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降费浪潮:变化和应对

最新信息

公募基金降费浪潮:变化和应对
2023-12-14 17:32: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庞华玮广州报道
  今年公募基金日子不好过,既面对着业绩不佳和发行困难,又面对着费率大变革。
  公募费率改革大潮下,基金行业的生态被深刻地改变,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降费后较大的收入下降压力,以及与基金代销机构、券商的合作模式生变,需要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新的费率环境。
  三阶段降费
  公募费率改革顺利推进,近期第一阶段工作结束,第二阶段工作开启。
  公募基金有哪些费用?
  一般而言,费用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显性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以及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基金公司都会予以公告;另一部分则是基金运作时的一些隐性费用,如客户维护费、交易佣金等。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就是上述费用,对它们进行优化调整,大趋势是降费。
  为避免费率“陡升陡降”,公募费率改革政策是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
  简单来说,公募费率改革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以管理费、托管费为核心。
  这一阶段工作以2023年7月7日《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为启动标志,目前一阶段费率改革工作顺利落幕。
  改革举措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推出首批20只浮动费率试点产品,优化完善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
  其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是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
  从降费规模来看,按2023年6月底规模计算的费用支出合计节约140亿元左右。
  第二阶段,以公募基金交易佣金为核心。
  12月8日,中国证监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持续完善证券交易佣金分配制度,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具体来看,佣金降费(分仓佣金万八降至万五)、分配比例上限由30%降至15%,并且以往的“佣金换渠道、换服务”、30%的单一分仓等操作受到明确限制。
  以2022年数据测算,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总额将由188.68亿元下降至126.36亿元,降幅为33.03%,每年为投资者节省62.32亿元的投资成本。
  第三阶段,以基金销售环节降费为核心。
  业内预计,第三阶段降费有望于2024年年底前落地。
  总体来看,这三阶段机构降费改革将从多渠道降低投资者成本,同时也将深刻地改变基金行业的生态。
  降费后的公募众生相
  今年公募的日子不好过,一边是明星基金普遍净值下滑、规模萎缩,一边是新基金发行困难。
  实际上,今年不是典型的下跌市,但是公募基金重仓股很多,偏股型基金跑输市场,当然同样的难题往年也发生过,但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市场,叠加效应正在增强,投资人的承受力变得更脆弱。
  在公募市场下行周期,“降费杀”随之而至。
  7月7日启动的第一阶段公募费率改革,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根据规定,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第一阶段费率改革首先在7月由大型基金公司带头开启,在8月底之前,中小基金公司也基本上都跟进了降费行动。
  回头看,全行业136家基金管理人已陆续发布公告,将旗下存量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
  按2023年6月底规模计算,公募行业每年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140亿元。
  第一阶段公募管理费、托管费的降费已顺利结束,目前它直接冲击了公募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和渠道的尾佣分成,深刻地改变了公募行业的生态。
  根据东吴证券测算,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如果2022年降费的话,一大批头部基金公司平均净利润要降低10%-20%,一些主动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像中欧基金降幅甚至达到36.6%,前海开源基金降幅为39.3%。此外,广发基金、大成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银华基金、东证资管、华安基金等净利润降幅在20%及以上。
  东吴证券的测算显示,降费将使基金公司业绩面临直接下滑。以2022年业绩为基准,预计费率调降后公募基金行业收入、净利润将相应减少148亿元、74亿元,较调整前下降10%、16%。
  而中信建投证券预计,此轮降费对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影响幅度在 13.5%-15.5%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降费的达摩克斯剑已落下来,冲击最大的是主动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此外中小基金公司也很困难。
  一家主动权益基金为主的公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该公司测算,往年公司净利润接近20亿,降费后净利润直接降至3亿-4亿元左右。
  另一家主动权益基金出色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公司净利润在降费后将减少25%。而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告诉记者,公司以前每年有三四千万元净利润,降费后仅能做到盈亏平衡。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开启各种“降本增效”模式。
  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下半年砍掉了所有广告和线下活动;一家北京基金公司人士说,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某个项目已谈妥到付款阶段,降费后该项目被紧急叫停了。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其公司裁减了媒体投放的经费,也不再控制公募的负面新闻;一家华南基金公司表示,其所有部门取消了外包的做图等业务,对一些业务岗位进行人员“优化”,合并部分岗位。
  一家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说:“我们公司马上要砍差旅费了,各种费用都要砍, 一点一点缩。”
  在基金公司中,营销部门可能是降费后经费被砍最多的部门。
  一位基金人士向记者透露,“2024年全行业基金公司营销费用基本上都要砍掉30%,有的大公司砍70%。”
