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新闻发布会 金融监管总局释放重磅信号!

最新信息

首场新闻发布会 金融监管总局释放重磅信号!
2023-07-27 22:40:00
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召开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运行数据发布会。这是金融监管总局挂牌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从银行业保险业自身运行情况来看,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保险主要业务保持稳步增长。
  截至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保险公司总资产29.2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8万亿元,同比增长9.7%。人民币贷款新增15.7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6.4万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930万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9151亿元,同比增长17.8%。
  同时,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加456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6.1%,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目前,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0.3%,保持在合理区间。
  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服务扩内需
  “金融监管总局持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尤其是切实服务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积极发展服务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截至2023年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5%、10.8%、16.9%、7.7%。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支持。”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大宗商品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同时,还要强化保险保障服务,促进消费市场环境修复优化。该负责人透露,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旅行社责任险、旅客意外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汽车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多样化、个性化保险产品,为支持消费恢复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还将引导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传统消费业务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推动银行机构深耕消费金融细分市场,开发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零售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上述负责人称。
  对于消费金融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该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规范信用卡业务,防范化解消费金融相关风险。
  民企贷款同比多增超9000亿元
  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将金融资源重点投向能源、交通、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多增1.0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多增1800多亿元。
  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方面,该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5.5万亿元,同比多增9016亿元。截至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13.1%。
  此外,今年上半年,银行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加大,92%用于支持购买首套房,合理满足刚需群体信贷需求。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90.2%。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持续增长。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总量、节奏、价格、覆盖面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力度,助力实体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好转。
  消费复苏支撑小微信贷需求恢复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聚焦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外贸等领域,特别是经营前景好、受疫情影响经营尚未完全恢复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大服务对接力度。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今年制造业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增速是比较快的,全行整个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来自制造业。”某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另外还有一块最大的业务来自零售业,“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消费有了起色,这些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也有一定恢复支撑。”
  普惠金融从业者对记者表示,总的来看,普惠小微业务投放占比前三的行业是零售、制造业和建筑业,各家银行大同小异。
  上述大行负责人介绍,小微企业业务分散,且融资缺乏足值有效担保,用款“短、小、频、急”,标准化程度较低,融资难题较为突出。
  “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等问题,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银行开发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产品。”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截至2023年6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7.93%、30.64%、24.45%。
  数据+普惠的“化学反应”
  从银行具体实践来看,推动普惠小微业务的数字化是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数据遇到普惠发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它改变了行业的面貌和经营方式。那么,数据如何用于普惠?如何用于小微企业?其实这里面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数据怎么来,二是数据怎么用。”某大行普惠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当前诸如税务、工商、司法、海关等数据已可用于贷前、贷中、贷后的各个环节。这位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数据更多打破了融资难融资贵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原来缺信息缺信用,现在信息和信用都可以用数据来做很好的补充。
  “我们的数据很多,有用水数据、税务数据,到底要怎么用?其实就是要运用金融科技、银行模型的力量。”该大行人士称,最终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用评分卡模型、信用评价要素等,实现线上秒申秒贷、快速响应。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标志着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最近五年是普惠金融的加速发展期。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达4115.12万户,这两项指标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已超25%。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首场新闻发布会 金融监管总局释放重磅信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