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又放大招!非正收益 不提业绩报酬!

最新信息

私募又放大招!非正收益 不提业绩报酬!
2023-12-04 07:24:00
近日,一家名为“徐星私募证券基金”的私募机构发布公告变更业绩报酬计提方案,强调客户“正收益”的前提下才能计提,顺应了监管强调的“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理念。
  近年来,主动降费的私募机构越来越多,一场“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
  已有私募修改收费标准
  近日,一家名为“徐星私募证券基金”的私募机构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让利”投资人、增厚客户投资收益,经与托管机构、合规部门长时间沟通协调,公司将于近期完成徐星成长一号业绩报酬计提方案变更工作。
  其中,业绩报酬计提时机由“产品分红时、客户赎回时或产品清盘时计提”,变更为“客户赎回时或产品清盘时计提”。业绩报酬计提方案由“产品收益部分的18%”,变更为“对标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部分的20%”,并明确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产品必须是正收益,才能计提业绩报酬;二是产品必须有超额收益,才能计提业绩报酬;三是计提业绩报酬后,客户收益必须为正,否则不能计提。
图片来源:徐星私募证券基金
  此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11月24日发布了《私募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倡议书》,向全体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发出十方面倡议。其中强调要坚守长期理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长周期考核激励和收入分配机制,计提业绩报酬要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不急功近利,不短视浮躁,纠治过度激励、短期激励。
  徐星私募证券基金对业绩报酬计提方式的这一变更,强调客户“正收益”的前提,顺应了监管强调的“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理念。
  私募费率问题多次引发争议
  事实上,私募基金行业费率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业绩报酬计提方式,多次引发投资者争议。
  此前,有投资者反映,他在2021年9月花150万元买了一家百亿量化私募旗下的中证500指增产品,一年半过去亏损近10%,但他却被告知要计提超额收益的业绩报酬,总共超过3万元。近日也有一位投资者反映,其投资某量化私募指数增强产品,持有期间收益为负,但按照超额收益计提业绩报酬,竟要扣费上百万元。
  尽管此类计提业绩报酬的方式符合基金合同要求,也属于目前市场上指数增强产品常见的计提方式之一,不过其合理性还是引发了市场广泛讨论,也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此次倡议书强调计提业绩报酬要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直接回应了此类争议问题。
  理性看待降费产品
  在部分产品费率引发投资者不满的同时,也有机构开始主动降费。
  例如,此前某百亿私募近期在渠道推出的股票产品采用全新收费模式,以“年化单利10%”为计提基准,管理人直接收取的管理费率更是低至千分之五,在业内引起很大关注。据了解,该产品设置了三年的软锁定期,只对年化单利高于10%的部分计提业绩报酬,管理人对产品直接收取的固定管理费率更是降至0.5%,渠道分成的固定管理费率达到1.5%。此外,私募大佬但斌也曾发文称,旗下所有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将不再收取管理费。
  除了百亿私募之外,一些新兴的私募也在通过降费吸引目光。去年11月,一家量化私募弘源泰平宣布,当月认/申购旗下CTA新产品即享 “一年费用全免”的优惠。另一家量化私募磐松资产,也打出了指增产品只收管理费、不收业绩报酬的招牌,引得渠道纷纷关注。
  “降费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更容易募集资金。渠道每年都有不小的发行目标,可以借此更好地实现募集计划。”深圳一家私募市场人士表示。那么,降费能否真正惠及投资者?
  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如果管理人降费返还给投资者,则投资者确实能够享受到优惠;如果只是为渠道让利,降低的费用不给到投资者,那投资者就并不能从中受益。另外,如果是封闭期产品降费,这意味着投资者本身也失去了流动性,降费只是对流动性的补偿,不存在通过降费受益的情况。
  上海一家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若管理人投研能力强大,能够保持优秀的业绩,那么降费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性价比是提升的。若管理人降费是出于业绩不好的原因来挽回投资者信心,那反而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于产品投资策略、业绩表现、投资风格等方面的审慎判断,做出不符合自己本身意愿的投资决策。
  关注策略核心竞争力
  尽管低费率产品性价比更高,不过费率低并不代表产品一定会更受欢迎,产品的投资策略、业绩表现、投资风格等方面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投资人更在意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和实打实到手的收益。”一位第三方渠道客户经理也介绍,“从我们渠道来看,投资者选择产品多数还是比较理性的,把策略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而不是首先考虑费率,这也是投资者逐步成熟的体现。”此外,他表示,销售渠道也不会为了返点盲目推荐资质差的产品,否则后续的售后压力可能会更大。如果是策略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才降费,作为渠道会比较谨慎。
  有机构认为,只要是私募,不论业绩好坏和收益来源,都收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报酬肯定是不合理的。私募行业是很市场化的行业,价格的竞争是正常现象。未来表现好、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费率会更高,反之则更低,这样才是正常的收费体系。本质上,费率应是由策略的市场竞争力决定的,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如果因为管理费对私募管理人很重要,所以就应该收费高,那就本末倒置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私募又放大招!非正收益 不提业绩报酬!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