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遇见海|20余万亩湿地补一遍水只需4天 东营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

最新信息

沿着黄河遇见海|20余万亩湿地补一遍水只需4天 东营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
2023-10-11 00:09:00
初秋的黄河口,风里逐渐裹挟着凉意,这里的鸟儿们也逐渐披上了更为丰厚的羽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日,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优雅的飞翔。自然,植物也并不因冬日即将来临而失去好颜色,芦花飞雪、碱蓬殷红,与黄蓝交汇的黄河口交织出绚烂色彩。10月10日清晨,“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采风活动深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东营在黄河口湿地的修复模式。
  位于东营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现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其中鸟类3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是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东营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
  据了解,东营市优化过去的陆、海单体区域思维,以水文连通为中心,着力恢复黄河与湿地、海洋的交流,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措施,修复激活湿地水生态。投资6500万元新建、改建引黄闸口6个,自然保护区内的引提水能力从不足40m³/秒提升至131m³/秒;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疏通水系241公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余万亩主要湿地补一遍水的时间从9天缩短到4天;累计修筑、恢复生态堤坝41.6千米,夯实蓄水基础。
  在恢复水系循环连通的基础上,东营采用“治理”“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以治理互花米草为先期任务,结合潮沟疏通提高水文连通性,及时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原生植物,一体化推进恢复海岸带湿地原生态。
  在形成“线”“带”系统修复的湿地大循环格局下,东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以自然修复为主,涵盖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底栖生物恢复同步保护的湿地物种微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在河流沼泽湿地,科学引进黄河水,科学模拟形成黄河自然漫溢过程,按照生态学要求设置大缓坡和深水区,建设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在盐沼湿地,以恢复先锋植被盐地碱蓬为目标,结合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群落及立地土壤等条件,在不改变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前提下,通过水系连通补充碱蓬萌发所需淡水,通过疏通潮沟恢复湿地和海洋交流,通过微生境改造在滩涂湿地塑造微地形,截留天然盐地碱蓬种子,通过其自然生长繁衍,对盐沼湿地种子库进行补充,提高近海滩涂土著植物竞争能力,为鸥类、鹤类等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沿着黄河遇见海|20余万亩湿地补一遍水只需4天 东营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