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科伦博泰葛均友:从谈癌色变到带瘤生存 让患者像控制慢病一样长期生存

最新信息

十问科伦博泰葛均友:从谈癌色变到带瘤生存 让患者像控制慢病一样长期生存
2023-11-09 15:42:00
K图 002422_0
  随着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成为近年创新药行业最火热的关键词,头部ADC药物企业也顺势站上风口。
  2023年7月,科伦博泰(6990.HK)登陆港交所,创下近两年来港股生物医药IPO规模之最。作为国内ADC药物的先行者,科伦博泰是中国首批、也是全球为数不多建立了内部开发ADC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
  在招股书中,科伦博泰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并商业化核心产品SKB264与A166,以及其他主要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
  科伦博泰是注射液龙头科伦药业(002422.SZ)分拆出的第二家上市子公司,第一家则是于2022年12月登陆深交所的川宁生物(301301.SZ)。据了解,科伦博泰专注于生物技术药物及创新小分子药物的研发,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炎症和代谢等重大疾病领域。
  目前,科伦博泰拥有33个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等重大疾病的创新项目,14个项目正在推进临床研究。而在备受关注的ADC领域,科伦博泰已有4款ADC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核心产品之一的SKB264(TROP2 ADC)先后于2022年7月、2023年1月和6月获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BTD)。
  多项创新成果“井喷”的背后,是科伦博泰持续多年的研发和人才投入。
  科伦博泰总经理葛均友博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科伦的创新是结合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匹配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元突破到多元整合,是一个不断进步,持续正向积累的过程。“我们期待能为国内患者提供临床价值显著、且性价比优异的抗癌药,逐步打破外资企业的市场独占和专利壁垒,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加砖添瓦。”葛均友表示。
  将肿瘤转变为慢性疾病的理念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抗癌药的研发,普遍而言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葛均友:癌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抗癌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难题。最突出的主要有两大挑战,首先是如何实现肿瘤治疗的靶向性,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带来的不良反应。例如通过寻找与肿瘤发生、发展特异性相关蛋白作为药物靶点,或者研发能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组织的传递技术。
  其次,如何克服肿瘤对抗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癌症细胞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治疗失败,需要探索耐药机制和与之对抗的新方法。这些难点导致抗癌药物研发的时间和费用十分巨大,并且成功率相对较低。
  时代周报:你认为目前最有可能被攻克的癌症是哪一种?
  葛均友:癌症作为全人类面临的难题,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不断探索其解决之道。
  面对癌症,从最初的无可奈何,到如今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抗体偶联药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多种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中都展现了十分强劲的治疗效果。
  但是,目前仍然无法说人类可以攻克癌症。尽管新疗法的不断问世,使得部分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等)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但肿瘤也是在不断地演变新的致病机制,尤其是晚期患者,最终都可能会复发,直至死亡。“攻克癌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看,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进步和药企、临床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慢病化管理理念被逐渐引入肿瘤治疗中,比如早期筛查发现肿瘤,多学科的全病程管理,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等,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这种将肿瘤转变为慢性疾病的理念,可以实现患者的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期的带瘤生存,也可以认为接近“攻克癌症”的状态了,比如在肺癌、乳腺癌的某些特殊分型的患者(例如激素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等),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这种效果。
  时代周报:如果将人类攻克癌症看做是一项总体工程,你认为目前的进度大概到了百分之几?
  葛均友:人类攻克癌症目前的进度很难用一个具体的百分比来衡量。癌症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每种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存在差异,其治疗过程长期而复杂,涉及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个体化治疗等多个方面。虽然具体的百分比很难给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攻克癌症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对癌症的了解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早期诊断、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美国的肿瘤5年存活率由30%增加到近70%,部分肿瘤患者能够实现治愈。同时由于肿瘤免疫和肿瘤生物学的发展,我们逐渐能够做到部分控制肿瘤进展,即使不能将肿瘤细胞全部杀死,也能够让肿瘤病人像控制慢性疾病一样长期生存,由谈癌色变转变为带瘤生存。
  科伦博泰历时10年打造的一体化ADC研发平台OptiDC,持续研发产出针对不同靶点、不同肿瘤类别的ADC药物,通过靶向治疗方式以及联合肿瘤免疫治疗,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存活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国抗癌药企业近年来进步显著
  时代周报:你认为目前中国的抗癌药研发处于什么水平?
  葛均友:中国的抗癌药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药物在机制与靶点创新性、创新药的数量和质量、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国际市场的认可等方面,行业整体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也相对较低。
  可喜的是,中国抗癌药企业也在逐步提高技术水平,积累研发经验,并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进步显著。部分企业在部分技术领域如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已经取得了国际领先的进展和成果。
  尤其是临床试验方面,中国有较高的活跃度,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临床试验中心之一,许多中心参与到全球重大临床试验项目中,这为中国的抗癌药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总体来说,中国的抗癌药研发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新药研发方面,需要加强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时代周报:在人类抗癌医学史上,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技术和最具突破性的三款抗癌药分别是什么?
