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排队赴港“补血”:决策类龙头第四范式四次叩门 上市首日涨超5%

最新信息

AI企业排队赴港“补血”:决策类龙头第四范式四次叩门 上市首日涨超5%
2023-09-28 19:46:00
K图 06682_0
  9月28日,AI企业第四范式(06683.HK)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63.1港元/股,涨超13%。截至当日收盘,第四范式报58.5港元/股,市值为271.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3.39亿元)。
  这是继商汤、创新奇智之后,又一赴港上市的AI企业。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搅动一池春水,多家AI企业纷纷奔赴上市之旅。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第四范式在内,已有30家左右的AI和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公司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
  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司马华鹏表示,“AI与智能化相关公司密集地选择赴港上市,一方面原因是A股IPO审核趋严及美股上市仍有阻碍,港股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其备受盈利能力尚且不佳的AI企业青睐。”
  但盈利难、连年亏损仍然是几乎所有AI创业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此前商汤、云从科技等企业试图通过上市补血,但股价在上市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AI企业单纯通过上市融资补血维持生存的模式或难以为继,如今的港股也已越来越不相信长期故事,更多要求企业有肉眼可见的业绩兑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可能是未来的一大挑战。
  赴港上市,背水一战?
  上市这条路,第四范式走了两年。
  2021年8月,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首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计划募资约3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此后又分别于2022年2月23日、2022年9月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但三次均未通过聆讯。到今年3月6日,第四范式第三次申报稿转为失效。
  仅一个月后,第四范式四度递交招股书。最终,在今年9月,第四范式通过了聆讯,并于9月18日至9月21日正式招股。
  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55.6港元,发行1840万股,募资净额为8.3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80亿元)。首挂上市后,开盘价报63.1港元/股,涨超过13%。
  第四范式的IPO之旅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但在港交所,还有许多AI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赛道火爆,资本烧钱正酣,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在港交所等待上市的116家企业中,有30家左右与AI类、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关公司。其中,包括智能语音公司“云知声”、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公司“出门问问”、AI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及交互式AI公司“声通科技”等。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港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同时,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较为稳定,有利于企业在上市后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港股市场的监管环境相对较为宽松,有利于企业实现合规经营。”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或面临股东要求和撤资的压力,不得不“赶鸭子上架”。
  司马华鹏分析,目前寻求上市的AI企业自成立已有一定年限,此前经历了多轮融资。到如今,一些资本开始进入退出期。他坦言:“这是部分AI公司急于寻求上市背后的较大推动力。”
  第四范式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在2020年至2022年间,亏损净额分别为7.5亿元、18.02亿元、16.53亿元。2023年一季度第四范式亏损净额为3.04亿元,负债净额为18.29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1亿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第四范式对资金的渴求。
  今年1月15日,第四范式投资者与公司股东签署终止协议的补充协议,将触发撤资权的一个条件由“D系列融资完成后48个月内或终止协议签署之日起18个月内未完成上市”变更为“于2023年12月30日前,没有上市”。也就是说如果第四范式如果今年内没有完成上市,可能触发协议相关撤资条款
  同样设置特别权利恢复的条款的还有声通科技、英矽智能等。
  声通科技招股书内容也显示,所有投资者特别权利在公司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后自动终止,但若公司在2024年底(或就若干投资而言于2025年底)之前未能实现上市、撤回申请或申请被拒绝情况任发之一,所有特别权利自动恢复。
  英矽智能的招股书同样显示,赎回及领售权将于以下较早者发生时自动恢复:联交所退回或拒绝;公司通知联交所撤回;失效后六个月内并无向联交所重新提交;或公司未能于公司第六次经修订及重述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生效之日(即2023年6月27日)起12个月内实现合资格。
  类似的AI公司在港股排队,不仅为了“补血”,更是害怕“失血”。
  造血不行,融资可以续命?