  一位基金营销部门的人士表示,现在基金营销是最容易被砍费用的部门,因为不创收,还花钱,现在新基金发行困难,营销费更是有借口砍掉。
  随着降费到来,基金公司人士普遍预计,今年年终奖将被调降,或者取消。
  但也有基金公司在逆市布局。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比较均衡,受影响相对较小,近一年来公司还在“招兵买马”,扩大ETF队伍相应投研岗位,为扩大业务做准备。
  另一家主动权益基金为主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在市场底部,公司计划扩大投教和产品宣传,在低点多募资。
  生态变化
  事实上,基金公司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第一阶段降管理费带来的直接冲击,同时第二阶段降佣金,也同样将冲击与券商合作的佣金换销售、佣金换服务等模式。
  以往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或者老基金持续营销时,用股票交易量来换取证券公司营销其新老基金,以此为券商贡献交易佣金。此外,部分基金公司用交易佣金来买专家服务、wind终端、系统等,即业内俗称“软佣”。
  上述这些基金公司与券商合作的流行模式在第二阶段费率改革中都被禁止了,公募与券商合作模式将重建。
  事实上,在费率改革、业绩不佳的双重夹击下,公募行业的生态正在改变。
  随着公募尾佣的降低,机构代销基金也受到冲击。尤其是第三方机构对于尾随佣金的依赖大于银行及券商,受到冲击更大。管理费分成是渠道商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尾佣在第三方机构的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业内估算,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调降预计将造成全市场“股+混合基金”平均费率下降11%。
  据记者了解,部分较大的基金代销机构目前已开始裁员,而小基金代销机构正在加速出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以来注销的基金代销机构已超8家。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银行代销业务的重点不再是基金,转向保险等业务。
  对基金公司来说,行业大洗牌可能将至。基金公司自身也将加快出清,行业走向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阶段。
  一位基金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公募降费对于权益类产品占比高的公募影响较大,而头部公募在产品体系、渠道布局和运营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降费后,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基金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具有规模效应。而人力、投研、IT、办公等的成本是刚性支出。
  “主要是大公司家底厚,员工紧一紧,还能活,但对小公司可能直接就是致命打击,小公司底子太薄弱了,最终可能导致小公司被出清,比如新进入行业的个人系、外资系基金公司,会比较困难。”上述人士表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公募费率改革有效地降低了投资者的成本,有利于保持公募基金行业稳定发展势头,但同时也会形成优胜劣汰。其中,投研能力较强,销售渠道较强、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而一些中小基金可能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压力,这将加快行业的优胜劣汰。”
  公募应对之道
  对于公募费率改革,业内认为,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让利投资者,从中长期看,将促进公募基金行业与投资者利益协调一致,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毕竟只有投资者赢,行业才能赢。
  但短期来看,降费是公募基金公司必须经历的阵痛。不少基金公司在降费后面临较大的收入下降压力,需要寻找应对策略以适应新的费率环境。
  今年基金公司普遍很低调,既面对业绩不好,发行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叠加降费带来的压力,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出发,是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的大事。
  其中,降低管理成本,推出低费率产品,成为基金公司降费后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指数基金、ETF基金等,这些产品具有较低的费率和良好的流动性,符合投资者对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易操作性的需求。
  事实上,今年主动权益卖不动了。业绩不佳叠加降费,不少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渠道劝公司今年不要发主动权益基金。而据记者了解,下半年不少基金公司的对外宣传重点已转向了ETF,今年ETF确实逆市吸引了大量资金。
  2023年,是中国ETF超级大发展的一年,ETF规模直接突破2万亿元大关。中国ETF规模仅用了3年就从1万亿元跃升至2万亿元,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有53家基金管理人发行了近900只ETF产品。
  业内人士说,各家基金公司都在ETF赛场上“跑马圈地”,降费冲击了主动权益基金,反而刺激了基金公司在被动指数基金上发力。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把ETF和指数基金作为公司未来重要发展战略,在人力物力上大力倾斜。
  此外,固收产品是基金公司应对降费的另一大发展方向。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原来产品主要是主动权益基金,没有指数产品,固收也很弱。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不好,降费后,公司下半年引入了一位重磅级的债券大咖加盟,未来将加大固收和“固收+”业务发展。
  另一家基金公司也表示,公司没有足够的后台支撑发行ETF产品,公司今年加大了发行债券型产品。
  除ETF之外,REITs、养老金基金、多资产配置等弱周期产品也是基金公司今年愿意花力气培养的产品方向。
  而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个人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的长处在于主动权益基金,没有发展指数基金和固收基金的实力,将更注重主动管理基金的特色化发展。
  此外,基金投顾是有实力的基金公司转型发展的大方向。降费大趋势下,基金投顾费用有望成为未来创收的新方向。基金公司可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专业的理财规划和咨询服务,增加公司的收入来源。
  但这些并不能一蹴而就。
  比如有基金投顾业内人士自嘲,“基金投顾有着宽广的护城河,这个护城河来自于业务实在不怎么挣钱。”一位基金公司投顾掌门人也向记者表示,他研究了一圈海外国内投顾的生态环境,表示他做好了基金投顾业务10年不挣钱的准备。
  在降费大潮下,基金公司还在重新适应行业新生态的路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公募基金降费浪潮:变化和应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