  葛均友:我想最重要的三个技术可以归类为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而伊马替尼、帕博利珠单抗、DS8201这三款药物在“突破性”方面可称为代表性产品。
  伊马替尼是全球首个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从一种快速致命的疾病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同时也为选择性激酶抑制剂乃至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科伦博泰在研的选择性RET抑制剂A400项目就属于这类药物,目前处于关键II期阶段,在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K药)作为PD-1/L1肿瘤免疫治疗的里程碑,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209亿美元,累计获批治疗瘤种超过15种,临床使用范围广泛,奠定了免疫治疗在多个瘤种中的治疗地位。
  DS8201作为ADC领域的跨时代产品,在HER2阳性经治乳腺癌中达到80%以上客观缓解率(ORR),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持续引领全球制药工业界ADC药物的开发浪潮。科伦博泰的SKB264也是这一类别的创新药,即将申报上市。
  时代周报:在人类130多年的抗癌史中,癌症治疗经历了三大突破性进展, 即“癌症治疗的三次革命”,分别是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全球癌症治疗的第四次革命会是什么样的?
  葛均友:虽然还无法准确预测全球癌症治疗的第四次革命会是什么样,但有一些可能的方向。
  第一,个性化精准医疗。由于患者特定基因组的遗传变异、肿瘤异质性的存在,使得肿瘤成为一类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疾病,不同患者使用同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不尽相同,这就催生了个性化精准医疗,并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大趋势。
  以靶向特定基因改变的小分子药物、ADC、基因疗法等药物类型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模式已然成为各大药企研发的热门方向。近年,具有诊疗一体特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逐渐成为继ADC之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有望更精准的筛选、治疗、评估患者,促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发展。
  第二,新型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治疗、多特异性抗体等在内的新型免疫疗法都在大力开发和逐步商业化应用中。新辅助免疫疗法也将被临床大规模使用,用于降低大块肿瘤负荷带来的手术风险。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此外,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作为提高成药性的一种方式,通过调节药物的递送和释放位置,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增强治疗指数,也是癌症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再加上当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为药物开发设计、治疗方案设计与疗效预测等方面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和路径。
  时代周报:如果有一门抗癌药经济学,你觉得其核心逻辑和原则是什么?
  葛均友:药物经济学的核心逻辑和原则在于通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如何合理分配有限医疗资源的建议,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简而言之,就是性价比,即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投入和健康产出两大因素,选出性价比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抗癌药亦是如此。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对于科伦而言,在抗癌药研发上市的过程中,我们会坚持三个原则:坚守源头创新,争做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以患者获益为首要目标;加速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进程,让患者尽早获益;确保患者的经济可及性,产品上市后,通过与国家医保局的磋商谈判,以医保部门可接受的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降低患者负担。
  我们对癌症的了解还有限
  时代周报:未来,哪些新技术有望在抗癌药研发中扮演关键角色?
  葛均友:ADC是近年全球抗癌药研发最热点的技术领域,主要源自于巨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成药性研究,并且在临床转化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疗效,使得ADC有望成为肿瘤患者一线治疗药物。
  免疫基因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来加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的治疗策略。这项技术已经在某些癌症类型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并有望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此外,药物组合和智能药物传递系统也将扮演重要角色。药物组合疗法已经被证明在某些情况下比单一药物更有效。而智能药物传递系统,如纳米技术和靶向递送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有效性,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医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组数据、临床数据和医学影像数据,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预测疗效和优化治疗方案。
  我相信,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望为抗癌药研发提供新的突破和机遇,加速癌症治疗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时代周报:你认为人类有可能彻底战胜癌症吗?
  葛均友:人类在抗击癌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但彻底战胜癌症可能是个长期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癌症的复杂性。癌症是由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些突变可以出现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而且每种癌症的病因、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彻底战胜癌症,就需要对癌症的各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目前,我们对癌症的了解还有限。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和分子,但癌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此外,目前的癌症治疗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数情况下,癌症仍然难以治愈,并且经常会出现复发和耐药的情况。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对癌症的探索和研究。事实上,医学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手段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癌症的治疗方式。此外,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我们有可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从而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时代周报:你做抗癌药研发的初心是什么?
  葛均友:在人类众多的苦难中,疾病是一颗最凶险的灾星,癌症尤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平均每天确诊12520人,每分钟就有8人被诊断为癌症,2020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300万例。
  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而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0.5%,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作为一名医药工作者,能够开发出新一代疗效更佳、安全性更优、可及性更高的抗癌药,既能满足中国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解决民众苦难,也意味着企业可以抓住大有可为的市场机会,不断推动企业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良性发展,打破国外大型药企的市场垄断。这是科伦始终秉持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企业理念,多年来持续投入、潜心研发创新药的初心所在。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十问科伦博泰葛均友:从谈癌色变到带瘤生存 让患者像控制慢病一样长期生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