  迄今为止,盈利难、连年亏损几乎是所有AI创业企业难以破解的“魔咒”。
  除第四范式外,仍在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云知声2020年至2022年分别净亏损2.98亿元、4.34亿元和3.75亿元,三年来亏损累计超11亿元;优必选同期净亏损分别为 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声通科技2022年由盈转亏,亏损8581.1万元,过去两年分别获得利润3488.9万元、3638.4万元;出门问问则在2022年扭亏为盈,录得经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2020年及2021年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57亿元、7343.9万元,整体而言商业变现能力也不高。
  高研发投入是大多数排队上市AI企业的亏损原因之一。
  相关公司的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云知声、优必选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均在50%左右。第四范式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将此次IPO所募得资金的60%将被用于加强基础研究、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开发。
  郭涛提到,AI技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企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盈利。而且,AI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第四范式目前已经做到细分赛道的第一名了。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2年收入计算,第四范式是中国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占据22.6%的市场份额,远高于行业第二名12.3%的市场占有率。但从招股书透露信息来看,市场份额排在第四范式之后的四家企业疑似百度、阿里、华为和腾讯。这些企业的规模、资源和资金都远超第四范式,可谓是“群狼环伺”。
  AI企业希冀通过上市来“补血”。然而从目前来看,即使是已经实现上市的商汤、云从科技等,业绩兑现和资本市场表现都不算太好。
  “AI四小龙”之一商汤于2021年12月30日登录港股市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14.33亿元,同比增长1.3%;净亏损同比收窄2.0%,但净亏损额度依然高达31.43亿元。
  无独有偶,2022年5月27日,云从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今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的营收为1.64亿元,同比下降58.16%;净亏损3.04亿元,同比收窄6.53%。
  Wind数据显示,商汤股价年迄今跌幅为37.39%,云从科技股价年迄今则涨34.79%。但二者如今的股价早已跌破发行价。云从科技IPO发行价为每股15.37元,截至9月28日A股收盘,云从科技报14.74元每股,与前一天的收盘价持平。商汤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3.85港元,截至9月28日港股收盘,商汤跌1.44%收1.370港元每股。
  第四范式首次冲击上市计划募资38亿,最终实际募集资金为8.3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80亿元),距离最初募资计划已缩水近8成。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第四范式IPO遇阻,大概率是与基石投资人其他机构之间在估值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像香港这种成熟市场,已经越来越不相信长期故事了,要求企业有肉眼可见的业绩兑现,这对于第四范式可能是个挑战。
  况玉清认为,靠不断融资持续输血维持生存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如商汤等企业的技术门槛较高,但商业化落地表现比较尴尬。部分AI企业营收规模太小,研发投入太高,且AI技术迭代速度快,不确定性太多了。
  “前期估值与业务不匹配,被严重高估是导致部分AI类企业如今尴尬处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补充道。
  大模型能砸出未来吗?
  去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爆火出圈,让沉寂已久的AI行业看到了新的商机。
  第四范式此次也是携大模型上市。今年3月,第四范式推出了专为业务场景设计的企业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式说”(SageGPT);4月,第四范式又发布了“以生成式 AI 重构企业软件(AIGS)”的技术战略,用大模型切入企业软件市场。
  而在待上市的AI企业中,也有不少将大模型作为主打“卖点”之一。如云知声打造的山海大模型,出门问问2020年开发出大模型UCLAI,今年升级为“序列猴子”等。
  郭涛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加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和场景中,可以提高AI企业的营收增长,但需要在成本、质量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权衡和考虑。
  况玉清对此并不乐观,大模型的研发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亿投入。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3亿元、538亿元和614亿元。对比之下,目前市面上的许多企业在资金投入、算力支撑等方面都不足以进入到大模型的竞争序列当中。
  在司马华鹏看来,大模型发展时日尚短,行业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沉淀和转型。今年以来,AI企业的赴港上市潮,也是在试探市场对AIGC的反馈和反应,希望在此风口之下叠加一个较好的价值认可。
  他建议,相比于基础大模型功能的开发,AI初创企业可以找寻细分赛道,同时在原有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和训练;其次,探索AIAgent也是初创企业参与大模型市场的一个方向;此外,未来随着大模型的普及,大模型培训赛道也愈发地成为关注方向之一,帮助企业进行大模型的学习和使用,相当于汽车产业中“驾校”的角色。
  从目前市场认购情况及开盘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于第四范式的发展态度相对积极。截至9月28日收盘,第四范式涨5.22%报58.5港元每股,股价最高达65港元每股,总市值271.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3.39亿元)。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AI企业排队赴港“补血”:决策类龙头第四范式四次叩门 上市首日涨超5%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