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重磅来了!

最新信息

刚刚 重磅来了!
2024-03-03 13:02:00
A股即将进入“两会时间”!
  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金融机构人士关注哪些热门话题?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
  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长城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杨建华、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神爱前、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邹慧、嘉实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兼固收+解决方案CIO胡永青、建信基金研究部负责人田元泉、宏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经理李坤元,共同进行前瞻性探讨。
  以下是“金句”观点:
  杨建华:以红利资产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和以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出海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有望成为2024年的两大投资主线。
  胡永青:每年的全国两会可以看作是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令枪”,政府工作报告将明确全年政策力度和工作重心,对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会有明显影响。
  田元泉:预计2024年GDP增速及两年复合增速均有望回升,其中地产下行压力收窄、消费保持韧性以及出口贡献回正,或将是经济中枢企稳回升的维稳力量。
  神爱前:高质量发展应是主旋律,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经历一定的修复,具体经济政策的抓手与力度预计是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邹慧:对资本市场而言,两会期间整体政策环境依然相对稳定,主要关注一些高质量发展和结构性转型方向的机会。
  李坤元:预计高分红和高成长的“两高”策略将持续有效。相对看好板块集中在TMT、电子、机械、有色、资源品、医药等。
  一、
  重点关注经济目标指引、政策信号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你对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哪些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胡永青:第一,当前最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会将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包括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指标,这些目标对市场预期会有较强指引作用。第二,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重大产业政策值得期待。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性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第三,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方向也是关注的重点内容。
  杨建华:重点关注经济目标指引,以及财政、货币、产业领域的政策信号。经济目标指引方面,关注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是否能定到5%的水平。政策信号方面,重点关注财政安排,例如是否上调赤字率,是否会在必要时推出万亿元级规模的建设国债;PSL支持的“三大工程”建设尤其具备想象空间。货币政策目标预计更加关注价格调控,信贷投放预计更加重视盘活存量、优化信贷结构。产业层面,“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两会关键词,后续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领域有望推出更大力度的产业政策扶持。
  神爱前:我们关注主要经济目标的设定,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导向。经济目标角度看,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赤字率将是两个关注重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对全年的经济预期和财政预期;产业政策方面,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资本市场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政策发展将是关注重点,这些可能将影响市场相关产业的盈利预期。
  邹慧:一是对2024年经济工作整体思路的定调,二是对具体经济指标的展望,三是改革深化的方向与思路。
  李坤元:关注2024年各项经济目标的设定、财政政策工具和赤字率目标设置、货币政策的基调,以及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的有关阐述。
  二、
  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令枪”
  重点提及方向有望成为全年主线
  中国基金报:全国两会的召开,将会如何影响全年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势?
  胡永青:每年的全国两会可以看作是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令枪”。政府工作报告将明确全年政策力度和工作重心,对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会有明显影响。全年来看,两会确定全年经济目标和产业政策基调,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及结构,对全年、甚至更长期的投资方向都具有指导作用。
  杨建华:对于经济走势来说,两会为全年经济发展定下了发展目标以及政策基调。两会之后,政府的施政方针将逐步清晰,对于全年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有重要指引。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两会的召开不仅对提振经济预期和市场信心有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们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政策的发力方向有了进一步的明晰。这些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两会重点提及的方向更有望成为全年的重要主线。
  神爱前:从过往经验看,两会的召开将为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政策改革和产业方向提供重要指引,其中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将彰显总量增长的政策意愿,这也会间接决定着全市场盈利增长中枢的预期。产业鼓励政策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预期产生积极影响。落脚到今年的两会政策预期,我们认为高质量发展应是主旋律,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经历一定的修复,具体经济政策的抓手与力度预计是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邹慧:对于经济而言,主要是对此前经济工作思路定调的进一步确认,预计今年还是稳增长和防风险并举。对资本市场而言,两会期间整体政策环境依然相对稳定,主要关注一些高质量发展和结构性转型方向的机会。如果稳增长有一些超预期的政策思路,那么相关顺周期板块也可以重点关注。
  三、
  看好2024年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基金报:去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你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怎么看?
