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罚单大盘点!

最新信息

券业罚单大盘点!
2023-07-02 22:58:00
2023年上半年收官,证券行业“严监管”的态势仍在继续。
  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证券行业上半年罚单情况来看,投行、资管、经纪以及发布研报业务,均有大量监管罚单产生,预计对部分券商后续证券分类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来看详情——
  投行罚单传递“强监管”信号全链条强化监管
  全面注册制落地背景下,券商投行监管正在持续从严。
  近日,证监会对东北证券的行政处罚结果落地。因在豫金刚石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未勤勉尽责等问题,东北证券被合计罚没近755万元,5名保荐代表人被警告及罚款。
  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超20家券商投行及相关保荐代表人被监管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情节重者甚至被暂停业务半年。此外,交易所、交易商协会等部门也频繁“出手”,投行执业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券商投行屡接罚单
  上半年4家遭立案
  2023年上半年,已有4家上市/新三板挂牌券商因投行业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分别是东北证券、东海证券、东兴证券广发证券。其中,监管对东北证券的调查结果已在近期出炉。
  具体来看,东北证券在今年2月被立案,6月17日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因在豫金刚石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保荐中存在多方违规,持续督导期间未勤勉尽责,东北证券被“没一罚三”,合计罚没金额达到754.72万元。5名保荐代表人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20万元不等的罚款。
  除东北证券外,东海证券同在今年2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在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开展独立财务顾问业务未勤勉尽责。东兴证券广发证券均在今年4月被立案,东兴证券涉嫌泽达易盛项目中保荐、承销及持续督导等业务未勤勉尽责,广发证券则是因在美尚生态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业务中未勤勉尽责。
  值得关注的是,在证券公司被处罚之外,亦有项目负责人被证监会进行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例如,国海证券时任债券与结构金融部执行董事孙某某因在“胜通债”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在今年3月被证监会处以3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除证监会直接开出的罚单,记者根据各地证监局公示信息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各地证监局共对16家券商或相关保荐人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监管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严重者甚至被暂停业务。
  例如,北京证监局在今年4月公布的罚单显示,其发现国都证券投行业务存在多方问题,包括关联交易管理失当、执行业务未勤勉尽责、合规内控管理薄弱,影响公司合规稳健展业。北京证监局决定国都证券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的行政监管措施,暂停与股票发行相关的保荐、承销业务、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业务等投行类业务半年。
  除了股权融资项目,多家券商在债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承揽、承做、承销中出现违规行为,同样被各地证监局、交易所乃至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开出罚单。例如,光大证券因在四平城投相关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中担任主承销商,存在违反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于6月1日被交易商协会予以严重警告,责令改正。
  投行+保代遭“双罚”
  严查“一查就撤”、“一督就撤”
  复盘上半年的罚单情况来看,监管对于券商投行业务的严查体现全链条上。除IPO项目外,定增、可转债、公司债等项目均监管关注范围之内。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券商投行监管力度也在提升,多家券商及保荐代表人遭遇“双罚”。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对金元统一证券、财通证券中银证券三家券商及相关保荐代表人、东兴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均涉及在首发上市项目保荐中未勤勉尽责。
  另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也对民生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及保荐代表人采取书面警示、监管警示、通报批评等处分,合计罚单数量近20份。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IPO项目“带病申报”、“一查就撤”的问题得到格外重视。6月16日,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直指其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其中,上交所明确点出海通证券存在“一督就撤”问题:在发行上市审核期间,上交所在对3个项目发出现场督导通知书后,实施现场督导前,海通证券均撤销了项目保荐。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深化,中介机构从‘受理即担责’到‘申报即担责’,责任进一步明确,这对券商投行的综合能力提出更多要求,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对于投行一线工作来说,勤勉尽责和合规展业是基础要求,监管罚单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称。
  此前,监管部门曾发布《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扩大现场检查和督导面,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对收到现场检查或督导通知后撤回的项目,证监会及交易场所将依法组织核查,坚决杜绝“带病闯关”行为。
  上半年狂揽55张罚单经纪业务成违规“重灾区”
  经纪业务一直是券商的第一大营收来源,也是券商违规的高发地带。
  近年来,随着行业队伍的不断扩大,违规问题也层出不穷。代客理财、违规炒股、无证展业等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方面。而今年以来新的问题又频频出现,直播间违规引流、收取打赏,违规销售私募基金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证券监督管理部门针对经纪业务的罚单共55张,涉及30多家券商。
  内控制度缺陷
  券商原总裁违规炒股21年
  营业部人员违规炒股的新闻屡见不鲜,每年有近半的罚单都是指向这一“重灾区”,但是券商总裁违规炒股被查的事情却鲜有披露。
