苏垦农发下辖东辛、黄海、新洋等19家分公司、6家子公司、1家农科院、1家中德合作示范园,员工约1万人。公司持续稳定种植100余万亩优质耕地。2021年,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均较上年大幅增加。公司全年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106.40亿元,较上年增长23.43%;合并利润总额8.39亿元,较上年增长9.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7亿元,较上年增长10.06%。2021年末,公司合并总资产140.99亿元,较年初增长4.33%,资产负债率55.91%。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穿衣吃饭”沪市公司扫描:扩大内需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