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发现新类型稀土资源:选冶分离难度极大 已研发出相关技术

最新信息

中国贵州发现新类型稀土资源:选冶分离难度极大 已研发出相关技术
2023-07-14 15:59:00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下称“成都综合利用所”)方面发布消息,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以及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等稀土领域核心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综合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一致认为,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是一种全新的稀土矿床类型。该项目由成都综合利用所牵头,贵州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参与完成。
  成都综合利用所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赋存在川滇黔相邻区二叠系宣威组底部黏土岩系中,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0.39%,平均厚度约2米,分布广泛,现已新发现找矿远景区9处,圈定找矿靶区8处,资源潜力巨大,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同时发现,“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的赋存状态十分特殊,大量纳米级的含稀土矿物颗粒崁布在黏土矿物层状结构中,这使得该类型稀土选冶分离难度极大。
  据介绍,成都综合利用所经过六轮持续攻关,目前已成功研发出环境友好的“纳米晶型转变-稀土靶向分离”短流程一体化选冶技术,使稀土全元素浸出率跃升至90%左右,最高达92.1%,同时铝、硅、铁等主要杂质浸出率小于5%,工艺流程通过吨级规模连续扩大实验验证,成功制备出稀土氧化物含量大于92%的商品级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
  这也意味着,上述选冶技术的研发使得这类新发现的沉积型稀土矿开发利用具备了一定基础,推动了其商业性勘查开发进程。
  成都综合利用所方面表示,此次成果评审标志着该所自2018年以来,历经5年调查评价与科技攻关,首次提出并明确定义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被正式认定为一种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新类型稀土资源。这也是继离子吸附型稀土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全新稀土矿床类型。
  在成都综合利用所与贵州省相关单位共同推进找矿工作的基础上,团队已查明稀土氧化物推断资源量44万吨以上。
  成都综合利用所研究团队表示,与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稀土相比“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在开采条件、镨钕铽镝等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占比方面明显占优;与离子吸附型稀土及深海富稀土软泥相比,在品位、规模、集中程度、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的接替作用逐步突显。
  成都综合利用所于1964年建所,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单位。该所主要承担以稀土为核心、稀有稀散及大宗紧缺为重点的矿产资源集约节约与综合利用,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建所以来,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企业等各类科研技术攻关项目及研究课题。官网显示,该所为我国建设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多金属矿、金川铜镍矿等三大共生矿为标志的大型资源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战略性基础资料。
  自2011年开始,自然资源部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来,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去年9月,自然资源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资源,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加大勘查特别是精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成都综合利用所方面就此次成果表示,依托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进一步加强沉积型稀土矿勘查开发,对提高我国稀土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综合利用所揭牌。该创新中心聚焦稀土、钒钛、锂、铁、铜、镍、萤石、磷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需求,攻克以综合利用为主线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对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还包括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江西省赣州市自然资源局赣县分局。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贵州发现新类型稀土资源:选冶分离难度极大 已研发出相关技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