  6月16日,安徽证监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公告,对华安证券原从业人员杨爱民违法买卖股票处以25万元罚款。据了解,2000年6月2日至2021年11月19日期间,杨爱民控制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累计交易390只股票,累计交易金额9.08亿元,扣除相关税费后,实际交易亏损。
  据了解,杨爱民正是去年4月宣布辞职的华安证券前总经理。这一则处罚公告披露后,业内哗然。作为公司高层,违规炒股近21年,使用的还是自家公司开设的账户,但一直未被查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内控制度的缺陷。
  在今年披露的违规炒股的罚单中,券商经纪业务的第一“触手”营业部更是乱象频发,多位营业部管理人员被罚。
  今年6月,天津证监局公布一则罚单,罚单对象为民生证券天津福安大街营业部时任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魏方。魏方在2011年11月16日至2018年9月26日,控制、使用他人账户违法买卖股票,合计交易金额2.17亿元,获利22.13万元。
  同月,华龙证券乌鲁木齐扬子江路证券营业部原副总经理赵明被新疆证监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在任职期间,赵明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146只,合计交易金额1862.94万元,获利2.60万元。
  今年4月,财达证券股佳木斯长安东路营业部、黑龙江分公司时任总经理季显文被黑龙江证监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在2017年4月12日至2022年7月5日期间,季显文使用配偶的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证券,累计成交金额1638.21万元,交易整体亏损。
  “现在对从业人员炒股的管控其实很严格,入职前就需要填写详尽的亲属关系,同时还需要填写手机、电脑的设备码。”某北方头部券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东窗事发之后才严厉惩罚,仍然让不少人内心抱着侥幸心理。”
  违规新问题频现
  根据中证协发布的《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经纪人展业过程中主要有九大禁止事项,除了禁止违规炒股、代客理财、泄露客户隐私、非法揽客之外,还在融资业务、基金销售等违规风险点也有相关规定。从今年的罚单情况来看,上述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为了防止佣金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证监会已经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中明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证券期货业务及相关活动中,不得向公职人员、客户、正在洽谈的潜在客户或者其他利益关系人输送不正当利益。如提供礼金、礼品、汽车、有价证券、股权、佣金返还等财物,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代持等便利。
  6月14日,山东证监局开出两张罚单,其中一张开给了安信证券淄博华光路营业部。据罚单表述,2018年6月-2019年11月,该营业部在开展安信综合金融服务推广活动中,为部分客户缴纳一定期限内的手机号码套餐费用,由电信运营商向客户提供手机设备。
  山东证监局对其采取了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要求营业部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管理,并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提交整改报告。刘琛作为时任公司负责人也因此被出示了警示函。
  此外,为打造良性发展的合规生态,券商员工直播近年来也持续受到监管规范。
  4月27日,四川证监局发布2张处罚决定。因在抖音上为某“金融职业技能学校”引流,并通过收取直播打赏、直播会员订阅费、感谢费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恒泰证券前员工熊艳平及所在营业部被出具警示函。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披露的罚单层出不穷,但是券商行业的“强监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据了解,券商,尤其是大中型券商内部对合规性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查,一般都会全公司通报、罚款、扣除员工所在营业部的年终评选分数。从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罚单情况来看,经纪业务的罚单大多集中在中小券商,头部券商在此方面的罚单已经大幅下降。
  私募资管连收14张罚单,券商加速公募化转型
  近日,中基协发布2023年5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46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减少3150.92亿元,降低2.29%。与此同时,合规监管也不断收紧,上半年已有9家券商收到资管类业务的14张罚单。
  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主动管理规模则创下新高。根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存续期的券商资管产品数共7537只,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2%。从产品类型来看,大部分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还是在以固收业务为主,债券型基金5189只,混合型基金989只,股票型基金411只。
  对于资管业务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资管业务未来将围绕大财富管理生态圈建设,聚焦稳定收益为主的多层次产品体系。基于主动管理转型成果,对内成为重要的产品中心支撑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外则成为重要客户中心支持公司机构业务协同发展。
  监管持续加码
  9家券商接14张罚单
  券商资管业务快速压降规模,持续转型阶段,合规监管也不断收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包括太平洋证券、国都证券、英大证券、首创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华福证券、信达证券、五矿证券和银泰证券在内的9家券商已累计收到14张罚单。
  从处罚原因来看,违规新增产品、尽职调查不规范、其他内控不规范、独立性不足、运作不规范及未有效履行投资管理职责等多被提及;从处罚结果来看,出具警示函及责令整改占据多数,严重者则被暂停新增业务3个月或6个月。
  6月9日,深圳证监局连开4张罚单,涉及五矿证券、银泰证券2家券商。其中,五矿证券被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6个月(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而新发行的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分管资管业务的高管及资管部门负责人郑宇、田原被约谈。银泰证券则被出具警示函,涉及个别资管产品整改不到位,资管产品计提减值不充分、私募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风控合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券商资管子公司扩容
  加速抢滩公募牌照
  而公募牌照方面,年内已经有三家证券资管子公司获批设立,分别是万联资管、中信资管以及长城资管。此外,还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信证券等8家券商还在排位中。
