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投资如何四两拨千斤?

最新信息

解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投资如何四两拨千斤?
2023-03-06 01:40:00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指出我国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同时,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总体来看,今年的政府投资一如既往地选择微利甚至是无利的领域,尤其注重布局新基建等领域,而外资的增多将带来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撬动社会投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投资对于部分重点行业至关重要。以科技制造业为例,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就表示,科技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科技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是最重要的发展驱动力,由于科技制造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资本回报率偏低,企业融资难度和压力大,资金链趋紧。同时,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也逐年上升,不仅难以抗衡部分东南亚国家,且与发达国家差距也日益缩小。为推动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货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李东升建议。
  如何鼓励和带动全社会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首先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增加政府的效能,这样才能够拉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其次应该多元化的财税政策并举,对特定行业、领域减税降费,对重点发展的产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方面支持,有效地利用了社会化这个资金和资本。最后针对具体的项目,可以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方式,用政府较小投资,撬动更大的社会化资金。
  发力新基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政府投资将在数字中国的全方位建设中全面布局包括新基建领域在内的各项投资。同时,完善和加大市场准入服务和力度,持续完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
  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投资强度将持续增加。投资面向的行业,侧重于新基建,即新一轮的信息化术的基础设施。体现政府投资希望项目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新基建蓝皮书: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2022)》提到,近年来,中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融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户的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2021年的新基建投资超过4000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项目1300多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
  大力度引外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我国还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目前,我国已设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外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利用外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力。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一个生产要素包,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国际销售渠道等等,有利于我国更快地推进生产和消费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跟上全球科技进步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投资,一如既往地选择民间资本、外资等不愿意投向的微利甚至是无利的领域,政府投资这些领域不追求太多的利润,只是为生产提供服务。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财政资金以外,今年通过政府专项债、投资基金、信贷资金等多种渠道融资,进行相关的投资,且投资多倾向于大型项目、长期项目和战略性的项目。”宋向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解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投资如何四两拨千斤?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