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火药桶”复燃 石油危机会否重演?

最新信息

中东“火药桶”复燃 石油危机会否重演?
2023-10-14 10:28:00
本报记者李哲北京报道
  素有中东“火药桶”之称的巴以地区战火复燃,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形势再度紧张,国际油价走势显得扑朔迷离。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慧娟表示,10月9日,油价涨幅接近5%。这次冲突事件规模超过以往。同时,市场预期这一次冲突可能短期内不会快速结束。
  早在1973年,巴以冲突就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50年后的今天,全球能源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危机还会重演吗?
  国际油价走势扑朔迷离
  巴以地区战火复燃,让国际油价走势显得扑朔迷离。
  分析机构人士表示,“这像是一场‘因担忧和担忧缓解而起伏’的乒乓球游戏,而不是根据基本面进行交易。”虽然以色列的原油产量很少,但市场担心,如果冲突升级,可能会减少中东的供应,并使今年剩余时间预计会出现的供应短缺进一步恶化。
  随着巴以冲突的爆发,国际油价一度应声上涨。10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3.34美元,至每桶87.92美元,涨幅为3.95%;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为每桶86.23美元,上涨3.44美元,涨幅为4.16%。
  王慧娟表示,10月9日,油价就表现出了接近5%的涨幅。这次冲突事件规模超过以往。同时,市场预期这一次冲突可能短期内不会快速结束。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是国际原油主要供给地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让石油价格从彼时的每桶不到3美元上涨到超过13美元/桶,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迅速蔓延全球。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也影响国际油价走势。同中东地区一样,俄罗斯也是全球原油供给的主力之一。2022年3月,国际油价一度上涨至超过110美元/桶,达到自2014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并使国际油价在2022年保持高位稳定运行。
  而此次巴以冲突似乎在短时间内并没有达到同俄乌冲突一样的“威力”。
  记者注意到,此次巴以冲突对油价的拉动效应仅仅维持了两天,国际油价便再次下跌。10月10日,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下跌。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 11月原油即期合约收盘下跌0.41美元/桶,至85.97美元/桶,跌幅为0.47%。洲际交易所布伦特12月原油即期合约收盘下跌0.50美元/桶,至87.65美元/桶,跌幅为0.57%。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政己表示,目前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OPEC+产油国延长额外减产时限,OPEC、EIA(美国能源信息署)与IEA(国际能源署)报告均偏向利好,中国能源需求前景向好等因素在推动原油价格上涨,而美联储加息前景、俄罗斯修改能源出口禁令、经济前景担忧情绪、欧洲能源需求前景不佳等因素则在指向原油价格下跌
  面临多空交织局面
  回顾2023年的油价变化,即便没有巴以冲突的影响,国际油价仍呈现出过山车式的涨跌。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震荡波动,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一季度国际油价徘徊在80~85美元/桶的区间运行,随后在3月13日—17日短短五天内出现暴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高达9.66%。之后,国际油价随即迎来一轮反弹,在3月20日—4月12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涨幅达18.35%。随后,国际油价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在4月13日到6月30日的区间内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达13%。
  进入三季度后,受宏观加息暂缓和沙特减产等因素推动,原油价格再次上涨,巴以冲突爆发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回归到今年年初的85美元/桶价格附近。
  今年以来,OPEC和俄罗斯通过多次减产计划稳定国际油价。
  4月,沙特宣布从5月开始至年底,日均减产石油50万桶;6月,沙特宣布将削减5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期限延长至明年年底,并且将于7月额外自愿减产石油100万桶/日,随后多次延长期限直至今年年底。
  俄罗斯方面提出将对全球市场自愿削减30万桶石油日出口量,直至2023年年底。
  “此前,市场方面有消息显示如果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沙特方面有意在明年初增加石油产量。而此次巴以冲突爆发后,同为阿拉伯阵营的沙特,其增产计划或许将搁浅。”相关业内人士说道。
  王慧娟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OPEC+”很可能也会维持现有的供应削减政策不变,只有在原油市场显著强劲的情况下才可能放松减产转而增产。
  韩政己表示,10月9日,国际原油盘中上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升级推高油价,但由于巴以都不是主要产油国,因此对于油价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有限。此外,美国CPI报告和美联储会议纪要也临近公布。此前美国经济前景不佳以及加息担忧导致油价下跌,市场等待从最新消息中判断美联储加息前景。
  同时,中财期货研报指出,10月10日,国际油价小幅收跌,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关注巴以冲突带来的风险以及核心产油国的态度,目前美国与中东产油国较为克制,将事态控制在巴以两国之间,暂时不会对原油市场发生重大冲击,但仍需密切关注后续事态发展情况。供需面OPEC再次延长减产消息利好油价,供需偏紧格局难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长期高利率水平的利空扰动油价,原油面临多空交织的局面。
  供给格局已发生巨变
  与1973年截然不同,当前原油供给格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原油供给保持OPEC、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格局。同1973年相比,美国因为页岩油革命,摇身一变由石油进口国转换为石油出口国。
  与此同时,在气候问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正在持续进行。基于此,2023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中分析道,展望期内,石油需求下降;随着世界转向更低碳的替代能源,石油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下降;美国致密油和OPEC石油生产主导着全球石油供应结构的变化趋势。
  从企业层面看,包括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埃克森美孚、壳牌在内的多家国际石油巨头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从以往的油气资源开发转向综合能源供应。
  反观国内,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以下简称《展望》)显示,当前,石油是我国的第二大能源品种。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约7亿吨,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约18.5%。
  《展望》提到,随着能源转型,从中长期看,石油将从重要的交通燃料向必不可少的石化原材料转化,在我国一次能源中长期保持重要地位。具体来看,未来石油消费总量将经历三个阶段:到2026年前后为“达峰期”,石油消费峰值约为7.96亿吨;2025年到2035年为“平合期”,石油消费保持在7亿吨以上,年均小幅降低1.0%;2035年至2060年为快速下降期,石油消费量年均降速4.5%左右。由于石化和航空煤油等领域较难完全实现去油化,因此2060年石油仍有2.32亿吨左右的需求量。
  目前,虽然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但在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推动下,国内原油的供给保持稳定。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原油年产量由1.89亿吨增长至2.05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由1602亿立方米增长至2201亿立方米。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生产原油13985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37855万吨,同比增长14.7%。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2023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强调,我国能源发展处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油气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东“火药桶”复燃 石油危机会否重演?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