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承德要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最新信息

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承德要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2024-02-26 01:09:00
河北省承德市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承德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发展自己,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近日,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承德始终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牢牢守住生态红线,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今后,将加强同京津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格局,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和京津最美“后花园”。
  谈承德十年之变
  闯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蝶变之路
  新京报:你怎么看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柴宝良: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张承地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
  十年来,承德历届班子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承德,放眼京津,锚定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确立了“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即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发展自己,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特别是生态、交通和产业实现了率先突破。
  谈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
  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新京报: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近年来承德在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跨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柴宝良:承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弘扬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始终把“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保障生态安全”作为“第一位政治任务”,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
  一是坚决筑牢京津绿色屏障。大力实施北方防沙带、国土绿化试点等生态工程,累计营造林12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有林地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市本级和8个县市全部建成了森林城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200里潮河净水廊道”工程,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确保清洁空气、清洁水源送京津。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立法,颁布《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力求从法制层面上防治污染、优化生态。
  三是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0年来,我们压减炼钢产能683万吨、炼铁产能462万吨、焦炭产能59.1万吨、水泥产能365万吨、煤炭产能220万吨。
  四是全面加强跨区域协同合作。我们与北京、天津、内蒙古等相邻地区全部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污染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监测和应急演练行动。2016年,为消除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造成的水体污染,投入7.4亿元作为养殖户奖补资金,一次性全面取缔了近4万个网箱,水库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保障了一泓清水向南流。
  谈协同创新
  拿出“真金白银”用于招才引智
  新京报:承德在推动协同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柴宝良: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数量均处于全国首位。承德创新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近年来,我们在协同创新和人才引进上想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合作搭建协同创新优质平台。依托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议程示范区的契机,推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设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承德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推动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加入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目前,我市与京津合作共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72家。
  二是持续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主动对接中关村、高等院校等创新策源地,积极组织“产学研用”对接活动,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承转化落地。比如,河钢集团承德钒钛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新一代全湿法提钒技术,建成了世界首条钒渣亚熔盐法高效提钒清洁生产线,带动钒资源加工制备技术向绿色清洁生产转型。目前,我市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1项,仅2023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达到127亿元。
  三是全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分布清单及全市急需紧缺人才清单,出台了承德人才创新创业15条政策,在全市财力紧张情况下,拿出“真金白银”用于招才引智。
  谈未来承德发展
  在借力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新京报:今年承德市提出,要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体来说,承德市将如何做?
  柴宝良:在2023年5月召开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今后,我们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战略机遇,努力在借力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一是坚决扛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第一政治责任,加强同京津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格局,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和京津最美“后花园”。
  二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产业链思维,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错位发展等新模式,打造一批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用足用好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加强与国家部委和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承德孵化转化,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四是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化与京津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服务资源向承德布局拓展,让承德人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努力让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承德大地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图景。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承德要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