  田元泉: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经济压力最大阶段已经过去,预计全年GDP增速及两年复合增速均有望回升,其中地产下行压力收窄、消费保持韧性以及出口贡献回正,或将是经济中枢企稳回升的维稳力量。
  杨建华:我们对于今年国内的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定调“以进促稳”,再结合地方两会的目标来看,今年国内整体经济增速目标有望定在5%的水平。叠加今年价格因素企稳,名义增速可能更高,进而带动实体企业盈利改善。如果在政策支持下有超预期的经济修复或产业进展,全年经济将有望获得更高增长空间。
  神爱前:2024年的高增长应是更加高质量的增长,经济政策可能会更加积极。从政策抓手看,稳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仍是重要方向,“三大工程”也将摆在关键位置,高质量发展将更多体现在制造升级、设备更新换代、AI科技等数字经济方向。
  邹慧:一是今年在全球经济有下滑压力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稳增长预计还将是政策重点发力的方向;二是相较于去年,今年在出口和投资领域可能会有相对更好的表现,其中出口受益于补库存,投资受益于设备大规模更新政策;三是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预计会有比较多的宏观映射投资机会。
  四、
  资本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提振
  中国基金报:日前,国务院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提出“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角度出发,当前你有何感受和期待?
  胡永青:资本市场一头牵连着五千多家上市公司,另一头牵连着两亿多股民,涉及主体面广量多。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不仅有利于金融业本身发展,也将有力提振全社会预期。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随后各部门先后推出下调印花税、规范减持、降低两融保证金、中央汇金增持、暂停新增转融通等举措,持续呵护市场信心回暖。随着政策累积发力,2月以来资本市场运行明显企稳,外资从流出转为流入,市场信心明显改善。
  近期管理层广开言路,响应市场关切,各方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改革优化的信心正在恢复。在提振市场信心层面,我们重点期待政策对股东回报和优秀公司治理的引导,包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严打财务造假、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等方面继续发力,以健全的市场制度推动市场信心进一步好转,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杨建华:当前“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近期监管部门已连续几周召开座谈会并回应市场关切,倾听个人投资者心声,在制度、机制设计上更加关注投资者的回报和获得感,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同时,近期证监会强调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未来有望加强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领域的监管,更好发挥法治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也有效助力优化市场环境。近一年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证券发行条件、审核机制更加高效优化,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IPO与退市也趋于常态化,形成了“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生态。
  神爱前:年初以来,股票市场经历了明显的V型反转,而这一逆转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信心的扭转。降准落地后再度执行LPR的非对称调降,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并及时优化市场监管政策等,有力地提振了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后续来看,预计政策的顶层设计还将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在货币、财政、产业、资本市场等方向仍有进一步的积极政策预期,这些可能将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邹慧:近期我们可以从资本市场的政策和表现中,明显感受到信心的修复,随着越来越多的政策落地,信心的修复预计还会持续。对于后续资本市场,我重点关注投融资平衡、投资者保护、市场监管等细化政策的出台与落地,相信这些政策会护航资本市场持续走好走稳。
  五、
  货币政策预计维持稳健偏宽松
  中国基金报:开年以来,央行降准降息,你如何看待今年的货币政策?
  杨建华:今年的货币政策或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主基调。从1月央行宣布降准50bp、1月信贷及社融数据超预期以及2月5年期LPR大幅调降等多项举措来看,货币政策端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实现经济潜在增速的角度来看,后续仍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如果美联储如市场预期在年中开始降息,国内还将获得更多的宽松空间,有利于市场发展。
  邹慧:今年货币政策可能会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海外降息预期比较强,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会减小;二是货币政策预计会进一步配合财政政策发力,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的防风险,以及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会有较强配合;三是考虑到实际利率还是相对较高,所以降息降准等政策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和必要性。
  胡永青:往后看,货币政策预计维持稳健偏宽松。总量上,较高的稳增长诉求,对应后续降息、降准仍有必要。结构上,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结构性政策力度,包括“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大工程”支持工具、设备更新再贷款等领域。
  神爱前:展望今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保持相对宽松货币环境仍是主基调,后续结构性的优化调整也比较值得期待。稳健宽松预计仍是主旋律,灵活适度的结构性调整更加值得期待,金融支持评价也将更加侧重实效。
  六、
  A股“反攻”或将延续
  两会行情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春节后A股出现强势反弹,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你如何看待后市市场表现?
