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地球进入“沸腾时代”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最新信息

深度 | 地球进入“沸腾时代”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2023-11-29 21:31:00
过去一年,世界各地见证了无数罕见极端天气事件和破纪录的高温。地球怎么了?人类怎么办?这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问题,尤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
  明天起至12月12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高级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与各界人士将在迪拜聚首,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简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要任务是对《巴黎协定》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同时力争达成富有雄心的气候协议。
  舆论认为,随着地球进入“沸腾时代”, COP28采取行动的压力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COP28:首个盘点年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主要决策机构,自1995年起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公约》198个缔约方代表通过辩论和谈判的方式参与其中。
  今年,大会主席国由阿联酋担任。虽是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之一,但阿联酋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全球气候合作方面展示雄心。
  从年初起,阿联酋就向各国代表发出邀请函,并将会址选在“以未来为中心”的迪拜世博城,希望将大会办成有史以来最具包容性的会议。据统计,COP28吸引来自近200个国家的领导人、部长、高级官员、企业代表、活动人士等约7万名代表参加,创下近20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规模之最。
  根据各方发布的消息,在即将开幕的COP28上,对《巴黎协定》进行生效后首次全球盘点,将成为各国代表的首要议程。
  《巴黎协定》于2015年由近200个《公约》缔约方共同达成,被视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一座高峰。各国同意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各国自行制订减排计划,并于2023年提交进度报告。
  完成对《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是COP28的一大重点,以后每5年进行一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指出,这是《巴黎协定》的重要机制安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评估目前行动与气候目标存在的差距,二是找出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气候政策制定确定方向,提振决心,确保将承诺转化为行动。首次盘点将对《巴黎协定》的落实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推进燃料转型,也被视为COP28一大看点。
  目前,全球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有增无减,仍占全球能源用量的80%左右,受到气候人士的批评。本次会议是否会推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承诺,受到外界关注。据称,欧盟将牵头达成一项世界首个协议,以逐步淘汰全球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国还在推动达成另一项协议,承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三倍、效率提高一倍。不过,大部分化石燃料生产国持保守态度。
  “COP28或将推动出台有关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目标。”于宏源说,G7已提出化石燃料终结时间表、G20也提出化石燃料“去补贴”时间表。可见,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一领域已有共识。COP28有可能在化石能源终结进程、去补贴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拿出一些新的措施和原则,或提出远景目标。
  再次,如何运作落实气候救助资金,已被列入COP28任务清单。
  去年,作为COP27重要成果,发达国家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以便向脆弱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后者在气候灾难后的恢复和重建。但是,新基金如何运作至今悬而未决。在上月举行的相关国际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将该基金置于世界银行管辖下,并将获得资助的国家限制为小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两类,且拒绝自身作为基金主要捐助者的义务。由于各方意见不一,会议无果而终。
  “资金长期都是气候博弈的焦点问题。围绕去年达成的损失与损害基金,COP28或将推动设立新的气候融资机制,对小岛国等气候变化最脆弱国家提供支持。”于宏源说。
  气候谈判:曲折中前进
  就在COP28开幕几周前,联合国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对全球气候行动的力度不足发出警告。
  报告显示,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并未完全走上正轨。根据各国当前的气候计划,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将仅比2019年减少2%,远远低于《巴黎协定》力争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43%降幅。
  更让外界担忧的是,全球气候合作仍受多重因素干扰,如欧洲仍在地缘政治僵局中,中东冲突仍在持续,世界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等。
  于宏源认为,目前全球气候谈判的气氛和形势,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观察。
  一方面,气氛较为积极。
  中美高官11月中旬进行气候磋商,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到很多具体合作点,包括对净零排放目标、落实《巴黎协定》等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中欧前不久也进行了气候协调。中欧美三大经济体之间的协调互动,对推动COP28取得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释放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形势紧迫严峻。
  客观上,今年,几乎所有领域都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地缘政治事件,如俄乌冲突、巴以问题,本身也对全球资金流向造成影响。此外,全球通胀等问题也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的不确定因素。
  主观上,欧美国家在气候条约履约方面仍存在不足。美国实施的政策和此前承诺(如2050年达到净零目标,2030年要减排35%)仍有较大差距,且在资金、技术等领域较为保守。世界各国希望美国等发达国家能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气候治理行动。
  在此背景下,“大会第二阶段能达成哪些重要、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气候治理目标,受到大家期待。”于宏源指出。
  回顾历史,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基本都会通过议定书、决议、协议等官方文件,但几乎都需要与会代表经过数轮艰苦谈判,甚至通宵达旦。人们不禁要问,气候谈判为何如此艰难?
  究其背后,舆论认为,谈判艰难源于“南北”之间的分歧加剧,全球减排已成为新的利益博弈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东升西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率先减排的意愿下降,竭力主张“平均主义”,试图将其应负的历史责任推卸到新兴经济体头上,甚至用“气候变化”绑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自己的经济增长争取排放空间。
  于宏源指出,气候谈判关乎人类共同未来,诉诸国际合作是不二选择。但是,它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总在曲折中前进。每次联合国气候大会都是各方的阶段性博弈,不会无疾而终,也不可能大功告成。目前,气候谈判正处于达成《巴黎协定》这座阶段性高峰后的落实阶段。
  中方行动:大国担当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OP28召开之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备受关注和期待。
  于宏源用“谈判代表”“重信守诺”“引领作用”等关键词来概括中国在促进全球气候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行动和作用。
  从全球合作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阵营的谈判代表,中国积极参与每一次联合国气候谈判;坚定维护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气候条约为中心的气候治理平台,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理念,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近年来,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非洲、中亚、中东欧等地国家展开绿色合作,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从国内建设看,中国将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相结合,率先提出自主贡献方案,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从联合国报告看,中国重信守诺,推出的“双碳”目标的落实度很高。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的消费量占全球17%;多晶硅、锂电池等光伏产品的产量占全球80%以上,在世界发挥引领性作用,对全球减排做出巨大贡献,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诚意和担当。
  “当然,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也面临压力。”于宏源说,一方面,这对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种动力;另一方面,其中一些压力源于发达国家的过度要求。中国毕竟还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义务和责任,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围绕本次迪拜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称,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支持阿联酋发挥大会主席国作用,以全球盘点为契机,聚焦落实行动,强化支持手段,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深度 | 地球进入“沸腾时代”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