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涉案民企合规改革、守法经营?最高法答中证报提问

最新信息

如何助力涉案民企合规改革、守法经营?最高法答中证报提问
2023-07-31 18:42:00
最高人民法院7月31日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及时制止造谣中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侵权行为,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依法挽救陷入财务困境的民营企业,坚持善意文明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付金联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民法院还会积极将企业合规的边界延展到民商事、行政、执行等领域。
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最高法发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11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依法平等保护,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成效。”刘贵祥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这次发布的大通公司实际控制人伪造企业印章罪一案,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联合检察院监督企业合规改革,指导企业加强内部治理;综合考量犯罪事实、认罪悔罪态度、社会危害及企业合规整改等情况,依法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既挽救了企业,又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实现涉企犯罪源头治理。
  二是运用禁令,及时制止造谣中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侵权行为。本次发布的小米公司诉网络侵权案,法院依申请及时裁定被告立即删除侵权文章及视频,防止进一步扩大对民营企业名誉权的损害,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打击恶意损害企业名誉权的司法态度,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是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通过典型案例,推动各级人民法院有效落实平等保护原则,机关法人、国有企业违约毁约、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同样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四是依法挽救陷入财务困境的民营企业。这次发布的系列破产重整案,法院通过引进重整投资人,改善企业流动性,“破产不停产”,在维持企业营运价值的同时,债权得到了高比例清偿,实现企业、上下游债权人、股东、职工和近10万名燃气用户双赢多赢共赢。
  五是坚持善意文明执行。这次发布的案例中,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对案涉烂尾楼没有简单一拍了之,而是依法引资恢复项目建设,1472套房产竣工交付,一揽子执结近500件关联案件,妥善化解了近900个债权人的8亿多元债权,农民工工资全额支付,职工就业得以稳定。通过这一系列典型案例,引导各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多做“放水养鱼”之事,少行“竭泽而渔”之举,在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企业影响
  谈及人民法院如何在执行工作中保障胜诉民营企业及时实现权益,同时帮助被执行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刘贵祥表示,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坚持严格依法公正文明执行,既保障胜诉民营企业及时实现权益,又坚持比例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企业的影响。
  加大执行力度,降低执行成本。今年上半年,全国首次执行案件新收526.67万件,同比增长13.71%;办结449.13万件,同比增长13.80%;执行到位金额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3.03%,增幅远远大于新收案件增幅和办结案件增幅。持续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特别是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的执行力度,保障民营企业及时回笼资金,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其中,在信用惩戒上,严格区分失信与丧失履行能力,依法精准适用失信惩戒措施,切实将失信惩戒的重点聚焦到打击少数恶意逃废债务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违法失信行为上来,对实践中存在的不当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损害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现象,加大监督排查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问责追责。
监督指导企业有效完成合规整改项目
  一些民营企业因为高管、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后,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助力这样的企业合规改革、守法经营?
  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付金联表示,在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中,法院依法能动履职,既依法打击涉案人员的犯罪行为,又尽可能降低因涉案人员被羁押等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通过送法进企业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填补管理漏洞、化解风险隐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自今年3月以来,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坚持治罪和治理并重,对民营企业高管、实际控制人被依法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联合第三方监管人,监督指导企业有效完成合规整改项目,筑起合规风险防火墙,真正救治企业、警示社会。”付金联说。
  她透露,下一步,人民法院还会积极将企业合规的边界延展到民商事、行政、执行等领域;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企业合规从个案合规到行业合规,努力实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做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助力民营企业、企业家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今年以来全国法院
受理破产案件12862件
  谈及近期人民法院在挽救困境民营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林文学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指导各级法院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然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进行精准识别,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今年以来,破产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截至7月30日,全国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2862件,审结6573件,审结案件中化解债务近195亿元,安置职工1.3万人,353家企业重整成功。在破产重整成功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大。
  “人民法院不断强化破产专业化建设。”林文学表示,截至2023年7月,全国已设立17个专门破产法庭,有近100个中级、基层法院和部分高级法院设立了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所有高级法院和部分中级法院建立了管理人名册,通过行业自律管理进一步促进管理人队伍素质提升。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与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同抓共管,提升破产案件办理府院协调的效率和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如何助力涉案民企合规改革、守法经营?最高法答中证报提问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