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潘家华:“双碳”是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化石能源央企不可能“躺赢”也很难安稳“躺睡”

最新信息

对话潘家华:“双碳”是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化石能源央企不可能“躺赢”也很难安稳“躺睡”
2023-11-19 18:36:00
“可再生能源对于化石能源的替代,就像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碾压式替代一样,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日前,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之下,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向零碳转轨。不过,转轨潮流中,化石能源央企的行动却略显滞后,不可能“躺赢”,也很难再安稳“躺睡”。
  零碳转轨由民企投资推动,化石能源央企相对滞后
  距离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8”)还有十余天,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是中国参与COP28前的一次重要预热活动。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重申致力于双边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承诺将在COP28之前及其后在重点加速一系列具体的气候行动,推出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潘家华认为,中美发布的声明为COP28的召开提供了相应的引领和保障,也成了会议预期取得成功的一个信号。
  潘家华认为,在近期中美两国的会晤,我国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说到做到,向世界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根据巴黎协定第二条所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这意味着,按照该目标,对比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到2030年要减排48%,到2035年要减排65%,到2040年要减排80%,到2050年要减排99%。
  潘家华分析,在目标导向下,全球盘点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每一家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的倒逼要求。如果化石能源不能有序减退,那么将难以应对每五年一次的全球盘点。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影响是深远的。”潘家华举例,电动汽车对于石油行业的影响巨大,数以万计的加油站将面临调整,而当大家都在使用自己家屋顶发的电,燃油消费需求也将继续减少,进一步分析,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也会受影响进行改进和调整。
  在这场变革中,风电、光电、热泵、动力电池等行业都是由民企投资推动发展,而化石能源、电力系统的央企面临着转型挑战,行动略显滞后。在中国向世界承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潘家华强调,“我们化石能源的央企想‘躺赢’肯定是不可能的,‘躺睡’估计也安稳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零碳的可再生能源的转轨发展速度会更快”。
  “一方面是因为零碳转轨给化石能源带来生存挑战;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利益格局难以舍弃。”潘家华提醒,近几年来化石能源央企的“双碳”目标仍不够清晰。面对风光发电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持续走高等新的趋势,化石能源央企应对转轨零碳更加重视。
  转轨零碳存在巨大机遇,中国实际上已经在发挥引领作用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市场投资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金融业如何支持高碳行业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潘家华以新能源汽车举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占率提升至25.6%。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倍;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88.5%。
  潘家华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的今天,市场投资者已不再关注燃油汽车发动机的研发。
  而在电力领域,也同样出现了新旧能源替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潘家华表示,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加大投资清洁能源,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低至0.12元/度左右,而即使在广东,光伏发电成本也仅0.2元/度左右。相对于传统煤电发电高至0.4-0.5元/度,光伏发电电价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种现象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无法想象。
  因此在清洁能源价格优势愈发凸显的今天,新能源市场投资机遇巨大,但传统能源的投资也将受到限制,因此金融业需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潘家华也认为,目前中国在光伏发电的设备、风机、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产能在全世界排前列,清洁能源发电量遥遥领先,因此中国事实上已经在为全球1.5度温控目标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但我们现在在世界上确实还存在话语地位被忽视的情况,比如尽管我们在新能源领域有这么好的竞争优势,欧美却因为担心我们的竞争优势影响到他们的供应链安全而开始征收碳关税。”潘家华说。
  对此,潘家华认为,中国在1.5度温控目标的引导下,在气候道义下应继续往前推进,不仅要自己率先发展,率先走向零碳,而且要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1.5度温控目标做出中国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仅是贡献产能和产量,也不仅仅是体现在价格与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习、复制、放大、改进的能力转化成为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而且也要进一步转化为全球转轨零碳的话语体系、标准规范和引领力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对话潘家华:“双碳”是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化石能源央企不可能“躺赢”也很难安稳“躺睡”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