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高收益债券渐“退潮”

最新信息

城投高收益债券渐“退潮”
2024-01-15 13:02:00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背景之下,城投债在市场博弈中持续走强。城投债发行利率的明显下行使得进入高收益区间的债券快速减少,1月2日—7日仅发行高收益债券1只。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券商研报显示,自2023年9月开始,城投高收益债券成交量开始下降,发行规模也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缩量。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城投高收益债券“退潮”与“一揽子化债”政策有关。随着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不断丰富,城投高收益债券被置换是大趋势,城投债券融资利率将逐渐回归到合理区间。
  从“认购潮”到规模缩量
  “从2023年年底开始,城投高息债券明显减少了。”在采访中,不少城投债券研究机构发出这样的声音。2024年第1周,仅有云南1家城投公司发行了高收益债券,该笔债券发行规模为2亿元,票面利率为7%。
  对于城投高息债券的界定,业内说法不一。不过,重庆市国资委曾于2023年10月发布《公开债券压降和发行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以解决利息本金化问题为工作目标,大力压降综合融资成本。原则上红色区县及高橙色区县(开发区)融资平台公司新发公开债券年化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6%;其余区县(开发区)融资平台公司新发债券年化综合融资成本不得高于5%;市级融资平台公司新发债券年化综合融资成本不得高于5%。”
  事实上,城投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降速,已经从2023年年末开始有所显现。2023年12月中下旬,山东、天津、陕西等区域城投高收益债券成交规模及占比有所下降。其中,山东区域城投高收益债券成交金额由上期(12月11日至17日)25.91亿元大幅下降至14.56亿元,对应成交金额占比从25%下降至16%。
  华创固收团队认为,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持续驱动下,短端高票息城投配置较为火热,带动城投高收益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行。当前,部分高风险区域城投债正逐步退出高收益债市场,城投高收益债券成交金额自2023年9月中下旬以来持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城投高收益债券迎来一波“认购潮”。据华创证券数据,仅2023年9月2日至15日两周时间内,城投高收益债券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成交金额达386.53亿元。截至2023年9月15日,市场成交活跃排名前20位的高收益债券都为城投债券,收益率在8%至13%。
  对此,山东一家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认购潮”与城投偿债意愿有很大关联。该负责人说:“少部分城投公司曾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违约迹象,但是,随着2023年多地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对于市场而言,偿债意愿的意义要大于偿债能力。”
  对于城投债券出现“认购潮”,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与2023年8月出台的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分配有关,为城投公司短期债务缓释注入强心剂,直接带动了“认购潮”。另一方面与2023年9月市场流传的一张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在各省的分配表相关,虽然该分配表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城投公开债券不会发生实质性违约。所以,现阶段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或边际下降,投资者在短期限条件下进行了适当下沉。
  融资逻辑在变
  随着城投高收益债券规模缩量,城投高收益债券开始从“认购潮”转向“退潮”。对此,其中有哪些因素驱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国家层面提出的“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有关,多地在积极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果债务到期无法按时偿还,地方政府首选的应对方案很可能仍是借新还旧,即用新的融资资金来偿还到期的旧债,因此,融资逻辑在从低息债券向高息债券置换转变。
  近年来,地方政府采用了五大类方法来化解城投平台的债务,包括债务置换、盘活资源、召开恳谈会、获得政策支持以及发展经济。其中,债务置换是一种“借新还旧”的模式,例如利用再融资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对此,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撰文表示,在特殊再融资债等政策支持下,2024年年初贵州、湖南、天津等地城投债存量规模较2023年年中明显下降。2023年,江苏、湖南、四川等地城投债到期规模高于其“借新还旧”发行规模,特殊再融资债等资金或对到期城投债偿还给予一定支持。截至2024年1月5日,贵州、湖南、天津等地城投债存量较2023年年中明显下降;贵州城投债存量化解较多,2024年年初其城投债存量约2200亿元,较2023年年中存量下降300多亿元。
  对此,有多位城投行业人士认为,在特殊再融资债等政策支持下,城投存量债券缩量也是高息债券减少的原因。
  与此同时,多地亦在寻求债务置换的办法。普诚固收研报认为,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处置,说明对于尾部风险的重视,尤其是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可获得的资金资源有限,因此这些债务负担重的市县被重点关注。
  一位中部省份县域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防范化解地方债务不断深入,以及地方不断出台治理融资平台规范文件,城投公司到处找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该负责人说:“过往城投公司因为评级及自身资质等原因,导致很难发行低利率的城投债券,而转向发行高息债券或者非标融资,尤其是非标融资,虽然能够快速给公司带来融资,但是如果公司存在现金流问题,就会出现兑付难题。而对于城投发行高收益债券来看,则反映出自身的主体认可度较低。换言之,城投在银行贷款方面也很难获得低廉信贷资金,说明自身存在融资不畅的情况。”
  对此,记者梳理2023年部分发行高收益债券的城投主体,对于主体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的确存在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弱、项目投融资压力较大、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有些投资机构处于审慎的角度,一度将城投高收益债券与“垃圾债”画等号。对此,有债券发行机构人士认为,垃圾债通常指的是本金保障低、风险高但收益率具有吸引力的债券。这些债券主要特征是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较低、票面利率较高。低评级的公司为了能够募集到资金,不得不付出更高的票面利率的融资成本。但是,如果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优化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债券“借、用、管、还”闭环管理,化存量遏增量。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加强企业债务风险提示预警。那么,这类城投发行的高收益债券则不等于“垃圾债”。
  虽然近年来坚持投资城投债的资产管理机构均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且带动了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但是自2023年下半年起,1年至2年期城投私募债的估值中位数出现了大幅下降,部分地区的跌幅高达200至600BP。有业内人士认为,结合城投债借新还旧的规定,相关省份的城投债不仅不会有新增供给,其总规模还可能逐年减少。因此,市场上的高票息城投债存量和供给均已相当有限。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城投高收益债券渐“退潮”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