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铜箔之都”迈进

最新信息

向“中国铜箔之都”迈进
2023-05-22 10:06:00
“打造‘中国铜箔之都’,我们有底气、信心足,预计到2025年底铜箔产能将达到21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铜箔重要生产基地。”日前,南方日报、南方+《县委书记打擂台·第二季》节目走进梅县区,区委书记温助民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铜箔产业是梅县区的优势主导产业。2022年梅县区铜箔年实际产能达到9.6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10.6%。当前,该区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政策机遇,全力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推动梅县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争当梅州市实体经济发展排头兵。
  在圆桌对话中碰撞思想火花,在观点交锋中凝聚智慧力量。此次访谈中,区委书记、专家教授、企业家代表、镇委书记、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等共聚一堂,聚焦梅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亮目标、亮问题、亮举措,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共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梅县大地加快落地落实,助推“叶帅故里·大美梅县”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黄进陈薇
  ■对话嘉宾
  ◎梅州市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
  ◎梅县区雁洋镇党委书记叶铭光
  ◎梅县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曾辉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建国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教授赵世玺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叶帅故里·大美梅县”欢迎您!
  ——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
  1.如何抢抓机遇?
  ——“拼项目、拼经济、优环境”
  南方日报:梅州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县区将有哪些行动和部署来助力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温助民: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国家、省对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我们将抢抓机遇、感恩奋进、乘势而为,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政策,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筑牢稳的基础、谋实进的动能。
  一是拼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三年项目瞄准两年干”的要求,争取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平台列入国家和省的“盘子”,全力推动投资110亿元的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92亿元的宝丽华荷树园电厂增资扩产项目、投资34.6亿元的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力促在建12万吨、总投资99.76亿元的铜箔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拼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本,着力做大经济规模、做大经济总量、做大经济蛋糕,加快构建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现代工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铜箔产能达到21万吨以上,产值200亿元以上。
  三是优环境。坚持“用户思维”,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全力减审批、加服务,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以“一对一、点对点”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亲商、爱商、护商的创业福地。
  南方日报:在招商引资方面,今年梅县区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温助民:开局即开跑,起步即决战。梅县区今年开春第一会就是全区招商引资大会,全区上下总动员,四套班子齐上阵,全面吹响“一把手抓招商”的冲锋号。截至2023年4月,已经签约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9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3个、计划投资54.6亿元。
  今后,梅县区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用产业留人。我们坚持两手抓,在抓好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科学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强做大。二是用政策留人。我们先后出台《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若干措施》等多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吸引更多企业选择梅县、投资梅县、落户梅县。三是用服务留人。我们坚持“企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以函代证”,最大限度压减项目审批时限,实现拿地即开工。去年,投资81亿元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项目,从签约到动工审批时限由一年多缩短至半年,刷新了“梅县速度”,创造了“梅州纪录”,受到企业的好评。
  2.发展底气何在?
  ——“有基础、有平台、有市场”
  南方日报:当前,梅县区正瞄准打造“中国铜箔之都”目标坚实迈进。在这方面,梅县区有何底气与优势?
  温助民:梅州市委提出打造“中国铜箔之都”,并将其写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作为梅州铜箔产业的集聚地,建设全国铜箔重要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铜箔之都”,我们梅县区有底气、信心足。
  一是有基础,梅县铜箔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培育了超华科技、嘉元科技2家上市公司和13家规上企业,被纳入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强芯工程”,发展势头强劲。到2022年底,全区铜箔年实际产能达到9.6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10.6%。在建产能12万吨,预计到2025年底铜箔产能将达到21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铜箔重要生产基地。
  二是有平台,这里有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梅州综合保税区,以及梅县省级产业集聚地和新一代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吸引了宁德时代等一批链主企业落户。
  三是有市场,铜箔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负极材料、手机、计算机、储能设备等众多领域。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突破90%,锂电铜箔需求量将达到210万吨以上,市场前景广、潜力大。
  南方日报:作为全国首批25家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请李总谈谈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短板?企业今年在梅县区有哪些发展计划?
