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最新信息

多方协同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3-10-27 10:09:00
今年是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突出制造业当家,全力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制造业的平台载体,进一步提质增效将有力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已进入第四季度,在产业空间供给大增、招商引资竞争加剧的压力下,东莞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市场、行业等多方面的系统调整。
  在此背景下,一场东莞产业园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讨正呼之欲出。10月26日,由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承办、南方+东莞产业园频道协办,政府、产业园区、湾区企业、专家学者、行业机构等齐聚一堂,共论东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论坛,在东莞康帝国际酒店举行。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成立大会也同期举行。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莞市投资促进局、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商务局、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各镇街经济发展局等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全体会员、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以及湾区企业家等超600人与会,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超万人次观会。
  撰文:宋文博艾帅策划:郝金朋王杰敏
  推动产业园平台提质增效
  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在致辞中表示,东莞以镇村工业园为主的集体土地,为东莞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粗放式的开发管理模式下,镇村工业园“布局散、权属杂、效益低、隐患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无法适应东莞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提质增效,向更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转型升级。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从全市整体规划的高度,布局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十大标准化片区,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等推进集中连片开发;部署建设48个连片‘工改工’现代化产业园区和六大连片现代化产业园区,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创新空间开发利用政策。”刘光滨说,东莞先后出台产业转型升级基地、新型产业用地(M0)、科技企业孵化器、工改M1等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一批优质的产业园区项目应运而生,成为新兴产业孵化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如天安数码城、松湖智谷成为了“工业上楼”“产城融合”的典范;光达制造智慧谷、信鸿湾区智谷成为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的样板。
  “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成立正当其时,希望协会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园区与政府、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协调和规范我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示范园区,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优质平台载体;持续优化拓展协会服务,提升协会规模和影响力,助力企业扎根东莞发展壮大;调动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多为东莞构建良好营商环境、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刘光滨表示,对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成立专班来跟进。希望大家共同打造成本、产业、政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很有信心把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品牌擦得更亮,把不同种类的产业空间载体,以及金融服务等各方面串成一个链条,形成合力,让企业的发展有更加好的营商环境。
  东莞产业园区协会首任会长余安定在致辞中表示,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成立,必将推动东莞市产业园区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全市制造企业打造成本更低、产品更优、服务更佳的产业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全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接下来,凤岗天安数码城作为会长单位,将围绕我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工信局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协会职能,强化服务能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不断探索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我们也将积极推动会员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为全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东莞市产业园区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和引擎的历史使命。”余安定说。
  活动现场,展示了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相关成立文件。据介绍,2023年3月,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同意作为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并同意由东莞市凤岗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筹备成立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2023年8月,东莞市民政局决定准予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成立登记。
  在授牌环节,刘光滨为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会长、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凤岗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余安定,园区协会监事长、东莞市集智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授牌,市工信局副局长麦耀钦、总工程师朱峰为副会长单位和理事、监事单位授牌。会上,还发布了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视频号及2024中国(东莞)国际数字园区产业生态博览会预告。
  今年4月,东莞印发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实施方案,明确将打造60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工改工”项目落地。会上,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宣讲了现代化产业园和工改M1的相关政策。
  多方共同助力
  探索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新模式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作了题为《东莞产业发展机遇和东莞模式的创新》的主题演讲。林江认为,在东莞市镇村协同发展工业园的背景下,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成立,有助于找到协同合作的模式和突破口。东莞产业园领域形成一体化,有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协会可以当好‘调研员’,从深入调研开始,用新方法、新思维,关键是为市镇村协同发展产业园破题,继而把发展路线图摸索出来。在东莞产业园领域形成市镇区域的一体化、招商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我觉得是有内在动力、有意义有价值的。”林江说。
  为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协会与深圳振芯荟芯片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大湾区科创协同中心、东莞电信、东莞移动、东莞联通、浙商银行东莞分行、中信银行东莞分行签订了产业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协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共同助力园区提质增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路演分享环节,凤岗天安数码城、康华制造公园作了重点园区经验分享,东莞移动分享了智慧园区的行业经验,亿嘉和科技分享了如何以“机器人+”赋能新型智慧园区。
  在主题论坛环节,围绕“智慧园区,提质增效”的主题,林江教授对话来自东莞电信、君泰产业、莞民投、东莞农商银行、和君产业咨询的资深专家。各位嘉宾从现代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智慧园区建设运营与实际应用,以及综合产业服务、金融助力园区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观点探讨交流。
  协会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以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为总目标,着力破解园区空间分散、产业低端、产出低效、管理粗放、招商难等难题。通过资源统筹、试点建设、产业导入、分类管理等手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协助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协同推进提质增效。就此,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协同产业园领域的“产、学、研、园、企、金”等多方共同助力东莞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产业园区领域一体化有助加快转型升级
  问: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你认为东莞应在哪些领域发力实现突破?
  林江:未来东莞应该在以下领域实现突破:一是在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的集聚上下大力气。东莞教育、医疗、交通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房地产价格显著低于广州和深圳,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创新人才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让相关人才及其家人暂时不用离开所在地也可以为莞企服务,同时也要为人才发挥所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打造新东莞模式,把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元素融入模式之中。具体来说,要致力于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把东莞庞大的民间资金通过融资证券化等方式加以盘活,使东莞成为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的创新中心,为此,东莞应该充分接受来自广州的创新人才、科技资源的辐射作用,来自深圳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资源的辐射作用,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距离更近。
  此外,目前滨海湾新区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都是主打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但是,要形成新东莞模式,仅仅着眼于招商引资是不足够的,因为新东莞模式是否有活力,取决于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是否得以耦合,也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充分把握临空经济、轨道交通等高速运输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东莞的东城、南城等市中心区域可能专门从事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技术研发等行业,而大岭山、长安、虎门等镇则主要从事制造业的生产,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则应该是充当把新经济和旧经济加以有机融合和对接的缓冲地带,从而让新东莞模式既能够继承原来的东莞模式下的加工制造业配套能力强、生产体系完整等优势,又能够兼顾新东莞模式下的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东莞发展壮大的逻辑是什么?有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东莞转型升级?
