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 大湾区加速释放对台“强磁力”

最新信息

台湾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 大湾区加速释放对台“强磁力”
2023-09-09 20:02:00
“弘扬中山先生的精神,需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平共荣,青年应该接好这一接力棒。”
  9月7日,以“弘扬中山先生奋斗精神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拉开序幕,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董事兼召集人高思博在论坛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两岸青年寄予希望。
  青年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黏着剂。正如高思博所言,两岸青年虽成长环境不同,但在当下,面临大时代的选择,青年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作出理性、积极正面的抉择。
  作为大陆台胞投资最早、台资企业最多、两岸同胞交流最密切的省份之一,大湾区是台湾青年在大陆投资创业的重要热土。近年来,在“粤台48条”“粤台农林34条”等多项惠台政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下,大湾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样的可能性,让台湾青年高端人才在广东有无限的舞台,也让台商台企看到了粤港澳台四地强化合作的更大可能性。
  而透过此次论坛可发现,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正源源不断来到大湾区,他们在大湾区这篇热土工作、生活,逐步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有生力量,更成为深化两岸交流融合的先行军。
  大湾区成台湾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本届论坛举办期间,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大湾区(中山)台湾高层次教育人才交流引进中心、大湾区(中山)台湾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中山挂牌。同时,10名拟引进的台湾博士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
  已经在大陆生活4年多的温良成,是本次签约的10位台湾博士之一。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的他,2019年来到大湾区,从一名台湾研发工程师转变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台籍副教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当前,随着大湾区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能级的提升,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这里形成,大湾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逐步大幅度跃升,进而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到大湾区,他们业已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有生力量。
  此次与中山签约,温良成也带来了自己在大湾区开展的燃料电池研发项目。“燃料电池研发需要多方团队合作,而制作更依赖于完备的产业链,在这方面,大湾区无论人才集聚还是产业链完整度,都非常契合我的项目需求。”
  目前,广东常住台胞近20万人,在广东各级学校就读的台湾学生超2.3万人。粤台两地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两岸和平、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是一抹亮色。
  为推动两岸青年人才交流,近年来广东通过出台相关惠台政策措施,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吸引台湾青年人才参与建设大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包括广州、东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与台湾的各项交流,也为台湾科技教育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新舞台,扩展了新空间。在此背景下,大批如温良成这样的高层次人才齐聚大湾区,为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注入新鲜血液。
  陈昱霖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位台湾辅仁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教授,目前已在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设有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技术研发、IC设计、人工智能控制开发以及市场营运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陈昱霖表示,台湾的光电、数字医疗等科技领域走在亚洲前列,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很高。而大湾区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地理优势,以上领域近年来同样发展迅猛,两岸在科技、产业方面的互补性非常高,这是吸引大批高层次青年落地大湾区,在这里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看来,大湾区产经业态、文化生态非常多元化,极具吸引力,也有助于破除局限和障碍,给予来这里发展的台湾青年更多包容度。
  此次论坛引进的10名拟引进的台湾博士中,还包括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谢雅卉。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她,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毕业后,便到广州高校任教。
  在她的课题中,起源于福建的“非遗”妈祖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海洋精神,与大湾区在创新、创意发展的海洋文化特质建设相吻合。
  “青年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黏着剂,希望我通过教学科研、文旅视频拍摄或者文创设计,把研究成果转化,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互惠双赢的局面。”谢雅卉表示。
  打通两岸人才交流融合的“高速路”
  在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看来,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平台非常关键。“有了平台,两岸科技交流必将加速。大家可以在业务上相互切磋、优势互补、相互了解,两岸人才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厚。”林政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这一角度看,此次大湾区(中山)台湾高层次教育人才交流引进中心、大湾区(中山)台湾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中山的挂牌,无疑标志着两岸高层次教育人才有了交流学习的新平台,是两岸携手共同推进高层次才培养与建设工作的新起点。
  实际上,目前此类平台载体在大湾区内部已经非常之多。走进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几十名台湾青年正在这里孵化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VR、文化创意等各个新兴产业领域项目。
  作为国台办授牌的首批十三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该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提供注册服务、政策资金申请、技术支持、创投融资等一条龙产业化孵化服务,持续帮助台青走好来大陆发展的“第一里路”。
  今年6月,松山湖还出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继续扶持优质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支持园区企业提供岗位吸纳中国台湾籍人才,对已纳入台青创基地扶持项目名单的台湾青年创业企业,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70万元成长奖励。
  当前,大湾区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两岸青年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下一步,大湾区如何打通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融合的“高速路”,让台湾青年真正融入大湾区中,成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采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也发现,这条“高速路”正朝着“双向打通”的趋势迈进。正如林政则所言,大湾区通过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向与会台商推介发展机遇,对于吸引人才非常重要。
  他表示,对于台胞台商而言,则更要看到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两岸本是一家人,台湾青年和台商要积极带着资金、带着技术来到这里投资兴业,各自发挥优势,携手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双向奔赴,更离不开青年力量的注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两年,包括温良成、谢雅卉等在内的台湾青年,除在大湾区创新创业之外,他们还主动向家乡同龄人推介大湾区,正如谢雅卉所说,她敞开双手欢迎台湾青年来大湾区走走看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而对于大湾区而言,要真正打通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融合的“高速路”,仍要筑牢自身核心竞争力。
  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会理事长汪诞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青年来到大湾区寻找投资创业机会,很大动力在于产业链的完整、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而未来,在营商环境、生产成本和长期机遇上,能否较东南亚国家持续保持优势,则需要大湾区各城市着重思考。
  汪诞平建议,当前,大湾区正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这对台商和台湾青年而言,是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当前有部分在大陆的台商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但在台的台商,能抓住这一机遇的并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台湾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 大湾区加速释放对台“强磁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