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减税降费”要向效果导向型举措转变,大湾区加速破题区域协调发展

最新信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减税降费”要向效果导向型举措转变,大湾区加速破题区域协调发展
2023-03-28 16:51: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程立元广州报道
  近期,“稳定宏观税负”已经成为宏观财政政策相关的高频关键词,财政部部长刘昆和多位财税领域的专业人士已在撰文和公开发言中多次做出相关论述。
  对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他表示,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下行既有内外部形势的影响,也是我国财政政策主动作为的结果。政府通过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让老百姓和经营主体过“好日子”,持续大规模减税降费。
  而对于未来,平衡好“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性是切实需要考虑的问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查阅时发现,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在其后的20年增长较为显著,大多高于当年的经济增速。2015年之后,由于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的出台,财政收入增速也由此趋缓。
  “财政政策在抗击疫情、兜底民生、促进科技创新、拉动基建稳定总需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罗志恒看来,近些年,财政在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重大风险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如何维系财政可持续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纾解经营主体压力的同时取得相对平衡,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罗志恒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稳定宏观税负可以通过税制改革来实现,通过对消费税、环保税和资源税的改革,实现消费税结构优化,提高环保税和资源税的税率,将对宏观税负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消费税,当前的税目是烟、酒、汽车等,可以把它扩展到如高端酒店、高端会所等服务业领域,这类税率范围扩大之后对一般居民的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高质量发展是有益的。”罗志恒说。
  罗志恒表示,目前进一步减税降费的空间已经较窄,要向效果导向型举措转变。随着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减税降费的规模达到了高峰。根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透露的信息,今年的减税降费料将从追求规模和数量转向追求效率和效果。
  “比如财政部门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提升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优化结转结余资金的使用,提升财政统筹能力。随着财政统筹能力的提高,‘减税降费’的实施对整体可用财力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都将减弱。”罗志恒说。
  近年来,“逆全球化”风潮再起,经济全球化格局迎来了重大危机。
  罗志恒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也面临着逆全球化冲击,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土地财政下行、区域协调发展任务重等挑战,对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我们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供应链的‘断链’的风险。”罗志恒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较高的开放度和活跃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渐渐形成了显著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由此,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过去比较依赖国际贸易的对外市场格局将受到部分冲击。
  “广东经济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一是‘一马当先’,广东GDP连续34年在全国排名第一;二是‘一省三世界’,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罗志恒表示,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下,应对和解决上述关键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积极尝试和探索。
  “以广州黄埔开发区为例,一些积极有效的举措已在落地实施,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缓解需求平衡,以应对逆全球化的现状和影响。”罗志恒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减税降费”要向效果导向型举措转变,大湾区加速破题区域协调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