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顶流周蔚文、葛兰各自卸规模 接棒人已定 更多百亿基金经理瘦身

最新信息

大事件!顶流周蔚文、葛兰各自卸规模 接棒人已定 更多百亿基金经理瘦身
2023-09-28 18:55:00
今日晚间,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明星基金经理葛兰将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基金经理,前者将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卢纯青独立管理,后者将由基金经理彭炜管理;周蔚文也将同步卸任中欧洞见基金经理,该基金将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代云锋独立管理。
imageimage  财联社记者获悉,此次调整后,周蔚文和葛兰仍将专注于其余在管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作为公司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周蔚文将继续致力于公司投研团队管理和建设工作;葛兰作为公司投资总监之一,也将持续赋能投研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过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选择“瘦身”,且多数来自头部基金公司。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加速“去明星化”,未来更多公募基金管理人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更加注重积累、提升、传承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欧两员大将主动“瘦身”
  葛兰卸任的中欧研究精选,将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卢纯青独立管理。卢纯青是行业内典型的“研而优则投”的基金经理代表,此前曾担任中欧基金研究总监,现担任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卢纯青在管时间最长的中欧先进制造近三年业绩同类排名位列前11%。
  接管中欧阿尔法的基金经理彭炜,于去年加入中欧基金,是该公司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一员。他硕士毕业后即加入融通基金,从研究员做起,研究范围覆盖了建筑建材、房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而后再从研究组组长、基金经理,升职至公司研究部总经理。
image  与葛兰不同的是,彭炜的能力圈更偏泛制造行业和硬科技领域,投资框架偏产业趋势研究,不是纯粹的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而从中观角度出发,找到顺应时代发展的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近期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他指出,未来更多将基于已有的投资框架,借助中欧基金这个更大的平台,不断学习和优化。
  周蔚文此次“减负”的中欧洞见和中欧研究精选此前均为“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前者于2022年7月增聘代云锋担任基金经理,以“老将+中生代”搭档模式运作一年有余。
  公开资料显示,代云锋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超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具备丰富的成长股投资经验。在投资理念上,代云锋与周蔚文具备一致的长线基本面投资理念,并坚持从中观产业视角出发,寻找基本面良好、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在代云锋单独管理后,中欧洞见也将延续此前的“精选行业、聚焦成长”投资策略。
  此次卸任前,葛兰管理的5只产品总规模合计766.88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卸任近百亿元规模的产品后,她在管理产品规模层面的压力无疑将进一步减轻,目前3只在管产品总规模为669.01亿元。周蔚文管理规模也将同样有所减轻。截至二季度末,他管理的总规模为529.41亿元,卸任后的7只产品管理规模合计为503.94亿元。
  葛兰和周蔚文此次减负的背后,是中欧基金不断迈向团队化发展的现实。近年来,中欧基金持续加强投研平台化建设,投研人员占比已提升至约50%。在引入外部优秀投研人员的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完善内部培养机制,努力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进一步夯实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除了本次调整涉及的基金经理外,该公司既有曹名长、王健、王培等投研老将,也有包括蓝小康、许文星、袁维德等一批在市场摸爬滚打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与此同时,基于长期发展理念,中欧基金一直致力于提升核心投研能力,不断夯实内功,完善产品线布局。中欧基金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打造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与行业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已率先“瘦身”
  事实上,葛兰并非首个宣布“减负”的明星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渐成趋势。行业包括头部基金公司在内的各家机构对旗下产品管理矩阵进行调整,累计已有超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完成规模“瘦身”。
image  早在2022年7月起,信达澳亚基金的“台柱子”冯明远便开始卸任旗下产品基金经理,至2023年2月,他已卸任信澳精华、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信澳核心科技、信澳先进智造4只产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产品数量由之前的10只下降到6只,今年6月末的在管总规模降至215.94亿元。
  今年2月,前海开源基金公告,由于公司内部调整,曲扬不再担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的基金经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洁单独担任基金经理。此次瘦身后,曲扬二季度末在管规模为237.37亿元,在管产品减少至8只。
  随后,萧楠、蔡嵩松、杜洋、杨康、张翼飞等知名基金经理相继宣布卸任旗下部分产品。以蔡嵩松为例,今年2月,他管理的诺安成长增聘基金经理刘慧影,诺安和鑫增聘基金经理邓心怡,两名新增基金经理均于2022年首度管理基金产品。随后,在5月份和7月份,他先后卸任诺安创新驱动和诺安优化配置。截至目前,蔡嵩松仅管理三只产品,今年二季度末管理总规模281.42亿元,其中仅有诺安积极回报为其一人管理。
  时间来到8月28日,兴全趋势的基金经理谢治宇,因“业务调整”正式离任,由原共同管理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董理单独掌管这只基金。彼时,兴证全球基金表示,在兴全趋势的投资管理中,董理逐步承担重要角色,谢治宇也希望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兴全社会价值基金的管理。
  2021年年底,谢治宇的在管规模高达963亿,逼近千亿。此次减负前,其管理总规模为654.41亿元。卸下规模近200亿元规模的兴全趋势后,谢治宇管理规模还剩458.65亿元。
  拒绝规模盲目扩张成共识
  公募加强团队化发展
  虽然基金公司难抵规模诱惑,但从上述信息来看,拒绝盲目的规模扩张,已成为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共识。
  此前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方面,提出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从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少管理着超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出了管理半径,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甚至只能打得一手“明牌”,“买卖”皆不易。加之市场的持续震荡调整,他们往往难有理想业绩,甚至不少出现了业绩惨淡的情况。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风格和策略是决定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风格和策略的基金经理管理半径是完全不同的。自上而下选行业和赛道,或自下而上选股等,对基金经理管理半径都有影响。一旦超过管理规模的“舒适半径”,其业绩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在他看来,当下,有部分基金公司在努力摆脱此前靠明星基金经理赢得规模的模式,不断迈向团队化发展。明星基金经理减负后,给了其他基金经理发挥能力的空间,研究员也有更多空间晋升,这对于稳定基金公司团队有益无害。
  有业内人士评价,葛兰、周蔚文这次卸任旗下部分产品的基金经理,是他们自身乃至中欧基金的一次主动调整,对行业有正向的引导意义。他们卸任相关产品后,公司也优选能力适合的基金经理来分散产品管理,行业期待这样的变化,也希望未来更多基金公司和管理规模超出现有能力圈的基金经理跟进“减负”。
  “当前市场情况下,类似‘减负’操作,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个人压力都会减小,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事件!顶流周蔚文、葛兰各自卸规模 接棒人已定 更多百亿基金经理瘦身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