  李建国:近年来,梅县区铜箔产业蓬勃发展,在广东省甚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认为梅县区铜箔产业具有三个明显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梅县区委、区政府实施《梅县区新材料特色产业园规划》,大力培育铜箔产业集群,加强金融、政策、土地等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支持铜箔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梅县区铜箔产业拥有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是规模优势。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科学规划引导下,梅县形成了底子好、设施全的铜箔产业布局。嘉元科技今年将全力推动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81亿元建设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力争今年8月份开始试产。
  三是经验优势。梅县区的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等几家龙头铜箔企业具有超过20年的铜箔研究、制造、销售等历史,拥有成熟的铜箔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在铜箔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嘉元科技最近还积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数智化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为梅县区铜箔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嘉元力量。
  另一方面,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铜箔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偏远山区对铜箔产业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使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3.何处发力突破?
  ——“强龙头、强创新、强保障”
  南方日报:将“美好蓝图”落地为“生动现实”,全力打造“中国铜箔之都”,未来梅县区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力?
  温助民:今后,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龙头。全力支持嘉元科技、超华科技做大做强,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吸引更多关联企业落户梅县,不断壮大铜箔产业集群。二是强创新。实施人才振兴“五大计划”,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以嘉元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超华科技广东高性能电解铜箔区域创新中心等为平台,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和市场高地。三是强保障。实施电子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完善省级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基础设施,推动更多土地、资金等要素向铜箔上下游项目集聚,全面保障铜箔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作为梅县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梅县区产业集聚地今年刚刚拿下“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专用材料)特色产业园”金字招牌。那么,接下来梅县区工业园区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
  曾辉:我们将在获评“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专用材料)特色产业园”的基础上,努力突破园区配套仍有欠缺、要素指标仍然紧张、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发展瓶颈。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园区载体再扩容。力争年内成功申报省产业园,全面参与市承接省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加大园区土地收储力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抓龙头带动强链条。发挥嘉元科技、超华科技、BPW(梅州)车轴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保障嘉元时代铜箔、超华科技芯板等重点项目如期投产,力争年内以铜箔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力争智能家电产业园今年6月如期动工、新签约的庆达科技、宙明光电光纤元器件等7个项目加快落地,助力“2+1”现代工业集群积厚成势。
  三是抓项目服务再提质。完善“园区管委会+国资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健全园区“班子挂点、干部驻点、部门巡查”制度,大力推广并联审批和“拿地即开工”,以过硬的园区队伍和贴心服务,赢得企业信任。
  南方日报:请问赵世玺教授,您如何看待梅县区提出发展铜箔产业,打造“中国铜箔之都”的发展定位?未来还需要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赵世玺:首先,梅县有这么好的基础,尤其是嘉元科技宁德时代合资共建铜箔项目,这是个很好的平台。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90%,现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梅县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的产能,一定要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能占到前三或者更大的比重。
  其次,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具有抗风险能力,就要延伸产业链。比方说梅县和下游企业已经有很好的合作了,那上游企业也要进行融合,通过合资的形式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4.怎样扬长补短?
  ——七个抓手描绘“施工图”
  南方日报:梅县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的总体思路和主抓手分别是什么?接下来将如何发力,把短板转化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温助民:我们结合梅县实际制定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做深做实一二三产融合这篇文章,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强富绿美新县域。
  一是做“大”县域。围绕构建“一中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科学规划建设槐岗片区、高铁片区、丙雁片区、畲江片区,加快打造高铁新城、畲江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带动力。
  二是做“强”产业。推进梅县产业集聚地、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无水港等平台建设,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向“打粮食”项目集聚,培育壮大铜箔、装备智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四个百亿”和金柚50亿“11115”产业集群。
  三是做“特”镇村。坚持“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镇、工业强镇、农业专业镇、文旅名镇、商贸强镇,实现镇域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推动金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
  四是做“美”乡村。围绕“镇有样板、村有特色”,强化规划先行,建管结合,高水平打造丙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引领带动全区“1+N”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做“活”文旅。坚持高水平保护开发松口古镇,提升A级景区吸引力、影响力,串珠成链打造丙雁松文旅集聚区,发展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
  六是做“优”生态。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深入实施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高标准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森林城市、绿美乡村。
  七是做“实”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拿结果比高低,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和容错纠错机制,在“四个一线”发现、培养和考察干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南方日报:梅县区雁洋镇辖区内有7家上市企业、5家A级旅游景区,在做强镇域经济方面,雁洋镇最大的抓手是什么?
  叶铭光:做强镇域经济,雁洋镇最大的抓手是“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三产融合”。我们将聚焦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突出铜箔产业、文旅产业和重点项目,打造经济强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三产融合”示范区,打造粤东第一旅游名镇,持续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向“中国铜箔之都”迈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