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微观体感回暖将推动预期修复

最新信息

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微观体感回暖将推动预期修复
2023-11-26 21:10:00
11月26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3-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联合解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石雨昕摄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2023年宏观经济运行背后有三股力量。第一,也是今年最为核心的,来自生产生活秩序的修复;第二,报告注意到市场内生性需求表现不强;第三,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展望2024年,报告预计,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在4.8%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全年价格温和上行,消费者价格增速1.5%。
  预期转弱导致社会商品消费不足
  报告指出,目前总需求不足既有周期性问题又有结构性问题,更多的实际上是结构出现了很多变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从三重压力的角度看,当前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总需求的不足,主要的矛盾是预期转弱,导致社会商品消费不足。从消费的量和质的角度来看,存在消费降级趋势。“但必须说明的是,消费商品价格降低不是市场供求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收入下降所带来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表示,目前中国的消费主要是以下沉模式作为消费的核心动力机制。“近年来我们看到的以拼多多和直播带货的兴起,但是目前消费下沉模式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下沉空间变窄,互联网C端流量见顶。另一方面,近年来收入分配遇到了较大挑战。我们会看到在过去这些年前1%的人群在中国收入占比中不断上行,低收入群体占比下降,尤其是收入最低群体占比下降。如果以财富分配为例,对应的主要是中产阶层财富占比下行。”
  微观体感回暖将推动预期修复
  报告指出,当前宏观与微观体感之间差距比较巨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表示,从中国的市场主体来看,从国有部门到民营部门的转变就是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边界之间的调整,这种调整对民营企业的创造性以及民营企业的活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中国当前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史晋川表示,一方面,民企和国企边界在最近这几年的磨合碰撞过程当中发生问题,使得民企失去了向新的产业领域、新的市场探索的底气。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当中总需求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用新的技术提供的新产品、新服务,这部分由供给创造出来的需求实际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的扩大是最重要的。”
  史晋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话语权不对等的情况。建议要改善民营企业的司法环境,此外也改变民营企业的准入制度。”
  报告认为,在周期性力量反转和结构性新动能逐渐聚集的基础上,2024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恢复,产出缺口全面缩小。经济进入新的均衡状态。经济增速还难以回到疫情之前,但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阶段,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微观感受将有较大提升。微观体感回暖将推动预期修复,进而带动经济进入正向循环,三重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微观体感回暖将推动预期修复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