  林江:从深层次分析,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否成功,取决于企业家群体的态度。东莞企业家群体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非常特别的群体: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东莞本地户籍的企业家,属于凤毛麟角,而大部分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属于“新莞人”。而这些“新莞人”民营企业家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早期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为港台企业主“打工”。为了对冲不可预测的风险,港台企业主就让一些资深员工建立自己的工厂。因此,东莞就多了不少民营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客户单一,产品也以半成品为主,谈不上什么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行业影响力相当有限。这些企业对当地的归属感不强,如果其户籍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提供投资优惠政策,他们也可能会随时离开东莞搬迁到家乡。
  东莞政府直接引进外地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试图通过先进制造业的增量来稀释加工制造业的存量。例如,在过去数年,当地政府致力于引进华为、粤海等项目,当然,这些大项目对缓解东莞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现象会有一定帮助。然而,大项目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东莞的土地资源供给已经相当有限,难以再为大项目投资提供可持续的土地配套,“三旧”改造尽管有些成效,但是却由于“三旧”改造主要侧重在制造业项目的用地审批,对于要改造已经成为企业员工宿舍、空置厂房,使之成为商业用途的土地却成效有限。
  总之,尽管东莞的企业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相当集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上述企业资源错配的现象,会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在资源错配及市镇村协同发展工业园的背景下,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的成立,有助于找到协同合作的模式和突破口。
  产业园区协会可以当好“调研员”,从深入调研开始,用新方法、新思维,关键是为市镇村协同发展工业园“破题”,继而把发展路线图摸索出来。在东莞产业园领域形成市镇区域的一体化、招商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是有内在动力、有意义、有价值的。
  中国电信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张英全:
  从三个方面为园区提质增效
  智慧园区一般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从人的管理、能耗管理、运营管理三个方面为园区提质增效。中国电信作为“国家队”运营商,可以说完整参与和经历了智慧园区的三个阶段。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打造的i-Park智慧园区应用,物云网用一体化,一方面打造“智能物联应用制造工厂”,赋能全国实现物联网端到端的应用构建;另一方面,基于物联网成熟场景应用,利用i-Park智联集成平台打造面向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具备本地特色的场景化应用能力,实现对本地的智慧园区、校园、楼宇的场景赋能。
  通过三种方式为不同的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一是通用园区企业,我们提供标准的SaaS服务,所有智慧化场景的功能一键开通,即开即用。二是轻定制园区企业,我们提供了零代码的aPaaS平台和场景的二次开发能力,可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定制,以满足企业各类生产服务的个性化诉求。三是针对大型园区企业,通过i-Park智联应用的开放性架构,快速集成园区各类终端和数字化系统,提供了一体化、端到端的总体集成交付能力,为企业提供智慧园区3.0的全方位服务。
  君泰产业总经理林毓群:
  三化融合为企业造系统、破壁垒、通链路
  在新一轮突围赛和时代变局下,2021年君泰产业以“城市工业生态链运营商”的自我定位,基于第一座超集工厂君泰·正拓5G产业园的招商基础,当时招商的意向企业100%为规上企业,40%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展开的多次企业家座谈会中,深入了解了生产制造型企业对数字化的真正需求以及企业打造智能车间的痛点。而第二座超集工厂君泰·滨海智谷的产业定位是绿色高新产业,再加上君泰产业布局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以及临深片区等重要的科创节点,所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成长生态,是生产制造型企业需要的,也是君泰产业为自己立下的新目标。前三年研究了企业对生产空间的需求,打造了“工业上楼”的IP——超集工厂,并深刻洞察了企业发展的动能,同步思考打造光合智造工业数能体。把传统智慧园没做完的事情、没走完的路,站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再做一次全新的探索与更落地的执行。
  如何定义君泰智慧园区是什么?它是一块实验田,是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它是一条通路,打通横在厂房数字化与园区数字化之间的那堵墙,打破企业与园区各自为政的壁垒;它是一条复合链,实现车间园区功能、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高效协同。
  东莞农商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国才:
  金融助力产业园区建设和拓空间
  产业园区是培育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平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东莞农商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创新推出《“园融通”产业金融专属服务方案》,以“园区+产业”为切入点,分别针对园区开发商、入驻企业、运营商、人才以及服务机构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了“园、融、通、聚、投”五个系列产品和服务。
  同时,东莞农商银行集合全行力量出台了《全面推进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将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拓空间。并通过总支联动,出台了现代产业园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目前正与多个镇街就现代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沟通确认中。
  中移物联网公司智慧园区行业解决方案专家李守志:
  构建泛园区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助力智慧园区建设。目前园区面临土地利用粗放、组织经营活力不足、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等诸多挑战。东莞移动下一步将围绕园区招商、运营、管理、安全、环保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需求,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为设计导向,依托云网优势,融合自有Onepark智慧园区平台能力,构建支撑泛园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多方协同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