  杨建华:本轮反弹尚未结束,回暖空间仍存。本轮“左侧底”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且当下正处在两会前夕,市场对政策信号及政策性维稳资金均有期待,这期间市场或能有较为不错的表现。长期来看,A股的位置还是取决于基本面的判断。若两会公布超预期政策,带动市场对经济修复预期升温,行情持续性有望强化。
  结合历史经验,两会期间A股市场有望表现较好,同时受益于经济预期和政策支持的稳增长板块或将走出一波行情。另外,两会往往蕴含较好的产业主题投资机会,且持续性较强,有望成为全年市场的主线。
  神爱前:结合前期地方两会的信息看,政策大方向偏扩张、偏积极、偏刺激,预计市场整体仍将维持一个震荡向上态势。
  近期股市的上涨不仅仅是政策预期的高涨,还源自降准降息、金融数据超预期、资本市场政策改革、部分增量资金入场等系列利好的正向催化。若两会期间还能释放更多政策利好信号,则近期的涨势有望得到延续,我们重点关注经济政策、科技创新、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方向的潜在政策催化。
  邹慧:两会之后,市场对于今年政策和经济工作思路的认知应该会越来越清晰。相较于市场整体表现,我更关注的是两会之后,A股投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聚焦,也就是说投资主线可能会逐步形成,这对后续市场而言或许更加重要。
  一是结合当前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和流动性环境偏暖,预计市场在3月依然会有比较好的结构性机会;二是除了两会之外,3月国内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数据披露,比如国内1~2月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3月FOMC会议等。因此两会期间市场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这种波动往往是比较好的逆向配置机会。
  七、
  关注高端制造、科技成长、顺周期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2024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你看好哪些领域和板块?
  杨建华:以红利资产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以及以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出海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有望成为2024年的两大投资主线。
  市场对于红利资产的共识正在逐渐凝聚,细分方向上,可以关注现金流稳定、分红率高且行业竞争格局较优的煤炭、油气石化、银行、运营商、类公用等板块。科技成长方面,以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出海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领域作为国内经济转型下的“新动能”,将显著受益于相对景气优势、政策支持以及自身向上的产业趋势,成为今年甚至未来三到五年最重要的主线。
  李坤元:预计高分红和高成长的“两高”策略将持续有效。一方面,国内整体无风险收益率在持续走低,权益市场股息率较高的品种会体现出较强的吸引力,核心是更看重标的资产的稳定现金流和盈利可持续性能力。另一方面,海外AI领域的探索持续推进,预计海外科技映射到国内相关的资产也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相对看好的板块集中在TMT、电子、机械、有色、资源品、医药等领域。
  胡永青:2024年三条主线值得重点关注。一是高股息资产:在资产荒背景之下,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仍是大体量增量资金的首选底仓配置方向。二是高成长、高景气的中小盘:技术创新周期建议重点关注AI相关主题,其中配置型机会包括AI海外供应链(光模块、服务器代工、PCB等)、国产算力产业链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此外,材料、机械、消费电子板块也值得重点关注。三是竞争格局稳定的顺周期品种:包括A股的地产链、出行链、大宗消费,港股的消费、互联网龙头等。
  田元泉:A股市场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首先,短期高股息资产底仓配置价值值得关注。经济温和修复,政策环境偏宽松,利率水平总体趋势向下,煤炭、石油石化、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或将持续受益。其次,中长期重视科技与高端制造产业趋势,AI、芯片、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是未来资金重点支持方向。
  再次,关注消费新趋势及企业出海机遇。一是关注大消费新趋势,如国货平替、方便食品、医疗保健等方向;二是重点关注国内龙头企业出海,受益从前往后排序:TMT、上游原料、部分家具、服装成品等。最后,阶段性关注顺周期板块,重点关注地产链、食品饮料等表现。
  神爱前:我们目前主要关注几方面机会,一是产业创新落地引发的产业链机会,目前算力硬件投入已经进入业绩释放期,但行情能否扩散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产业进展。
  二是供给控制较好的上游周期资源行业,一方面,在供给端受限制,产能新增供给有限,盈利具有一定稳定性。另一方面,需求端可能会发生积极变化。
  三是超跌的白马龙头,很多白马龙头估值已经很低,并且有一些估值已经比同行业其他公司更低,估值并未体现行业内的竞争力差异,具有较强的估值修复动力与空间。
  邹慧:一是代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板块,这些行业也有望和全球科技周期形成共振,主要是人工智能方向。二是在严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市场监管背景下,以及宏观经济相对低增速的环境下,高股息率、高分红的行业具备较强的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品、电力以及交运板块。三是基本面出现反转的行业值得关注,主要是医药和教培板块。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刚刚 重磅来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