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防线就在”

最新信息

“我在,防线就在”
2024-02-06 05:53:00
万米高空,一架外军机出现在我国空域附近。来自空军“王海大队”的李德兵发出警告,勒令其立即离开。对方置若罔闻,仍继续抵近。李德兵立即指挥编队展开战斗队形,自己驾机直扑外军战机。两机越来越近,在意志的比拼中,外军机急转规避驶离……

  时针拨回到1950年,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前身组建完毕。首任大队长王海两次带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空中作战,击落击伤敌机29架,创造了“15:0”的辉煌战绩,也打出了“王海大队”的威名。
  飞越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多次执行重大任务……70多年来,“王海大队”犹如长空利剑,始终敢打敢拼,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尊严。
  国事大事敢担当
  走进营区,在英雄大道和航空大道的交会处,就能看见王海曾驾驶过的米格-15原型机,机头直刺苍穹,机身上刻有9颗红星,象征9架被王海击落击伤的敌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强敌交战80多次,“王海大队”的每架飞机上都有红星。
  英雄传人亦英雄。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当天,“王海大队”的飞行员们驾驶战机飞赴管控空域,执行首次警巡任务。面对外军机挑衅,飞行员们果敢亮剑应对。事后,李德兵回忆:“领空岂容侵犯!我们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一口气!”
  一次,“王海大队”刚执行完驻训任务,正在组织返场归建,突然看到本场战机接续升空。无须动员,刚落地的飞行员们立即拎上头盔,为新的战斗做好准备。随着一批批战机接替升空,没被编入战斗序列的飞行员都急切询问自己什么时候上。时任大队教导员说,就像先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一样,大家啥都不怕,就怕不让自己上。
  2021年,大队参加建党百年飞行庆祝表演。最后一次实兵预演,机场上空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飞行员们穿越危险天气,高标准完成任务。7月1日当天,他们驾驶歼-20组成战斗编队,米秒不差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讲述这些经历时,大队飞行员表示,每次起飞都会想,“在空中,我就是祖国领空的防线,我在,防线就在”。
  向战冲锋底气足
  营区主干道旁,一块数米长的石头上,刻了12个大字——敢打必胜,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王海大队”大队长说,在练兵实践中,“敢”字精神是他们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开创某型机昼夜间空中加油先河,探索形成飞行训练大纲规范,率先创建新机人才储备基地,蹚出航空兵部队训练模式改革新路……“王海大队”5次率先改装新机,次次都离不开“敢”字。
  “王海大队”教导员说,改装歼-20后,大队结合改装历程,深入讨论交流“打仗为什么、换装干什么、打赢靠什么”。在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党一次次把新装备交给我们使用,是前辈用拼搏精神、过硬成绩赢得的认可,我们要像前辈一样,把打胜仗作为唯一目标。
  近年来,空军部队迎来新机改装热潮,飞行骨干数量需求增大。“王海大队”不仅输送了一大批飞行骨干,还及时分享改装训练、战斗力成长经验,帮助多支部队完成了新机改装和人才培养任务。
  这个大队特别“卷”
  “这个飞行大队怎么这么‘卷’?”严毅恒刚加入“王海大队”时,一时难以适应这里的快节奏。成千上万的飞参数据,翻阅不完的作战资料,接踵而至的攻关课题……时间长了,严毅恒变得比其他人还“卷”,总在学习研究室里加班。
  学以致胜,是“王海大队”的传家宝。王海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刚刚装备米格-15飞机,大家都不熟悉,对战术战法也不了解;为了战斗的胜利,大家学习完就上飞机,下了飞机就研究,晚上熄了灯,还有同志站在凳子上、利用走廊灯光学航理。”
  如今,歼-20的作战体系构成更加复杂,涉及诸多学科领域,飞行员在空中需要处理的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飞行员短时间内可能要接收几十条信息,一旦判断错误,行动迟缓1秒,就是胜与败的区别。”大队长说,“现在的飞行员在空中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知识必须快速更新迭代。”
  一次战术训练,严毅恒的对手是师父王磊。双方僵持时,严毅恒通过巧妙研判对方所在方位和交战态势,给出“致命”一击,瞬间打破僵局。训练结束后,挨了“闷枪”的王磊赶忙来到电脑前,一帧帧判读参数。看到徒弟的精彩操作时,他不禁竖起大拇指:“你对战场全局的把控和空中精力的分配,胜过我当年。”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我在,防线就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