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增燕塘乳业“回暖” 全国化难题仍悬而未决

最新信息

业绩预增燕塘乳业“回暖” 全国化难题仍悬而未决
2023-07-14 19:45:00
在7月10日晚间发布净利润预增公告后,“华南领头牛”燕塘乳业次日就在资本市场收获了今年以来的第一个涨停板。
  今年以来,燕塘乳业在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在4月25日达到了今年以来最低点17.96元/股后便一路上涨,截至7月14日,其股价收报22.96元/股,总市值36.13亿元。在这期间,燕塘乳业也备受资本关注,频繁迎来机构调研。
  作为华南区域乳企,燕塘乳业从2014年上市之日起便喊着要迈向全国,然而,八年已过,其省外发展之路并不顺利。2022年其省外营收占比依旧不足2%。与此同时,最为棘手的是,随着伊利、蒙牛两个龙头不断发力广东市场,在省外拓展不力的燕塘乳业要如何守住大本营?
  业绩预增股市先热
  当前的燕塘乳业可以短暂地松一口气了。7月10日,燕塘乳业发布了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其净利润预计盈利8662.25万元至10105.96万元,同比预增50%至75%。
  对于净利润上涨的主要原因,该公司表示,是公司立足自身优势,一方面深耕传统渠道,加大力度开拓新渠道、新市场,促进销售增长;另一方面是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即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业绩预告发布次日,燕塘乳业便在资本市场收获了一个涨停板,当天收报24.21元/股,之后两天一降一升,截至7月14日,其股价收报22.96元/股,跌0.95%,总市值36.13亿元。
  记者关注到,4月以来,燕塘乳业开始频繁接受机构调研,仅4月至今,其接受投资机构调研的次数就达到了9次,而去年全年,其接受机构调研的次数才为5次。
  频繁接受调研的同时,燕塘乳业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开始向好。好不容易在年初爬至高点的燕塘乳业股价,之后一路波动下跌,1月3日,其收报还为22.43元/股,在4月25日曾一度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17.96元/股,最终当天收报18.24元/股,较年初降了18.68%;之后,燕塘乳业股价就连涨6个交易日,大幅度波动上涨,在发布业绩预告的次日,又收获一个涨停板,截至7月14日,其股价较4月25日涨幅达到25.88%。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近年来燕塘乳业营业收入整体处于上涨状态,但是净利润表现相比营收的波动较大。2018年至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2.97亿元、14.71亿元、16.37亿元、19.85亿元、18.75亿元,归属净利润则分别为4220.09万元、1.24亿元、1.05亿元、1.58亿元、9936.15万元。
  对于近几年业绩不断起伏,7月14日燕塘乳业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8年受管理费用上升因素影响,净利润出现下滑,2022年,受多重因素冲击,公司尽力克服消费市场疲弱等因素和困难,以绣花功夫扎实做好生产经营,经营基本较为平稳;2023年以来,乳制品消费呈现良好复苏趋势,公司积极把握复苏先机,紧抓消费复苏趋势,立足自身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毛利率为何下滑
  从历年财报数据看,近年来燕塘乳业毛利率呈现连年下滑。2019年至2022年,燕塘乳业食品制造业毛利率分别为35.33%、28.32%、27.73%、23.42%。对此,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燕塘乳业毛利率的下滑更多是由于自有奶源供给率低,供应链太过依靠上游供应商,导致成本上就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不过,对于区域乳企来讲,当前燕塘乳业的毛利率处于中等水平。2022年,三元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天润乳业的毛利率分别为28.36%、26.08%、20.43%、18.18%。
  对于燕塘乳业毛利率下滑,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则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由于近两年国内生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的,随着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之后,燕塘乳业的毛利率会有一个很好的改善。
  关于毛利率不断下滑问题,燕塘乳业方面也在7月14日回复本报记者表示,毛利率受包括内部因素原奶奶价、白糖在内的原材料成本及外部因素产品市场售价、销售品类数量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度起,公司根据新收入准则,将“销售费用”科目中运输费用及装卸费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对公司产品毛利率产生影响;同时,2022年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部分国际大宗商品(如奶粉,饲料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公司人力成本增加,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燕塘乳业方面同时提及,目前,公司一方面持续深入开展降本增效行动,努力通过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持续深耕传统渠道,加大力度开拓新渠道、新市场,积极探索新零售,不断拓宽市场版图,促使销量实现较好增长,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省外占比不及2%
  自2014年上市之日起,燕塘乳业便一直坚持着“精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的发展战略,然而细究下来,其省外拓展脚步并不顺利,2020年至2022年,其广东省外营收占比分别为1.88%、1.94%、1.68%。
  对此,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燕塘乳业一直都走不出广东,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因素,一是其自有的奶源和供应链不足以支撑,二是产品结构偏向于膳食养生以及广式的品类,区域性特点比较强。宋亮也告诉本报记者,“奶源建设确实是广东奶企的弱项,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导致广东建奶源的成本非常高。”
  不过,近年来,燕塘乳业也不断在奶源基地层面发力。在7月4日回复投资机构关于奶源问题时,燕塘乳业表示,公司原料奶来源于自有奶源基地和战略合作奶源基地;自有奶源基地目前包括阳江牧场、澳新牧场和新澳牧场,以及公司参股的燕塘传祁奶牛养殖基地;随着2022年公司阳江牧场二期、燕塘传祁奶牛养殖基地完成建设,顺利投产,预计公司今年自有奶源占比接近百分之五十。
  对于外省规划,在7月14日的回复中,燕塘乳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省外销售业务已在海南、广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周边省份展开;公司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打开外埠市场局面,对于外埠市场的开拓和营销,一方面公司选择有资金实力、网络覆盖能力强、有较强市场推广能力、认可公司经营理念的经销商进行渠道覆盖;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现有配送体系及线上电商平台的资源作为良好的延伸和助力载体,充分引流,目前公司常温奶由子公司优鲜达的电商渠道推广,可接受来自全国的订单。
  走出省外不易,大本营也遭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大龙头蚕食。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近三年来,伊利股份在广东所在的华南地区营业收入不断上涨,已从2020年的251.3亿元涨至2022年的298.45亿元;蒙牛也在广东设立了广东鲜奶生产基地、广东(雅士利)生产基地和清远生产基地。
  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头部乳企一直在做扩张,加上他们在产品研发方面非常迅速,品类多样,导致本地乳业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宋亮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实早在5年之前,蒙牛、伊利就开始蚕食广东地方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像燕塘乳业等本地乳企的业绩增长,但是当前即便在两大龙头的围剿之下,燕塘乳业也没有退出市场,根本原因在于其赢得了广东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对于如何应对省内市场竞争,燕塘乳业方面7月14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乳制品消费市场需求巨大,各大型乳企也纷纷进入,相应的竞争格局存在已久,同行乳企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公司希望和同行一起共同把市场做大,公司作为区域性城市型乳制品龙头企业,凭借稳定优质的奶源、区域品牌影响力等优势,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在区域市场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未来,在巩固并提升公司在广东省现有行业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加大力度开拓外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业绩预增燕塘乳业“回暖” 全国化难题仍悬而未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