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外贸重回正增长:进口量价双双反弹 外需疲弱制约出口回暖

最新信息

10月外贸重回正增长:进口量价双双反弹 外需疲弱制约出口回暖
2023-11-07 20:42:00
经历了三季度的持续下行后,我国外贸在10月份重回正增长区间。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外贸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进口14.77万亿元,同比下降0.5%;贸易顺差4.78万亿元,同比扩大3.2%。
  不过,单月情况则略显不同,呈现着出口下降、进口回升的迹象,外贸顺差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收窄。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3.54万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出口1.97万亿元,同比下降3.1%;进口1.57万亿元,同比增长6.4%;贸易顺差4054.7亿元,同比收窄27.9%。
  受访专家表示,低基数和国内经济恢复是10月外贸增速转正的主要原因。其中进口的贡献要强于出口,能源、大豆、铁矿砂等主要大宗产品均有回升,这也预示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向好势头,但出口仍受到外需疲弱的制约。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绝对量仍在历史高位,海外消费旺季的逐渐来临将改善外需情况,近期召开的进博会也会对后续进口需求起到阶段性的提振作用。在去年基数逐步下降的影响下,我国外贸总体上将延续10月份的向好趋势,仍有希望实现保住同比正增长的全年目标。
  内需恢复带动进口高增长
  对于10月份的外贸好转,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分析,当前,我国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带动10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对未来进口、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占比提升,我国外贸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实际上,除中国外,韩国、越南等经济体进出口形势近期也有所回暖。据官方统计,韩国10月出口同比增长5.1%,结束了长达12个月的同比下降态势;越南10月货物进出口总额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5.6%。
  从当月数据中不难看出,进口回升是10月份外贸回暖的主要动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货物进口额为1.57万亿元,同比增速由9月份的下降0.8%转为增长6.4%,是自今年5月以来首次重回正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口表现强于预期,一方面体现在数量的上涨,主要是缘于内需明显回暖,带动铁矿石、能源、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增加,对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拉美、东盟等国的进口均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进口价格改善,原油和煤炭的价格增长尤为明显,这也可能会增加国内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成本。
  具体来看,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6亿吨,增加6.5%,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2.6元,上涨0.1%;原油4.73亿吨,增加14.4%,每吨4144.2元,下跌14.1%;煤3.84亿吨,增加66.8%,每吨788.8元,下跌19.4%;天然气9650.8万吨,增加8.8%,每吨3702.2元,下跌9.6%;大豆8241.5万吨,增加14.6%,每吨4252.7元,下跌4.1%;成品油3884.8万吨,增加93.6%,每吨4094.3元,下跌20.5%。同期,进口机电产品5.31万亿元,下降7.6%。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多数商品进口数量的回升幅度明显高于进口价格,说明国内需求企稳还是目前进口回暖的主因。另外,去年10月进口同比增速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低基数对进口同比读数形成一定支撑。
  在近期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积极扩大进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展中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届进博会已举办60场分专区板块的行业专场对接会,226家参展商、345家采购商参与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37项;中央企业交易团、卫生健康委交易团、相关地方交易团共举办85场集中签约活动,达成合作意向近600项。
  周茂华表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从今年的情况看,消费、房地产等距离常年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内需修复仍有较大空间,国内宏观政策效果显现还有一定时间,而且随着我国进入取暖季,大宗能源商品需求提升,预计进口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
  外需不振制约出口回暖
  与进口相对的是,10月份出口降幅有所扩大。今年10月份,我国货物出口额为1.97万亿元,下降3.1%,降幅较上月扩大2.5个百分点。
  这一情况也体现在货运数据中。根据海关总署统计,10月监管进出口货运量为43541.8万吨,同比提升7.3%。其中进口28967.2万吨,同比提升12.3%,出口14574.6万吨,同比下降1.5%。
  周茂华表示,出口下滑仍是目前外贸的主要拖累因素,目前我国出口商品整体价格继续下跌,海外需求趋缓及去年高基数影响明显,使得出口下滑超预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0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7.8%,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44.6%,环比由升转降;美国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7%。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间产品,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承压,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仍处扩张区间,导致我国中间品出口表现既有压力也有韧性,尤其是对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相关中间品的进出口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扰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1.43万亿元,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09万亿元,下降17.5%;手机7629亿元,下降2%;但汽车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达到88.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对于国内汽车销量的逐步复苏,出口市场的表现仍是超强的。今年的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和欧美市场的突破,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量巨大。
  与此同时,10月份我国钢材出口呈现环比小降、同比仍大幅增长态势。1-10月,我国出口钢材7473.2万吨,同比增长34.8%。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价格优势及前期订单相对充足影响下,10月份我国钢材出口虽环比小幅回落,较上月减少12.4万吨,环比下降1.5%;但仍保持近800万吨的水平,同比大幅增长。考虑到去年11月、12月我国钢材出口量分别为559万吨和540万吨,基数相对偏低,预计年末两月钢材出口仍将维持同比增长态势,2023年全年钢材出口有望达9000万吨左右水平。
  对于未来,周茂华认为,我国外贸品类齐全、结构持续优化,使得压力之中仍有韧性,而且去年基数逐步回落,随着海外进入传统消费旺季,我国出口情况有望在四季度逐步向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10月外贸重回正增长:进口量价双双反弹 外需疲弱制约出口回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