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养老金融市场广阔前景

最新信息

开创养老金融市场广阔前景
2024-02-24 05:31:00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本期邀请专家围绕养老金融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优化拓展养老金融发展空间
  如何理解养老金融的含义?为什么强调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房连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与金融之间的联结越来越密切,养老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广义上的养老金融指的是为养老目标而进行的财务融资活动,包括养老储蓄、老年消费、医疗健康和照护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狭义上的养老金融主要指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的养老金融业务,针对老年群体、养老金体系和各类养老产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金融领域,养老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需求端,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服务需求将带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相应产生较大的投融资需求。在供给端,养老金融是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从内容上看,养老金融大致可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涉老金融服务三大领域。其一,养老金金融的对象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基金。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6万亿元。其二,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以养老产业为对象,以满足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用品、养老服务、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为相关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服务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包括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等。其三,涉老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为老年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消费等需求为目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随着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银发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养老资金角度分析,个体需要在生命周期内做好充足准备应对老年生活需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涉及规模巨大的资金储蓄、投融资管理以及基金支出等金融活动。从养老服务角度分析,需要建立起强大的服务供给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健康照护和休闲娱乐等多方位服务,相关产业领域的经济活动需要获得坚实的金融资源支持。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养老金融呈现出资金链周期长、规模量大、流量稳定等特征,对于盘活和稳定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投资以及提升居民消费预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数字科技等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呈现出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金融发展。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养老基金投资、养老产业经营等领域强调金融市场的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保覆盖面扩大,养老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拓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总体来看,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供需结构不匹配、产品创新不足和服务能力较弱等挑战。大力推进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
  一是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扶持上优化发展空间。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补足二、三支柱短板,加大税收优惠、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养老领域,通过贴息贷款、信托基金、股权、债权和风险担保等方式,积极介入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养老旅游等,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二是挖掘多层次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上,进一步放宽投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养老目标特点的投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掘自身优势,开展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三是加强金融机构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促进养老金融机构向专业化经营方向转型,培育发展“一站式”服务的养老保险管理公司,通过在银行、基金等机构内部设置养老金事业部和区域养老金中心等,促进养老金融业务一体化经营。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借鉴国际上主流养老金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研发、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投资顾问等方面,借助大数据和数字科技手段,提供普惠型养老金融服务。
  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面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试点实施一年多,成效如何?还需从哪些方面着力?
  郑伟(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对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生活需求、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通常是指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其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等。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面临较大压力,从长期看,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呈现下行趋势,需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已取得一定成效,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优化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就显得更加重要。
  截至2023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试点实施一年,全国个人养老金开户数5280万人。短短一年时间,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先试取得这样的成效很不容易。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大致呈现两个“1/4到1/3”的特点:一是开户人数约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的1/4到1/3;二是缴费人数约占开户人数的1/4到1/3。以北京为例,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为350万人左右,占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比例约1/3;缴费人数110多万人,占开户人数比例约1/3;人均缴费水平接近6000元。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社会公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了解有限,有的完全不了解,更不清楚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之间的关系,甚至存在误解。二是开户流程还不顺畅,有的参加人自行在线上开户时(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遇到困难。三是面对众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不知该如何选择,因为目前市场上有700多只个人养老金产品,了解起来十分复杂。
  金融机构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提供者,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首先,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应简单、通俗易懂,让老百姓看得明白。其次,不断提升个人养老金产品与参加人风险承受水平的适配性,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消费者。再次,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水平,让参加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此外,切实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个人养老金管理全流程。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通过个人养老金融投资和储备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从长远看,可从以下方面着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正规渠道,让老百姓更便捷地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
  第二,优化制度供给。调整缴费上限,在目前每年1.2万元的基础上,适时动态提高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上限。放宽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除了目前规定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可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情形外,可考虑将参加人及其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失业等情形纳入,允许参加人自主决定领取时间,相应扣除税收优惠。
  第三,完善平台功能。一方面,完善现有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养老金板块,开通更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平台。目前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设在相关银行,参加人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实际范围通常被限制在其开户银行的平台上,这对于非该银行代理的保险、基金、理财产品以及储蓄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平台,可全面查询、选择并交易所有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第四,推进二、三支柱衔接。一方面是制度衔接。对于曾参加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后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单位的情形,可考虑允许参加人将其第二支柱个人账户资金转入第三支柱账户。另一方面是税优衔接。由于目前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不足10%,所以绝大多数参保人未享受到第二支柱的税优政策,可考虑将第二支柱税优额度与第三支柱合并使用,推动更多人有意愿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
  提高养老金投资运作效率
  如何提高养老金投资运作效率,做好运营管理和保值增值?
  王伟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养老金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而设立,其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关系到广大老年人的切实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关切。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认为当前一个主要挑战是,在保障非正规就业人员等所有老年人收入的同时,要保持公共养老金系统的财政可持续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提高养老金投资运作效率、做好运营管理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养老金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保证资金安全、促进资金保值增值以及实现基金可持续发展。加强养老金运营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任务:一是扩大资金来源。包括继续扩大社保基金来源、扩大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等。二是加强风险管理。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合理配置股票、债券等各类资产,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分布,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对各类资产的风险进行评估,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干预机制,及时处理各类风险事件,确保养老金资金安全可靠。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增强资金数字化管理,实现对资金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基金管理智能化水平。三是提高回报收益。养老金资金保值增值需要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这就要求进一步培育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和实施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方案。加强对基金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引进国际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人才。四是加强综合监管。健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例行检查和抽查,防止出现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加强宣传和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养老金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投资收益情况,提高社会信任度和满意度。通过会计核算、审计和监督,确保基金的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得到专业监督,保障基金安全和稳定。
  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要实现长期稳健投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切实保障养老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基本养老金的运营管理。在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收益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较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的决定。2015年,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三类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强基本养老金运营管理,需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划拨国有资本等方式增加投入,加大基金统筹力度,打破各种险种之间壁垒,扩大基金规模。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运营机制,让权责更明确、监管更有效。完善相关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健全法规体系,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是加强年金的运营管理。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与职业关联、单位和职工参与、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督的补充养老保险。近年来,我国职业年金基金加快投资运营。根据《202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有12.80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010万人,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2.87万亿元。但年金投资管理还存在投资组合规模较小、过分追求短期收益、资产配置结构欠佳、层层委托增加风险等问题。为此,要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优化投资目标设置,做大投资组合规模,积极发展养老金产品,以战略资产配置和科技赋能为抓手,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三是加强个人养老金的运营管理。第三支柱主要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是个体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这其中,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尤其要重视个人养老金的市场化运营。需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同时保持多元金融机构开放竞争。完善收益率担保和风险承担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完善定价机制,提升交易便捷性,控制运营管理成本。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提升个人养老金经济绩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开创养老金融市场广阔前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