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理维权”风险

最新信息

警惕“代理维权”风险
2023-04-19 08:04:00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代理退保”“以房养老”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悉,上海持卡人李某在某自媒体平台根据广告提示信息联系到代理中介张某。张某得知李某希望与银行协商还款,便以可申请“全额退息”为由,诱导李某缴纳6000余元代理费。随后,张某致电银行并提供了其为李某伪造的贫困证明。在审核过程中,银行发现张某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落款公章存在虚假嫌疑,遂将该情况反馈至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排查发现,张某存在伪造人民政府公章及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印章的违法行为,将张某抓获。而持卡人李某不仅面临代理费无法追回和信息外泄等风险,还因未能及时还款被记入征信,可谓钱财和信用“两空”。
  为此,监管部门提示消费者:“信息外泄要警惕,虚假广告勿轻信。诈骗手法要识别,正确维权莫丢弃。”
  经查处发现,一些不法代理中介取得消费者委托后,通常会以方便投诉为由,索取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通信地址、银行卡账户等敏感信息。不法中介组织游走于法律边缘,不会对消费者敏感信息进行安全、有效地保存,部分不法代理中介甚至擅自恶意倒卖、使用消费者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等。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和金融信息,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等单证转交他人。
  除了信息外泄,部分不法代理中介为了谋取不当利益,冒充律师、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财务规划师等专业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发布“专业退费”“征信洗白”“解决债务”等虚假广告,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夸大宣传,引诱消费者联系代理机构而非金融机构,从而收取代理费、咨询费等。消费者在接收此类信息时,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代理维权”的诱导,有效甄别虚假信息。
  有一些不法代理中介为了不当牟利,伪造公文、印章或教唆消费者提供各类虚假材料,可能使得消费者面临法律风险。还有一些不法代理中介在收取定金后,以各种理由推迟、拒绝提供“服务”,其目的只是为了占有钱财,此种行为可能涉嫌诈骗,消费者应高度警惕,明辨是非。
  综上所述,金融消费者应时刻绷紧防诈反诈这根弦,强化风险意识,提前了解自身责任与义务,切勿参与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更不应听信“专业维权”的误导,树立正确维权意识,理性维护自身权益。与银行保险机构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应优先与银行保险机构进行协商沟通,主动说明真实情况及合理诉求。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专门的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依规求偿;如发现财产、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受到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警惕“代理维权”风险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