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账上还有80多个亿 信达生物为何却急着在股价低点再融资?

最新信息

上半年账上还有80多个亿 信达生物为何却急着在股价低点再融资?
2023-09-13 19:48:00
K图 01801_0
  9月12日,信达生物公告称,拟配售6800万股新股,配售股份数目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41%,占完成配售后经扩大的发行股份总数的4.22%。此次配售拟筹资23.746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3.568亿港元。按此估算,配售股份的净价约34.66港元/股。
  不过,对此信达生物此次融资,市场却并不买账。二级市场上,9月12日,信达生物报收35.8港元/股,跌6.53%,当日成交量5437万股,成交额19.39亿港元。9月13日,信达生物报收35.8港元/股。
  股价低迷、账上有钱依然配售
  信达生物是2018年10月底上市的,系港交所上市的第四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募集资金约30亿元港元。“明星创始人”、“FIC/BIC(指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的潜在药物)”、“备受资本青睐”、“首个将原创新药授权给跨国制药巨头的本土药企”等都是其曾经的标签。
  上市当天,信达生物打破上市首日破发“魔咒”,报收16.58港元/股,当日涨幅18.6%。上市后,信达生物的股价整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走势,但在2020年3月到2020年6月、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出现过剧烈增长。在2021年1月,信达生物的股价曾经突破过107港元/股。而在2021年11月之后,该公司股价开始大幅下跌。
  进入今年9月以来,信达生物的股价均价为35.8港元/股。由于和过去的“巅峰时刻”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然,信达生物在低谷期配售新股的举动也让不少投资者不满。
  9月13日,对于公司募资事项的原因及用途相关问题,信达生物在回复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相关事项可参考公司公告。
  依据公告中的计划,信达生物这笔配售筹资净额的60%,即约14.141亿港元,将用于加速信达生物全球管线的多项优先临床前及临床计划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多区域临床试验,以及建设全球基础设施及设备;配售筹资净额的30%,即约7.07亿港元,用于开发、营销及商业化IBI362,也就是玛仕度肽;另有10%的筹资,即约2.357亿港元,作一般及企业用途。
  其中,玛仕度肽是信达生物当前热捧的候选药物,它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及肥胖的GLP-1R/GCGR双激动剂。目前,玛仕度肽用于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的临床3期研究正在国内持续开展。
  公告显示,在本轮发股筹资之前,信达生物近年来已完成两轮再融资。一是,2021年1月15日,信达生物通过配售新股,筹资46.71亿港元;二是,2022年8月4日,信达生物与赛诺菲订立认购协议,筹资24.17亿港元。
  另据企业中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信达生物拥有在手现金及短期金融资产约人民币85.265亿元,折合约12亿美元。从这一数据判断,尽管当前仍有“余粮”,信达生物也要继续募资。
  不过,从创新药企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这类公司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维持药物研发的高额支出。同时,对于信达生物而言,该公司也不是一家“小而美”的生物科技公司,而在成为大药企的路上,企业的运营投入也不少。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信达生物2018年-2022年的研发费用为12.2亿元、12.95亿元、18.5亿元、24.78亿元、28.71亿元;行政开支为2.2亿元、2.5亿元、4.37亿元、8.84亿元、8.35亿元;销售及分销成本为1.36亿元、6.92亿元、13.4亿元、27.28亿元、25.9亿元。
  也就是,若是同时考虑研发、行政、销售这三项经营成本,信达生物在2022年的投入超60亿元。如此一来,信达生物中报中的“拥有在手现金及短期金融资产约人民币85.265亿元”也不经花。
  并且,当前的信达生物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实现了商业化,但财务面上仍是入不敷出。多年来,公司业绩也持续呈现大额亏损状态。这就使得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融资。
  具体而言,在2018年-2022年,信达生物的营业收入为947万元、10.47亿元、38.44亿元、42.7亿元、45.56亿元;净利润为-58.73亿元、-17.2亿元、-9.98亿元、-31.38亿元、-21.79亿元。
  按照这个“烧钱”的速度,信达生物即使是在股价低点也急着再融资,似乎也就说得通了。
  “出海”失利,未来怎么办?
  信达生物的昔日故事,也代表了国内创新药企在过去五年内的发展经历。总结起来就是,曾经轰轰烈烈的同类首创、同类最佳药物们,一旦涉及产品的商业回报问题,大都被证伪。
  作为国内第二家获批PD-1的本土企业,PD-1是信达生物的起点,它也帮助这家公司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是,产品获批5年后,该公司在2022年报中就选择不再披露这一产品的销售数据。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国内“彻底卷死”的PD-1领域,信达生物至今仍身陷其中。
  截至今年8月底,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国内已经有11款PD-1,5款PD-L1。同时,包括已经上市的产品在内,有115家企业申报过包含PD-1靶点的产品。在治疗费用方面,当前医保目录内的四款PD-1产品,其年治疗费用在3万元-6万元之间,已是国际同类药品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信达生物PD-1的出海路也早已被宣布终结。由此,在拳头产品陷入竞品多、获益少、出海无望的局面之后,信达生物紧接着寻找下一个“大单品”。只是,百亿美元分子们并不常有。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信达生物除了PD-1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另有九款商业化产品,包括三款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一款CAR-T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一款PCSK9抑制剂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一款VEGFR2拮抗剂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另有小分子化药——RET抑制剂塞普替尼、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片、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片。
  而纵观信达生物的管线,除了PD-1,公司实则也没有年销售额能上几十亿元的产品。对于各个产品的销售数据,信达生物的披露较少。其中,据合作方亚盛医药今年半年报,奥雷巴替尼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计的含税销售额为人民币3亿元。
  同时,这些产品的排列组合,还暴露了信达生物的自研能力有限的问题。因为,诸多产品之中,除了PD-1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信达生物的产品几乎都是通过授权引进实现的商业化。
  例如,除了奥雷巴替尼片是信达生物和亚盛医药联合开发及商业化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和礼来共同开发的产品;塞普替尼、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则都是由礼来研发,信达生物获得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是信达生物和驯鹿生物合作的;佩米替尼片获得了来自Incyte公司的大中华区授权。
  而这样的业务模式,实则也意味着信达生物要在商业化团队建设上做很多投入,它也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研发可能性。据公司年报,2020年末至2022年末,公司雇员总数分别为3279名、5568名、5294名。而在信达生物公众号的财报解读相关内容中,2021年内,信达生物的商业化团队有将近3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在研管线之中,信达生物的合作产品依旧也不少。这其中也包括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它也是信达生物和礼来的合作产品。这款产品在减重领域备受关注,也被认为是信达生物的“翻身之作”。
  不过,8月21日,礼来旗下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注射液减重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替尔泊肽被认为是“最强减肥针”。因为,该产品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治疗52周时,替尔泊肽的10mg和15mg治疗组体重自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4.4%和-19.9%。
  “52周减重20%”的数据再度提振了医疗行业对礼来替尔泊肽产品减重潜力的认识。但与此同时,信达生物玛仕度肽相形见绌的风险进一步提升。而它实则也直戳国内FIC/BIC们的痛处,暴露了授权引进模式在商业端的失灵。同时,它也体现了一家药企一旦缺失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无论讲多少故事,可能都无济于事。
  而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保障企业现阶段能继续运营,信达生物似乎也只能依靠融资,加速产品研发上市的进度来分一杯羹,继续行走在“融资-仿创-卷”的循环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半年账上还有80多个亿 信达生物为何却急着在股价低点再融资?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