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闫衍:经济复苏背后 债券结构性信用风险仍需关注

最新信息

中诚信国际闫衍:经济复苏背后 债券结构性信用风险仍需关注
2023-05-25 22:54:00
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呈现的复苏势头,为全年完成5%的增速目标打下基础。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受此影响,多个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也对中国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与此同时,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也将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8%上调至5.3%,这彰显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但经济复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路坦途,当前经济修复结构分化凸显,需求仍较为疲弱,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仍需政策加力呵护。”中诚信国际董事长兼总裁闫衍在中诚信国际-穆迪2023年中信用风险展望研讨会上表示。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释放继续延续放缓趋势。
  中诚信国际统计,今年截至5月中旬,债券市场合计违约规模不到50亿元,同比下降超过65%,创近八年来同期水平新低;新增违约发行人数量进一步下降至3家,同比减少2家。
  闫衍解释称,得益于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债市风险化解及防范力度的不断加强,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及主体数量持续下降,新增违约规模创近八年新低。但在经济修复基础仍不够牢固的背景下,结构性信用风险仍需关注。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持续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并多次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央行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提出,要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并强调进一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在此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精准有力,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同时发行人积极采取措施缓释阶段性风险,这些因素促使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释放进一步趋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债市“展期热潮”仍在持续,新增展期债券数量和债券规模出现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且相关债券展期期限有所拉长。
  根据中诚信国际的统计,截至5月中旬,债券市场已确认展期债券本息规模合计超过355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共涉及债券39只,相关发行人18家,依旧以房地产发行人为主。
  闫衍认为,在当前防风险政策托底、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降低房企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债券展期接受度有所提升,展期期限也随之有所延长。“但由于展期债券到期兑付比例仍然较低,且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发行人均在违约前采取过展期措施,流动性风险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部分展期债券最终仍发生了违约。”闫衍说。
  闫衍建议,后续市场需要关注展期债券相关发行人基本面修复情况,以警惕信用风险延后释放。
  基于此,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债券市场结构性风险仍然存在,对于多数发行人来说,其经营及盈利修复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关注尾部城投和弱资质房企的信用风险释放。
  中诚信国际的调研显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进入复苏轨道,但修复结构并不均衡,微观主体亏损面扩大趋势虽有缓解,但企业营收和利润降幅依旧较大,部分发行人基本面修复仍具有不确定性。
  “其中,房地产行业内部结构分化态势比较显著,无论是销售还是融资情况,国有背景房企表现相对较好,而尾部房企普遍没有显著改善。从流动性角度看,民营房企依旧是年内发生违约和展期事件的主体。”调研结果指出。
  对此,闫衍认为,当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整体可控。但同时也需看到,经济修复仍然面临挑战,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观察,企业融资结构分化态势明显。“为此,我们建议当前要持续关注债券市场结构性风险,尤其是关注尾部发行人风险释放压力。”闫衍说。
  考虑到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支撑以及基数效应的作用,中诚信国际利用趋势分解法进行估算,预计中国经济全年增速有望达到5.7%左右,但政策仍需在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从而推动经济复苏从结构分化走向全面修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诚信国际闫衍:经济复苏背后 债券结构性信用风险仍需关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