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山乡巨变”:香菇和旅游架起乡村致富路

最新信息

河北阜平“山乡巨变”:香菇和旅游架起乡村致富路
2024-01-13 03:20:00
青水瓦,木挑梁,小皮檐,花格窗,石板院,黄泥墙……走进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一座座崭新的民居矗立山坡,一条长长的溪流穿村而过。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对当地干部群众的鼓励。如今,这一期盼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阜平县,走村入户之间,深刻感受到太行山深处里的“山乡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平县牢记嘱托,在脱贫致富路上苦干实干,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之后,又继续在乡村振兴路上戮力前行,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阜平路径”。
  “一声号令跑三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村曾是一个特困村,平均海拔1500米,到处是乱石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当时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50元,全村贫困户189户447人,贫困发生率达到79.4%。
  “山高沟深龙泉关,石头缝里难挣钱”的山歌,曾传唱了一代又一代。
  “那会儿大伙儿都住破土房,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寒冬腊月真难熬。”回忆起过去的贫困生活,村民顾宝青仍然唏嘘不已。
  顾宝青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骆驼湾村看望慰问的第一家贫困户。当时顾宝青的家只有两间土房,非常破旧,木头做的房门已经开裂,窗户用报纸糊着。靠着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顾宝青一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
  如今,顾宝青将自家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她本人也在当地的一家旅游公司务工,每月工资2100元,加上房屋出租等收入,每年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
  而顾宝青一家也已经搬到了新居,老房子则保留了总书记考察时的样子,一棵老树、一张土炕、一个火盆……成为骆驼湾村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最好见证。
  “俺没事就会来老屋这里溜达溜达,还会跟游客们唠唠总书记来俺家的事儿哩!”顾宝青笑着说。随后,老人还拿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破旧低矮的老土屋,另一张照片上她和孩子们站在新房前笑得格外灿烂。
  和顾宝青一样对美好生活信心满满的还有顾家台村的村民顾廷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顾家台村村委会和干部群众座谈,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彼时,老党员顾廷科就坐在总书记的右手边。
  “我当时心里又激动又紧张。”顾廷科说,“总书记说话平和,特别平易近人,叮嘱我们这些党员干部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把我们村搞好。”
  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顾家台村党支部曾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先行先试发展农家乐。顾廷科第一个支持,将自家5个闲置房间布置成大床房和标准间,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
  面对村民们的担心,顾廷科说:“咱是老党员,总书记给咱指明了方向,村党支部领着咱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还能过不好?”
  如今,顾廷科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能满房,“现在一个节假日挣的钱,比过去一年都多。”
  “一声号令跑三棒,再打一场漂亮仗。”十余年来,阜平县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动员令的指导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接力棒”,接续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中再打一场漂亮仗。
  截至目前,阜平县20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总收入达1.84亿元。其中,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206个,占比98%;50万元以上的村162个,占比77%;100万元以上的村73个,占比34%。
  “要找对路子”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码放,一个个浅褐色的香菇似小伞伫立……走进顾家台村,路边黑黝黝的香菇大棚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香菇已经在太行山深处撑起了“致富伞”,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
  “现在的收入比往年多了,感觉还轻松了不少。”香菇种植户杨伟彦告诉记者,种植香菇不仅需要技术,还费人工,但现在“增收不累”的秘密是使用了新的菌种,不仅出菇量高、优质菇多,而且出菇节奏均匀,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管理成本。
  杨伟彦是顾家台村第一批种植香菇的村民。2016年,杨伟彦通过贷款,承包了两个香菇大棚,当年就收入四万元。几年下来,她不仅摘掉了“穷帽子”,翻新了房子,还清了外债,还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汽车。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考察时作出了这一重要指示。
  为了找对适合自己的路子,阜平县对县域内的资源禀赋进行了充分调研,认真考虑并利用独特的气候特点、优越的自然环境来谋划产业发展,结合全县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特点,最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六大富民产业之首强力推动。
  路子找到后,该如何激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对此,阜平县构建了“统一建棚、统一品种、统一制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栽培管理”的“六统一分”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从设施、技术到产品销售和品牌使用的规范统一。
  “菇农在出菇后,将全部由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和销售,在市场价格偏低时,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保护性价格收购鲜菇,让利于群众,保障产业平稳发展。”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侯桂森介绍道。
  如今,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已完成投资额超过15亿元,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覆盖140个行政村,建成规模园区102个,建设标准化棚室4658栋,年栽培香菇、木耳等8500万棒,年产量接近7万吨,年生产总值近10亿元,群众收益3.5亿元。直接带动群众1.5万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2019年,阜平县食用菌产业被列入全国精准扶贫案例。2020年,阜平县也被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确定为“十四五”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县。
  从骆驼湾村到顾家台村的路边,“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标语异常醒目,而这一期盼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里垃圾不乱堆乱放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可一点不比城里差,日子过着可舒畅了。”谈起村里的变化,自豪与幸福洋溢在顾家台村村民的脸上。
  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介绍,过去村里都是泥土路,又窄又破,上山下山收玉米、挖土豆,全靠肩挑背扛,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猪圈、鸡窝就在道边,垃圾乱堆,蝇虫乱飞,外人进来都费劲。
  而如今,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石板路连通家家户户,“小推车都推不到家门口”变成“小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特别是在上级部门帮扶支持下,顾家台村还将此前路边的一处猪圈、茅厕进行彻底改造,修建了综合性广场和景观长廊。
  此后,经过全体村民的协商,顾家台村将村头路改名为“圆梦路”,改造后的广场则被命名为“圆梦广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富平县的村庄,一方方美丽庭院错落有致,院内花草相伴、果蔬满园,平坦整洁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充分利用废弃轮胎做成花盆、座椅,利用家中瓦缸种上花草,利用拆除的石墙、砖头等建筑垃圾铺路,让“变废为宝”“就地取材”的做法,成为村庄清洁行动一大特色。
  近几年,阜平县以建设太行最美乡村为目标,全面实施“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阜平县已创建完成了33个省级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庭院36400个、精品庭院9386个,累计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800余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此外,阜平县还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1.5万余座农村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5%。建立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60%以上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20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环卫市场化运营,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率达到100%。
  2023年3月,阜平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河北阜平“山乡巨变”:香菇和旅游架起乡村致富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