  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资管子公司的ROE要高于券商的ROE水平,部分运作较好的资管子公司对券商的净利润贡献度也较为可观,发展资管业务支撑业绩增长成为行业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证券财通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中泰证券华泰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对券商整体净利润贡献度超10%,尤其是东北证券旗下东证融汇、财通证券旗下财通资管、东方证券旗下东证资管的净利润贡献度分别达到42%、30%和28%。
  与此同时,已经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券商正在加速申请公募牌照,今年上半年,已有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以及光证资管等4家机构先后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申报材料。
  整体来看,中基协数据显示,当前基金管理人中,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已有8家,包括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资管、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以及国泰君安资管。此外,还有4家券商直接持有公募基金牌照,包括山西证券、国都证券、北京高华证券以及中银证券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在政策的支持下,券商正在加速申请公募牌照。展望后市,随着资管行业向主动管理持续转型,券商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增加。
  逾40份研报罚单密集落地于细节处见责任
  卖方“江湖”的监管风暴,仍在持续。
  6月30日,多地证监局公布对辖区内券商及相关分析师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违规事由涉及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存在的问题,仅一日即新增罚单9份。
  复盘来看,今年上半年已有45份涉及券商研究业务的罚单出炉,其中43份发布于今年5-6月;共涉及22家券商、48名从业人员。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研报业务“大检查”不仅关注制度建设、合规管理,对细节问题也格外关注。
  一日新增9张警示函
  年内22家券商被“点名”
  券商研报罚单的数量仍在迅速增加。6月30日,共有四地证监局公布券商研报相关罚单,合计罚单数量达到9份,共有3家券商、13名从业人员被出具警示函,1名分析师被监管谈话。
  具体来看,西部证券在这一轮中被点名的人数众多。因存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个别调研未履行事先审批程序、销售人员参与研报分析师考核、研报质控审核把关不严格、部分研究报告估值预测不合理、结论不审慎等多方问题,西部证券及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6名分析师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另外,国盛证券及4名研究人员、渤海证券及1名分析师,均被出具警示函。从违规事由上看,主要涉及业务管理不足、部分研报质量问题等。天风证券1名分析师被湖北证监局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系对外发表言论时未能遵守与职业行为相关的法规要求。
  复盘来看,2023年上半年已有45份与券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相关的罚单,其中43份发布于5-6月。相关罚单涉及22家券商以及48名证券研究人士,其中包含研究部门负责人、“问题”研报署名分析师以及因其他事项违规的从业人员。
  此前,证监会于2022年在全行业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按此计算,目前被查出问题的证券公司数量已经近半,被“点名”的不乏业内头部研究所、知名首席等。
  根据前期通报,本轮研报业务现场检查,主要涉及三大典型问题:一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未根据法规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二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三是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
  监管部门指出,后续将按照“零容忍”监管方针,持续强化研报业务监管执法,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坚持“零容忍”监管方针
  严查研报细节问题
  “细节无处不在”,北京某中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轮检查中,监管注重券商研究业务的制度建设,要求加强内控及审慎管理,对于研究报告内容及质量等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严查细查。
  重视细节这一点,从各家券商被“点名”的问题中即可见一斑。例如,有部分研报被查出存在单位错误、引用文件发布日期错误、文字图标不一致、未记载分析师证书编码等问题。其中,甚至有券商研报被查出存在审核“秒过”的情况,“研报由撰写人提交后,组长于当日同一时间通过审核”,可见审查关注之细。
  另外,多名分析师被查出,署名发布研报时尚未在中证协登记为证券分析师,因“提前上岗”而被开出警示函。“这种情况在中小券商研究所中较易发生,首先肯定是合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但也有分析师数量不足、人手紧张的实际情况影响。”上述研究所负责人称,监管要求“坚决杜绝无资质人员发布研报”,将从源头上加强研究人员管理,强化合规意识。
  除了研报质量外,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师发表言论影响,以及客户服务活动的管控,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其中,有知名分析师被点名,“未对某证券研究报告相关敏感信息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慎评估”。亦有部分分析师将个人研究草稿提供给销售人员、向客户发送未形成研报的内容,引发传播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相关问题,通报重申了四项监管要求:一是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二是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三是规范公开发表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强化舆情风险管理;四是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
  近年来,随着卖方研究业务的逐渐成熟,发展模式获得有效验证,券商分析师的人数也不断提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在中证协登记为分析师的从业人员已达到4223人,在今年上半年突破4000人大关。而对比来看,2017年末证券分析师数量尚不足2600人。虽然分析师在证券从业人员总数中占比不高,但行业整体仍在持续扩容。
  有资深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分析师人数持续增加,卖方服务机构体量和数量也在同步增长,而分仓佣金的“蛋糕”却持续缩水。在减税降费的行业预期之下,证券研究领域的“内卷”有减无增,风险舆情问题产生的频率亦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规范业务管理、提升研报质量和合规水平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券业罚单大盘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