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洞见】“一带一路”让我国外贸实现穿插突围

最新信息

【宏观洞见】“一带一路”让我国外贸实现穿插突围
2023-05-09 10:32:00
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良好,主要得益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实现了“西边不亮东边亮”,这是我国外贸走位穿插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在“一带一路”中,我国不但输出一系列中国标准的高技术产品,更推动人民币结算,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一季度外贸开局良好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2个月的同比微降0.8%转为同比增长4.8%。西方媒体曾普遍预测一季度我国出口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订单流失于东南亚。西方专家出现误判主要是因为陷入了经济惯性思维中,依旧认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对象是欧美地区。他们认为,欧美需求下降必然导致中国出口衰退。再加上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期,劳动成本迅速增加,劳动密集型工业持续外流,东南亚等国或将取代中国地位,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外贸经济开局良好。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46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进出口总值的65.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68万亿元,增长12.7%;进口2.78万亿元,增长2.2%。
  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进出口下降7%;2月由负转正,当月增长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呈现逐月向好态势。一季度整体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提速2.6个百分点。
  外贸经营主体数量稳中有增,呈现出新活力。民营企业连续四年担当我国外贸发展主力军。2022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0.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5.7万家,同比增加5.9%。其中,民营企业38.4万家,增加7.5%,进出口5.18万亿元,增长14.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4%。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04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1.65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0.7%和16.7%。
  二、“一带一路”拉动外贸实现增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形成了直接冲击,同时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难预期性。1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15.2%。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而一季度我国实现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取得成绩,这是我国外贸走位穿插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我国有望做到“四成陆运贸易圈,六成海运贸易圈”。以后将靠“一带一路”实现一半的贸易出口,打通欧美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25.3%,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34.6%。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对前十大出口市场大部分保持正增长。其中,对东盟、日本、欧盟出口分别增长28%、5.3%、0.3%,对韩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出口增速超过了两位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整体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显著提升到2022年的32.9%。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8%,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12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34.6%,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对沿线东南亚、西亚北非、中亚、南亚等区域进出口分别增长16.1%、12.5%、32.2%、4.1%。一季度,我国以铁路、公路运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24.6%和61.8%。
  南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缺乏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建材等比较落后。而中国可以输出产能,实现双赢的结果。现在我国输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基建,而是高科技新基建。2022年,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额8718亿元。已经完成交付的项目有沙特红海新城的海水淡化和光伏储能系统、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中老高速铁路、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尼日利亚的莱基深水港等。在这些项目中增加了大量高技术的新基建产品,例如,在沙特新城的建设中添加的光伏储能项目,在中老铁路配套高铁动车组,肯尼亚铁路配套的电气工程等。
  分产品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比去年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分区域看,一季度东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一带一路”中,我国不但输出一系列中国标准的高技术产品,更推动人民币结算。如在中老铁路支持人民币买车票,用人民币下单可以购买直达老挝首都万象的车票。让参与国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据央行数据,2022年全年,货物贸易中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同比增长37%,占比提高到19%,比2021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20多个,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实现中国技术和货币的双重输出,从而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带一路”的崛起在于沿线国家逐渐统一思想,以和为贵共同发展经济。2014年我国设立了丝路基金,为沿线项目和国家提供资金,并且在2017年再次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2016年作为第一大股东,牵头成立了亚投行。目前,亚投行的成员数量从创始成员国57个增长到106个,几乎包括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期待值和热情,都希望参与这条全球投资最热门的贸易线上的投资贷款。
  在资金、技术加持下,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逐渐开花结果,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让中东的石油和货物可以不经过马六甲海峡,而直接运输到我国,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喀什、乌鲁木齐和其他西部城市将成为辐射印度洋和中东地区的贸易中心。中欧班列的数据持续走高,在今年3月刷新了历史记录,开行1488列,运送16.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和52%。虽然暂时无法撼动海运规模,但中欧班列的陆路属性决定了每一个车站都可以是终端市场和生产基地。
  2022年,我国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生效。今年一季度,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31.2%,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增长超过一成的达到7个,其中对新加坡、老挝、缅甸进出口增长均超过两成,分别达到45.8%、37.8%、29%。未来十年中,RCEP区域内90%的货物将逐步取消关税,让不少中国企业可以放心将产品的最后一步组装工序放到东盟国家出口。
  在世界经济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显示出自身的韧性,成为难得的亮点。我国实行“一带一路”,积极多元化拓展外需来弥补欧美外需转弱的损失,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机制的作用,对海外仓、出口信贷、生产性服务外包等扩大外需措施给予支持,以此实现“西边不亮东边亮”。对于美欧基于地缘政治、保护主义推动的“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外包”战略,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协同、地方的合作推动跨境数字赋能、绿色赋能、科技赋能,在逆境中创造新贸易合作机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力,充分调动庞大的生产力,维持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进而承接从中国溢出的产业,逐步建立起世界人口最多的市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宏观洞见】“一带一路”让我国外贸实现穿插突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