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领导人高度肯定“一带一路”成就 中方提出高质量共建“八项行动”

最新信息

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领导人高度肯定“一带一路”成就 中方提出高质量共建“八项行动”
2023-10-19 09:00:00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
  “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做出上述表述。习近平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展望下一个金色十年,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为此,他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作为高峰论坛的开场活动,10月17日,“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近300名中外代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不论是项目数、涉及国别,还是签约金额,都超过上一届企业家大会。习近平18日在开幕式上宣布,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在现场参加开幕式的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些中国主张不仅实实在在,而且高度契合新形势下国际合作的需要,凸显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方表示,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中国庞大的市场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发展红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方提出的八项行动为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
  在王义桅看来,习主席的讲话有三个关键词:现代化、全球化、机制化。首先,中国的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这将吸引更多国家积极参与和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其次,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反对地缘政治博弈,也反对“脱钩断链”,致力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谋求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最后,中方强调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提出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以及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各国高度肯定共建“一带一路”成就
  10月的北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在高峰论坛上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令中国的主场外交迎来高光时刻。在开幕式上,各国领导人高度肯定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就,为下一个金色十年务实合作谋篇布局。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开幕式上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全球性计划。他还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非常契合,也与俄罗斯致力于建立“合作与互动”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一致。俄罗斯正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俄方邀请感兴趣的国家参与北方航道的开发。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开幕式上用中文演讲,盛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引起热烈的掌声。此前一天,他在同习近平主席会面时表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萨克斯坦就坚定支持,并积极推动该倡议的实施。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刚刚开通运营的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推动印尼新首都建设,推动印尼能源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这是佐科三个月内第二次访问中国。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致辞中表示,阿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中国做出的努力“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强调,在当前多边主义不断巩固的背景下,该倡议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全球合作倡议,它与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将各自优势进行了有效对接。
  易鹏认为,从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可以看出,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各方对未来的经贸合作也越来越务实,希望推动更多地区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让更多具体项目落地生根,造福当地民众。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各国都在为经济发展寻找新药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全球治理视角来看,本届高峰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进一步凸显。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代提供的促进世界增长与繁荣,助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近年来,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许多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交织冲击,使得全球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空前加重。在这个时刻,第三届高峰论坛的召开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为共建国家乃至全球不断提供正向外部性,为完善全球治理增添新理念、新机制、新动力,为日益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徐刚说道。
  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脱钩断链”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10年来,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共建国家不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
  习近平表示,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实实在在的合作。王义桅认为,中国现代化路径可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的现代化路径是可以分享的,能够助力其他国家发展弯道超车。
  习近平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从文明的角度看,徐刚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继承了各国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获得共建国家的广泛认同,与古代丝绸之路积淀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密切相关。“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奉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观,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处事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义利观,以及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待客观。在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共建“一带一路”呈现出巨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为了进一步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习近平提出,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活力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易鹏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新阶段的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中国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跟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制造、贸易往来、资金流通,各个方面的对外合作都将进一步得到利好,这将给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谈及共建“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易鹏认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内陆地区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深度合作,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利好沿海地区的发展,也将给内陆地区创造发展动力。”
  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欧美对华政策进行深刻调整之际,它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中国企业的深度出海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方在开幕式上提出的务实合作行动,江立勤认为,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并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这三点意义尤为重大。
  究其原因,他解释道,在后疫情时代,很多国家债务水平显著上升、财政空间有限,对于开展“大而重”的项目有所顾忌,再加上过去已经开展了很多由国企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未来,民企有望扮演比之前更重要的角色。据他了解,当前,有很多民企正在积极探索东南亚和中东的出海机会,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医疗健康等领域。
  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举行,会上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
  本场高级别论坛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主题,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各界代表出席论坛。与会嘉宾积极评价数字丝绸之路在推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期待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并取得更多成果。
  论坛期间,中国同缅甸、冈比亚、柬埔寨、老挝、古巴、科摩罗、肯尼亚、泰国、巴勒斯坦、阿根廷、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越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家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从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数字能力、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数字互联互通,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等20项共识。
  论坛还发布了《数字“慧”就发展之路案例集》《航运贸易数字化与“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白皮书》,通过展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医疗、数字贸易、智慧出行、数字文旅等领域典型合作案例,进一步凝聚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共识,拓展“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领域。
  谈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影响,德勤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王拓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增长趋势的背后,是中国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布局跨国经营的步伐。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与作为“走出去”传统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形成互补。
  他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占到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且仍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运营布局正在加速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另外,中国也积极聚焦中亚地区建设“丝路电商”,通过中欧班列加强跨境电商合作,2022年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
  王拓轩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内涵和建设重点是根据经济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的。考虑到疫后数字化加速、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等共同议题更为重视,未来在加强绿色发展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等方面有望迎来广阔机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领导人高度肯定“一带一路”成就 中方提出高质量共建“八项行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