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创排名:上海、北京、广东居前三 江西、安徽上升快

最新信息

区域科创排名:上海、北京、广东居前三 江西、安徽上升快
2023-12-21 20:13:00
区域创新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基础支撑。
  随着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呈现哪些特点和趋势?
  近日出版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下称“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6省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中部的安徽、湖北等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较快。
  这份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撰写的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这些省份排名上升幅度大
  2023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7.13分,比2012年提高16.85分。从2012年和2023年两本报告的对比分析发现,2023年,我国31个省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相比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以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类。第一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个地区,2023年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包含地区与2012年报告一致;第二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50分的地区,2023年有15个地区,比2012年增加了8个地区;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在50分以下的10个地区,2023年为广西、甘肃、贵州、海南、山西、内蒙古、云南、青海、新疆和西藏。
  江西和安徽综合排名上升幅度较大,分别提升9个和8个位次;广西、贵州提升了6个位次;重庆、河南提升了5个位次;湖南、河北提升了3个位次;湖北、四川、海南提升了2个位次;广东、宁夏和云南提升了1个位次。这些地区得分相比2012年显著提升,显示出我国中西部重点区域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
  第一财经对比近三年的报告发现,前三的排名略有变化,前年是上海、北京、广东;去年是上海、北京、天津;今年除了上海、北京保持第一第二位之外,广东再次回到第三位。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411.9亿元。自2016年R&D经费总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后,广东已经连续7年研发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表现突出的安徽今年在报告中也升至全国第9位。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分析,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向高端化延伸和产业集群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安徽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成效和投资回报不断显现,这也进一步促使安徽朝科技引领和产业高端化发展。同时,苏浙沪的创新速度很快,在近几年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安徽的科创水平也不断提升。从全省来看,合肥的产业转型升级处于领先地位,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一方面做好原有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等新兴产业。
  三大科创中心带动明显
  报告也显示,几大城市群科技协同效应提升,科创中心带动效应显著。
  目前,我国布局建设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9月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期间,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说,目前科技部正在进一步做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探索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进一步强化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
  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第2位,天津排名第4位,河北排名第21位。“京津研发、河北转化” 在协同创新中加快推进。北京和天津是科技成果的研发高地,2021年,河北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增长24.7%,占其全部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5,河北吸纳天津技术合同成交额提高到上年的6.9倍,河北技术成果市场化位次比上年上升6位。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方面,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江苏和浙江也稳居全国第5位和第6位,安徽上升至全国第9位。从研发经费投入看,2021年,长三角R&D经费投入达到8422.1亿元,占到全国三成以上(30.1%)。
  报告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告诉第一财经,目前,长三角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该地区有13项指标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分别是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数、企业R&D研究人员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企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技术国际收入占到全国近50%。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6.01分,居全国第3位。其中,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保持在全国首位。2021年,广东R&D经费投入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达到14.3%,R&D经费投入强度为3.22%;R&D人员数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5.5%;综合能耗产出率位次上升至全国第3位;万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保持全国第3位,电子商务销售额与GDP比值居第4位。
  除此之外,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创新效能进一步显现,黄河流域省区科技创新发展条件持续改善。比如,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共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个,沿线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除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表现优异外,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7位,比上年上升1位。重庆、四川综合排名分别为第8位和第12位。湖南综合排名第13位。江西综合排名第16位,科技活动产出排名上升7位。贵州和云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分别上升7位和2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区域科创排名:上海、北京、广东居前三 江西、安徽上升快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