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能靠“家床”实现吗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调研

最新信息

居家养老,能靠“家床”实现吗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调研
2023-12-04 07:35:00
从2019年起,上海首先在中心城区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至今已有四年。那么,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上海的“家床”服务运行得如何?居家养老,真的能依靠“家床”实现吗?
  “家床”服务,老人的满意度高吗?
  根据调研,参加“家床”服务试点的家庭都对“家床”服务具有刚性需求,使用该服务的老人和家庭对于“家床”各项服务的满意度整体较高,有51.61%的家庭认为,“家床”服务能满足绝大多数照护需求。
  从照护效果上看,“家床”在降低家庭照护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让家庭成员得到喘息,在家照护也能让老人同时得到专业护理和心理慰藉。这说明,目前“家床”服务内容设计基本能涵盖服务对象日常所需。
  总体而言 ,受访者对“家床”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约93%的受访者对“家床”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意愿,但也有7%的受访者存在顾虑。
  他们的顾虑主要包括“ 服务的费用高 、性价比低,对家庭经济负担大”“ 没有听过”和“不太清楚上门服务质量”。由此可见,在“家床”服务领域,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市场挖掘潜力仍然较大。
  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家床”运营得怎样?
  2019年上海市启动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试点以来,黄浦区已开展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工作近4年。
  在推进过程中,黄浦区一方面基于“三个一点”模式(即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付一点),保障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可持续享受服务;另一方面,注重强化专业服务供给,鼓励优秀的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以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市场化发展.
  受访者对“家床”服务的自付费用预算不高,大多数家庭希望费用可以维持在每月 500 元以内,而300—500 元是大部分老年人较易接受的自付费用区间。
  在费用结算方面,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可以先用后付,还有33.1%的受访者认为,由于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根据身体状况在不同时期会产生变化,期望可以实行现付方式。
  黄浦区户籍人口中60 周岁及以上人口29.44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44%;80周岁及以上高龄人口4.03万人,约占老龄人口的 13.7%。居家养老愈发成为老年人的优先选择。
  从增长数据来看,“家床”服务未来可期。经过4 年的推广,截至今年10 月底,黄浦区“家床”服务累计签约户数达1543 户。特别在今年,黄浦区全区覆盖“家床”服务后,新增“家床”服务签约家庭910户,增长迅速。
  居家养老,老人有哪些“刚需”?
  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及慢性病比例高,老人们的日常活动往往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调研数据来看,提重物、行走、购物等需要肌肉持续发力的活动对老年人群的困扰最大,而做饭、洗衣服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活动,拜访邻居等社交活动也令不少老年人感到难以完成。在自理活动上,上厕所和洗澡的困难最大,室内活动、穿衣服、进食等是部分需要。
  由此可见,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除了医疗照护和重病陪护,老年人群也需要更贴近日常生活需求、配置灵活度更高的照护方式。
  在具体需求层面,老年人群对生活照料类的需求程度最高,达到了47.62%。其次是个人清洁护理类,需求程度为 39.23%。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类需求,均占比约三成。而精神慰藉和应急呼叫也有一定的需求占比。
  数据显示,老年人群对“家床”的需求程度与其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受限程度紧密相关。生活照料类中代购代办、家政卫生等需求与提重物、行走、购物、做饭、洗衣服等受限活动高度重合。而个人清洁需求则与自理受限密切相关,如身体清洁、排泄处理对应洗澡和上厕所。
  此外,还有老年人希望可以有人员上门教培使用互联网App,内容包括互联网医疗、视频语音通话、网络视频检索播放等,反映出老年人对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具有一定的需求。
  (数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课题组《黄浦区家庭养老床位需求及评估报告》)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居家养老,能靠“家床”实现吗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调研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