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 在临港开启创业梦想丨临港新青年

最新信息

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 在临港开启创业梦想丨临港新青年
2023-11-09 16:42:00
【编者按】临港新片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充满活力、充满梦想、充满希望;临港新片区是一座年轻人的城,是年轻人的创新创业之城、就业乐业之城和宜居安居之城,四年来临港新片累计引进人才年均增长128.5%。新闻晨报周到推出“临港新青年”系列人物报道,意在通过讲述年轻人奔赴临港、扎根临港,逐梦临港的故事,以青春的视角来观察临港新片区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从博士期间来到临港做课题研究,到作为创始人的初创公司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国际协同创新区创新魔坊内呱呱坠地,冯家波在临港收获了科研成果,也在临港踏上了创业之路。
  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在南方电网投入应用。
  “临港搭建了非常适合创业者追逐梦想的广阔舞台。我们愿意将自己热爱的事业放在这里,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挥洒汗水,在这里收获未来。”冯家波表示。
  科研
  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冯家波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研。
  2019年,冯家波初次到临港,属于短期的、出差性质的。因为坐落于在临港的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有一些研究工作需要参与,有一段时间冯家波和研究团队基本上每周要去一次临港。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设立,依托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研究,作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强强联合的研究平台,项目中心致力于推动临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协同的科技创新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
  在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刷新了冯家波对临港的认知。偏远的临港,居然有前沿高端的中外合作研究机构,冯家波当时就预判,临港是一座未来可期的新城。
  也是在那时,冯家波对于日后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另一家机构——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有所了解。
  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支持下,以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为基础,由上海科创集团等单位联合组建,是上海市首批立项建设的功能型平台之一,在临港新片区拥有2万平方米的研发场所和8.2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厂房,平台着力打通知识-技术-产业应用之间的障碍与链路。平台重点围绕共性技术研发、智库企业服务、智造标准制定和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进行布局,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加速产品链-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创新,助力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发展。目前平台在智能感知、智能作业和智能管控三大共性技术研发方向的相关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已在航空、航天、汽车、核电、船舶、装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2021年,冯家波再次来到临港,便base在了临港。
  当时冯家波正在从事博士课题研究,聚焦于“面向高压带电作业的机器人自主作业方法研究”,由于学校场地条件的一些限制,实验室迁到了临港,进驻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这里有专业的研发测试实验室,高精尖的人才团队,还有全面专业的孵化服务支持,在这里我们的研究项目得以顺利地开展。”
  创业
  “配电网带电作业处在10千伏高压这样一个环境,而且是户外作业,由人来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冯家波介绍,他们团队所研制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来完成配网带电作业,并且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人工作业1个小时的工作量,机器人只需要18分钟就搞定。”
  很显然,冯家波所从事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有着极其清晰的市场应用前景。
  博士毕业后,冯家波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我们研制的机器人处于国内外领先的水平,实现产业化让本身是对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深化,也能让研究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就我个人而言,今后几十年做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工作,会很开心。”
  然而,对于创业者而言,摆在面前的资金、人才、场地等一系列问题,是绕不过去的。
  这时,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向他伸出了援手。
  “在了解了临港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之后,我选择了扎根临港。2023年我们在临港成立了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介绍说,临港的创业扶持政策解决了他们在创业初期的一些资金紧张的问题,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件设施完善的办公环境,临港的人才吸引政策,教育资源配套等,帮助他们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创业团队。
  “一系列便利的落户购房租房政策免除了我们团队成员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帮助我们初创的公司快速走上了正轨,并能够专注于技术的创新和成果的应用。”
  得益于临港的创业政策,创业团队在这里实现了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工程化,完成了迭代升级,并取得了机器人认证。
  “目前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成功交付了6台。此外我们还研制了面向于输电线路维护检修的特种机器人,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冯家波透露说。
  憧憬
  “初到临港时,我就觉得这个地方特别有眼缘——滴水湖风光旖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超前,产业园区朝气蓬勃,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不断集聚……”冯家波说,临港就是他想象中的未来城市的样子。
  选择在临港创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冯家波而言,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上海交通大学与临港的亲密接触,于2015年在临港成立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就开始了,之后又在临港布局了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并参与设立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交大的其他团队先期来到临港,得益于临港相关政策的支持发展得很好,临港的科创氛围相当于是有口皆碑了。”冯家波说,自己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的研究项目来到临港,对于临港推动科创所创设的完善软硬件环境有了亲身的感受。
  “非常关键的是,临港这边的整体创业氛围比较好,”冯家波说,团队所从事的特种机器人研发,有赖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比如说像我们需要传感器,我们不出园区,就可以找到做传感器的团队,合作定制开发;再比如说我们需要实现机器人的某些数字化功能,我们同样在园区内就能找到从事孪生虚拟仿真技术的团队交流合作。产业链完整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极大便利了我们快速实现从一项研究成果到一个产品落地的过程。”
  冯家波介绍说,配网带电机器人只是他们的一个产品,面向船舶制造领域的特种机器人也在研发进程中。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已经实现盈利,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发展目前没有资金压力,技术团队目前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研发。
  今年9月,临港新片区推出首批科创驿站并发布创驿站管理办法政策,意在引导和培育更多专业化的孵化器运营主体集聚临港、吸引和招纳更多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者扎根临港,让临港成为上海的创新创业新高地。冯家波受邀参加了首批科创驿站授牌仪式,感触颇深,“临港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郁,必将吸引各类创业人才和资源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我们也希望依托着整个临港发展的东风,追随机器换人这样一个产业升级的潮流,在临港成就一番事业!”冯家波表示。
(文章来源:周到)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特机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冯家波: 在临港开启创业梦想丨临港新青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