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如何应对水质性缺水隐患?“高效用水”成为破局之道

最新信息

广州南沙如何应对水质性缺水隐患?“高效用水”成为破局之道
2023-05-26 17:37:00
近日,为响应第32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号召,南沙区水务局和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市农科院”)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沙总部基地联合开展了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的党日活动。
  活动当中,区水务局的党员干部们近距离学习高效节水灌溉、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等技术,感受节水工艺的神奇与魅力。
  滴灌技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南沙区地处珠江入海口,行政辖区内河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地的可用水资源丰富。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沙区的主要水源为沙湾水道的地表水,水源单一,取水口密集,且易受咸潮上溯影响,存在一定的“水质性缺水”隐患。
  据了解,自2007年起,“高效用水”就成为了市农科院在栽培技术研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广州市农科院党总支书记黄剑娣表示:“南沙地区的咸潮上溯对农作物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近年冬春季雨水较少,河水的氯化物浓度高,田里的旱稻秧苗很难正常生长。所以‘节水’这一主题,贯穿了农科院近年攻克、推广的各项农业栽培技术,包括精准滴灌、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和生物防治等,都是重要的节水、净水技术。
  现场,市农科院的讲解员向参观者们介绍了一系列现代农业节水工程。在大棚之内,随处可见穿绕在各色蔬果之间的黑色滴带,配合南沙基地自以色列引进的自动施肥灌溉系统,可以将不同种类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和水分运输至它们的根部。通过这种可控、精准、均匀的灌溉施肥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水肥利用率。而随着近年国产设备的顺利研发,种植农作物的个体户们使用自动施肥灌溉系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黄剑娣表示,这项滴灌技术已经推广到南沙的很多蔬菜种植区,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随后,南都记者还参观了市农科院内的雨水收集池和对流水帘。这些装置通过空气对流将吸附的雨水引导至专门的收集池中,大大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保障了基地内最重要的灌溉用水资源。而在咸潮上溯强劲的季节,市农科院也会启动海水淡化工程,通过专业设备的渗透净化,将难以利用的海水变成可供灌溉的农业用水。
  废弃有机质替代土壤
  实现节水减污
  水源污染防治也是市农科院关注的重点。在使用肥料方面,市农科院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提倡使用生物肥料,并投入研发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项目。
  在市农科院中,科研人员们研究开发了就地粉碎回田促腐变肥技术,将农作物茎秆(如香蕉根茎等)打碎,用酵素发酵后作有机肥还田,同时用木糠、椰糠等废弃有机质代替土壤,通过更疏松的基质来提高农作物的水肥吸收率。而如何通过快速繁殖的植物来吸附污染物、净化河道,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也是他们正在密切关注的课题。
  南沙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余直言:“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治水中的大问题,通过精准灌溉、降解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把原本的废料重新利用起来,从源头减少污染量,实现‘节水减污。这些技术要真正推广到田地当中,做到’经济、方便、实用‘,让农民愿意学习、使用这些技术,才能更进一步服务于’水治理、水建设工作。”
  深入社区村庄
  广泛开展节水宣传
  今年5月14日至20日是第32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南都记者从南沙区水务局了解到,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该局还深入小区和村庄,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5月16日,南沙区水务局在万科·白鹭郡小区开展了节水进小区宣传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居民关心节约集约用水,学习掌握更多的节约用水知识,提升节约集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现场,通过设置节水知识宣传展架、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派发节水宣传册、宣传品等,向社区居民讲解了节约用水的日常行为规范及节水器具的功能。同时通过开展节水调查问卷、节水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节水调查的热情,倡导投身节水实践,引导养成良好用水行为习惯。
  第二天,南沙区水务局在东涌镇石基村开展了节水进农村宣传活动,在石基公园公共区域张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海报,引导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行为,倡导节水型生活方式。
  其中,在人流量大的活动区域,通过设置节水宣传展板、发放《节水微科普》《节约用水》系列读本、单张和《公众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口袋书》等宣传资料的方式,向村民宣传节水知识及节水行为规范。同时开展节水意识调查问卷和污水处理费调查问卷,切实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节水认知度。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广州南沙如何应对水质性缺水隐患?“高效用水”成为破局之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