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副总裁马云双:中车正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最新信息

中车副总裁马云双:中车正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2023-04-28 07:20:00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过了高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造价正在逐年提高,很多城市有很强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欲望,但是52号文划出了明显的界限,很多规定难以逾越,如何突破瓶颈,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探索的课题。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副总裁马云双在4月27日举行的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
  所谓52号文即国务院2018年7月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针对地铁审批,52号文将地方财政收入、GDP指标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52号文落地5年多来,国家发改委还没有批复一个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
  “当前中国中车正从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非常难。”马云双说。
  马云双还称,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寿命周期管理压力非常大,如何让寿命周期管理方案更加优化,也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人员,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营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在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检修方面,目前大量运用的仍是计划修加故障修,这不是理想的维修状态。马云双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做精准的维修。所谓精准维修就是需要从设计源头去打通全寿命周期体系,让这个技术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应用场景和运用过程中的主要痛点进行思考和系统整合,也就是说,要让运营场景在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数据回馈到设计源头,从而进行系统优化,整合系统。
  马云双称,轨道交通系统为旅客服务,人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这里重要的载体就是车。所以要以乘客的变化为因,车辆在系统中的变化成为整个轨道交通系统所有参数变化的核心。
  就上述提出的问题,马云双表示,这需要研究车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用数字化进行整合与优化,就能够更加智能地让系统参数保持最优的状态。他举例说,比如车和供电之间,目前采用双向牵引供电,双向供电解决了能耗的问题,可以精准地保证车辆运行在最理想的电压环境下。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再是独立的技术,它已经成为系统技术的一部分,所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要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整合各系统最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推动系统融合。”马云双说。
  所谓系统融合就是车和地面各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融合,即“车地一体化”,车地一体化以车辆为中心,统筹车辆全工作场景,开展车辆和地面机电系统设备和功能的有机融合,精简设备配置、降低综合成本、提升总体效能。
  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即中国中车近期提出的“产品+”和“系统+”业务。“产品+”包含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产品,另一个是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寿命周期一体化服务。“+”的内涵是以城轨交通车辆和机电系统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产品与服务的高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产品及全寿命周期一体化服务,主要包括城轨交通车辆和机电系统的维保、检修、配件及全寿命周期服务。
  “系统+”是以“产品+”为核心,推动规划设计、工程投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所谓“系统”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在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如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EPC(工程总承包)、BOT(投资-营运-移交)模式;“+”指的是全寿命周期服务,并且必须是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寿命周期服务。
  “‘产品+’更多的是面向地铁,‘系统+’主要是面向中低运量,发挥系统集中优势,提供更优化、更简化的解决方案。”马云双说。
  当前中国中车正在对“产品+”和“系统+”业务进行重点推进。包括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中国中车称,要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建立“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涵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环节,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车副总裁马云双:中车正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