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持续上升避免经济衰退与控制通胀能否“鱼熊兼得”?

最新信息

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持续上升避免经济衰退与控制通胀能否“鱼熊兼得”?
2022-10-14 08:29:00
全球持续、顽固的通胀令更多的央行政策决策者们加快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脚步。目前,美联储已经在6月、7月和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鹰”派加息立场依然坚定。除美联储之外,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等多个发达经济体央行都已开启加息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选择加息的央行都在抗击通胀与推动经济复苏之间选择了前者。而这就意味着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以及全球利率水平提高的共同影响下,全球经济放缓已经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更重要的是,发达经济体同步、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行动,进一步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银行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都发出了全球经济将放缓的警告。
  发达经济体加息步履不停
  在刚刚过去的9月,多家发达经济体央行都做出了加息的决定。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3%至3.25%。欧洲央行在9月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是继7月加息50个基点后欧洲央行年内第2次加息,加息幅度进一步扩大。另外,瑞典央行也超预期地加息100个基点,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75%提升至1.75%。瑞典央行成为继加拿大央行之后又一个选择加息100个基点的央行。
  从目前各主要央行的表态来看,为抗击仍然高企的通胀水平,“鹰”派加息仍将持续下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该组织地区8月通胀率为10.3%,较前两个月基本保持稳定。38个成员国中有16个国家的总体通胀率出现下降,15个国家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土耳其通胀最为严重。
  对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仍将在8%左右,经历了300个基点的大幅加息后,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经济仍然较有韧性,9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26.3万人,9月失业率仅为3.5%,衰退的风险似乎尚可控。鉴于通胀水平仍然较高,美联储11月初的加息幅度或将在0.5%至0.75%。
  “通常而言,影响美联储加息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通胀水平;第二,经济增长或衰退情况;第三,就业市场情况;第四,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不过,鉴于美国通常利用全球美元周期来促进全球资金的流动,美元升值幅度和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情况,也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一个隐藏的因素。”方明说。
  最新公布的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同意需要将利率提高到一个更具限制性的水平,然后在那里维持一段时间,以实现其降低通胀的目标。其中几位与会委员强调,历史经验表明,过早结束旨在降低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周期是危险的。
  另外,欧洲央行在今年7月正式开始加息,但已经达到两位数的通胀水平正在迫使欧洲央行做出更加激进的决定。欧盟统计局9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欧元区9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达到10%。而9月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HICP同比增速为4.8%,高于8月的4.3%。
  在欧洲央行加息脚步能否跟上美联储这一问题上,方明认为,欧洲央行加息脚步将跟随美联储,但可能达不到美联储的加息次数和利率高度。“欧洲央行9月宣布加息75个基点,是自欧元区建立以来欧洲央行最大加息幅度,远超出市场预期。预计欧洲央行大概率还将以75个基点的节奏继续加息。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在经历两次加息后为1.25%,而美联储目标利率经历了2022年3月以来的5次加息后已达3.25%的水平,两者的通胀水平较为相近,都试图达到2%的通胀控制目标,美联储加息意愿并未下降。”方明说。
  全球经济放缓警报频响
  以收紧货币政策抗击高通胀的行动刻不容缓,但随之而来的经济下行风险也不容忽视。近期,已有多个国际机构针对全球经济放缓风险发出警告。在日前发布的《贸易和发展报告2022》中,联合国贸发会议就政策诱发的全球衰退发出警告。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
  “在长达10年的超低利率时期,很多中央银行始终没有实现通胀目标,也没有推动形成更健康的经济增长。任何认为它们将能够通过依靠更高的利率来降低价格却不产生经济衰退的想法,都是一种不谨慎的赌博。在实际工资下降、财政紧缩、金融动荡以及多边支持和协调不足的情况下,过度的货币紧缩可能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带来一段停滞和经济不稳定的时期。今年美国的大幅加息估计将使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未来收入减少约3600亿美元,并预示着未来将出现更多麻烦。”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
  “为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和此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与疫情后的需求回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步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在全球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的同时迎来经济停滞或衰退,即出现‘滞胀’局面。而更为重要的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幅加息,已经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价值重估,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而且,随着美元升值,将导致新兴市场资金外逃和货币大幅贬值,严重的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美元升值也使大宗商品价格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将大幅动荡,房地产市场也将深受影响,有可能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结合的新型大萧条。”方明强调。
  另外,IMF在10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维持今年全球增长率的预测值在3.2%的水平不变。但同时将明年的预测值下调至2.7%,较7月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将出现大范围的经济增长放缓,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将在今年或明年发生经济萎缩。IMF强调,尽管经济在放缓,但通胀压力比预期的更广泛、更持久。目前预计,全球通胀今年最高将达到9.5%,将于2024年降至4.1%。
  不过,在IMF看来,与货币政策收紧给全球经济所带来的风险相比,高通胀风险更加紧迫。“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则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向不必要的严重衰退。金融市场也可能难以承受过快的政策收紧步伐。不过,这些政策失误的代价并不对称。如果央行再次误判通胀的顽固程度,他们来之不易的信誉可能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宏观经济稳定受到的损害会大得多。必要时,各国应通过金融政策维持市场稳定。但央行需要沉稳实施货币政策,坚定专注于抑制通胀。”IMF表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持续上升避免经济衰退与控制通胀能否“鱼熊兼得”?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