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展望新一年经济形势: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最新信息

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展望新一年经济形势: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4-01-02 21:16:00
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的署名文章《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韩文秀在文章中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聚集增多,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增强战胜困难、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底气。
  “据一些机构预测,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2%左右。纵向比,尽管有基数因素影响,但2023年比上一年回升向好是基本趋势。横向比,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物价高位、债务高企,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乱,而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就业物价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外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在韩文秀看来,稳中求进,就是要坚持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该稳的要稳住。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不能消极应对、不思进取。要掌握稳定经济增长、引导社会预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的战略主动,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增强前瞻性,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要努力走在市场变化和风险暴露之前,确保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中的两个‘稳’的含义是不同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稳中求进,是以短期内的“稳”来推动中长期的“进”,即通过宏观政策调节来确保短期内经济平稳增长,在此基础上来逐步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以进求稳”新提法是以短期内加快“进”来实现中长期的“稳”。 短期内要加快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以此来实现中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韩文秀进一步强调,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辩证对待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用好科学合理的新机制、新经验、新规则,打造新的增长动能。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要及时破除。同时要稳扎稳打,尊重规律,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努力实现最好效果。”
  “过去我们一直在积极培育新动能,但其力量规模比较小,不足以承担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旧动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滑,所以导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超出了市场的承载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表示,近年来经济一直处于新旧动能交替的状态,“先立后破”是要增强经济新旧动能交替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先立后破”的提出是对这一现象的调整,即我们要对旧动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把握好时机积极培育新动能。所以,2024年应该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章俊预测,2024年的宏观政策将前置发力,推动上半年内需将继续改善。如果美联储停止加息并在年中启动降息,出口在下半年有望助力中国经济。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实际增速有望达到5.2%。
  加强宏观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对于新一年的经济政策,韩文秀强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财政政策方面,韩文秀表示,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我国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关键是要用好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包括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统筹用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还要考虑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
  在货币政策方面,韩文秀表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灵活适度”意味着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此外,韩文秀还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实践表明,除了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统筹,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韩文秀说。
  刘晓光表示,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也是对2024年稳增长的应有之义,避免我们像2021年下半年那样急速密集地出台一些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没有留下调整的窗口期,超出了市场的承载力和适应性。所以,2024年对任何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出台政策和稳中求进。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高于2022年全年均值0.8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结构向好发展态势。但12月份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需求不足仍是近期指数下行的主要原因。
  韩文秀表示,新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韩文秀指出,“我国内需潜力大,是一个富矿。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挖掘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建议,要高度重视需求收缩的发展趋势,特别要注意其自我加速机制的作用,加快提高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特别要大力加强政府投资对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带动作用,尽快扭转需求收缩自我加速态势,显著提振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
  对于目前的房地产问题,韩文秀认为,要从供需两侧发力,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指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住房质量标准的提高,房地产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转换发展思维,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了一个新赛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好房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包括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将在建设好房子的要求下,形成住房市场的新需求。在这个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企业也面临重新洗牌,一些技术水平落后的房企将逐渐被淘汰,一些信誉好,有创新能力的房企将成为新赛道主角。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韩文秀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表明,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始终是推动产业发展、催生新动能的引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今全球科技领域正处于学科交叉融合、新场景不断涌现的关键阶段,一项或几项技术的突破,带动的是一片产业生态的兴起,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端化,一定要把握住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
  章俊表示,在现有供给体系之下,整体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只有创造新的供给才能带动新的需求,才能让需求有所释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加固实体经济为核心,防止脱实向虚,并且要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固: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体系。二是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经济增长新引擎。三是更加注重全产业链条发力的产业政策,做好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展望新一年经济形势: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