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专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法规颁布

最新信息

我国首部专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法规颁布
2024-02-27 07:04:00
近日,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条例》的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其中,《条例》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和目前地方试点碳市场的关系:一是明确《条例》出台以后不再新建地方碳市场;二是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和企业不再参加地方的试点碳市场;三是地方试点碳市场应当参照这次发布的《条例》,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赵英民提到,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碳排放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开市,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年—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年、2022年,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释疑
  中国碳市场体系如何构成?
  羊城晚报驻京记者刘克洪
  近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那么,碳市场到底是什么?中国的碳市场体系由何种工具构成?这些工具有什么区别?
  中国碳市场由强制和自愿两个市场组成
  实际上,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我国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开始起步的。自2011年起,国家明确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且先后启动交易,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企业。
  而我国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体系)在2012年开始启动建设,2015年进入交易阶段,在2017年暂停签发。但签发暂停后,存量的CCER仍可在地方碳市场上交易。直到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日成交量达375315吨,成交额23835280元。
  为什么说两个工具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根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相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另行制定。这让CCER可以成为碳交易市场的“调控池”,通过对自愿减排项目准入条件的设定,达到对碳市场进行调控的结果。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何被看重?
  在两个市场工具的区别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强制性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自愿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目前主要是具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律义务的排放企业,也就是《条例》中说的重点排放单位,由政府向这些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并规定企业向政府清缴与其实际排放等量的配额,清缴完之后,配额盈余的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出售获益。配额不足的企业,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从而实现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政策导向,降低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降碳成本。
  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目的是鼓励各类主体自主自愿地采取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产生的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后,通过市场来出售,从而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自愿减排项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额外性,二是真实性,三是唯一性。
  在2月2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着重强调了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额外性的特点——这体现在可交易的减排量必须是人为活动产生的,而且是为减排作出了额外的努力。另外,已经达到市场平均盈利水平的项目也不具有额外性。
  同时,我国现在的一些可再生能源,投资本身已经实现商业盈利了,出于市场资本逐利的目的产生的减排量,同样属于非额外性的。因此,必须是在商业上不具有可行性,或者在同行业碳减排基准线之下的时候,必须通过自愿减排市场获取收益才能使得这个项目有效运行,实现减排目标,这才体现它的额外性。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自愿减排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各环节作出规定。随后,生态环境部又发布了第一批CCER方法学,分别为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
  赵英民介绍,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发布的这四个方法学都是有较好的额外性。比如海上风电相较于岸上风电成本更高,光热并网发电在商业成本回收方面还有些困难,都是国家要鼓励的。森林碳汇、红树林营造,都是这个逻辑。因此,额外性非常重要。
  赵英民还提到,目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除了电力行业之外,目前其他7个行业虽然没有纳入配额管控,但其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已经开展起来。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我国首部专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法规颁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