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密集考察长三角? | 新京智库

最新信息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密集考察长三角? | 新京智库
2023-12-01 13:57:00
经济大省又有新的动作。
  今年以来,省际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书记省长频频带队“串门”。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党政“一把手”率领党政代表团进行跨省交流考察更是传递出多重信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4日至27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率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上海和江苏三地。除了省政府负责人,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均包含在内,行程和规模均引人关注。
  不仅是因为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在中国经济体量中占比超过三成,还在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引擎,这些省市的一举一动都事关全年经济的运行。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密集考察长三角?
  行程密集的背后
  11月24日至25日在浙江,25日至26日在上海,26日至27日在江苏,这是一个“连轴转”的密集考察交流。
  时间上来看,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在长三角的两省一市的考察一共才用了四天。如果从行程上来看,密集程度还体现在广东代表团在四天时间里考察了南京、苏州、杭州、湖州、嘉兴和浦东新区等多个地方。
  密集且丰富的考察行程似乎也符合“经济第一大省”一贯的工作效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东一直是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
  拿今年春节第一个工作日来说,与以往忙于拜年不同,在春节后第一天,广东便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大抓高质量发展,会期整整一天。
  按照当时相关学者的解读,这是近年来广东省官方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达2.5万人。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
  其实,在长三角考察行程紧凑,很大程度上对广东来说也不得不“紧”。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GDP增速5.8%,浙江增速6.3%,上海增速6.0%,还有安徽增速6.1%。
  与5.2%的全国平均增速相比,长三角GDP增速平均高出近1个百分点,广东则是没有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这对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来说,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长三角地区不但有中国经济第一强市上海,还有中国经济第二强省江苏和第四大省浙江。例如,近年来,广东和江苏这两个经济总量超过十万亿元省份的发展模式常常被外界放在一起比较。自1989年上升至中国经济第一强后,广东连续32年蝉联第一,但这两年也面临着江苏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总量为96161.63亿元,同比增长4.5%,继续居全国首位。总量第二的江苏(93180亿元)与广东的差距已经不足3000亿元。
  实际上,在江苏的考察某种意义上是一次回访。
  今年10月16日至1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曾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广东考察交流。
  “苏大强”向“粤老大”取经,当时外界普遍解读这是在为全年经济总量比拼冲刺的一次“虚心请教”。
  时隔一个月,广东省政府代表团便对江苏进行回访,同样是在全年即将收官的关键节点进行的访问,传递出中国经济前两大强省携手向前的信号非常强烈。
  例如,在江苏考察时,广东代表团表示,“广东和江苏同为经济大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都担负着重要使命”。
  到底学什么?
  密集的考察访问,经济第一大省究竟需要向长三角学习什么?
  从考察轨迹来看,长三角地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广东学习。
  学习一体化。
  在我国当前三大“顶级城市群”里,以广东为代表的大湾区与以江浙沪为代表的长三角,长期你追我赶,不断引领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客观地讲,比起大湾区,长三角内部发展更为均衡,尤其是在一体化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区域发展的前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已经运行了四年,在税务、医疗、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在接受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大湾区内部由于涉及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等客观制度原因,在一体化方面要落后于长三角。
  在此次浙江考察座谈中,广东省长王伟中也表示,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在一体化方面协调联动。
  当然,大湾区的一体化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拿交通来说,港珠澳大桥建成并投入运营。近日其他工程又有新动向,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距离明年正式通车只有一步之遥。深圳与中山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减为约20分钟。
  学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新区建设经验。
  长三角和珠三角集聚着中国众多超大城市和万亿城市,长三角有上海和杭州两座超大城市,珠三角则是有深圳、广州、东莞三个超大城市。此外,还包括南京、宁波、无锡、佛山等城市在内,共12座GDP过万亿元的城市。
  从数量上看,广东的超大城市数量要多于长三角地区,实际上,学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经验更多的是指学习上海。
  在上海考察时,王伟中也强调双方在产业发展上互促互补、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拿新区开发建设的经验来说,近年来,广东横琴、前海、南沙等新区相继获批。反观上海,浦东新区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33年,开放层次和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总结积累了一大批“浦东经验”。
  2022年,浦东新区以1.6万亿元经济总量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区,占上海全市GDP总量35.9%,是上海的经济稳定器、压舱石和动力源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强市,上海致力于将浦东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政府与市场合力破局、深度融入全球治理和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广东学习的经验。
  除了上述之外,实体经济也是广东考察学习的重要方面。
  今年上半年乃至整个前三季度,广东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吃了第二产业的亏。
  今年上半年,江苏第二产野增速7.1%,在三大产业中增长最快。反观广东,第二产业增速仅3.7%。前三季度,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虽有所回升,达到4.0%,但也低于江苏6.6%的增速。
  其实,广东第二产业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工业承压。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相比之下,以数字经济见长的浙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实现了5.5%的增长。
  这也就是广东代表团在江苏考察时提到的“江苏深耕实体经济的战略定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锐意改革开放的昂扬姿态、勇挑经济发展大梁的责任担当,令我们深感钦佩、深受鼓舞”。
  经济大省全力拼经济
  无论是广东继续守擂成功,还是江苏成功登顶,对中国经济大盘来说,更多还是要靠经济大省持续带领和驱动。
  此前,国家层面多次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沿海省份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经济大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长远来看,经济第一大省由省长带队“串门”其他经济大省,有助于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让内部要素“流动”变得更加充分高效,从而实现“取长补短”。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东代表团长三角考察过程中,均有表示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展现更大担当”。
  作为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地区,在经济复苏阶段,“拼经济”的号角,正在吹响。
  10月24日,根据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央财政将于四季度增发一万亿特别国债,超预期大招的背后,撸起袖子拼经济已经是共识。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向来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广东,自然也在全力冲刺。
  对广东来说,上半年,广东仍保持了5%的GDP增速,前三季度增速倒退至4.5%,第三季度发生了什么?四季度如何追赶无疑更加值得关注。
  进入第四季度,广东各地区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开工。以东莞为例,中秋国庆假期后,东莞重大项目增加89项,总投资高达521亿元。
  10月23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分析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对包括外贸在内的经济运行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但仍不容忽视的是,江浙沪组成的长三角抱团发展,也更加让广东认识到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新京报记者查志远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密集考察长三角? | 新京智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