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发“新”声 上市公司拥抱新质生产力

最新信息

代表委员发“新”声 上市公司拥抱新质生产力
2024-03-05 05:09:00
立足自主创新、聚焦人工智能,成为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新”声。在他们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关键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新一轮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也迎来了更为强力、有效的“引擎”
  ◎记者孙小程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从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到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和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方持续聚焦的关键命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谈及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应积极布局,精准支持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提升。
  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亦是提质升级、换挡提速的关键。以当前业界、学界重点关注的脑机接口为例,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认为,培育发展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相比较而言,我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亟须加快布局植入式脑机接口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黄立表示,希望未来3至5年,世界一大半的脑科学新成果能诞生在中国,推动中国成为全球脑科学研究科技高地。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全国人大代表、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说,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的特点,创新企业从早期研发到产品上市的不同阶段,都会有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对投资的需求和依赖更高。
  袁玉宇建议,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支持和补贴。“广大中小企业是活跃的创新主体,建议继续加大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帮助其形成内生动力,营造更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新趋势下,过去那种习惯于“做规模”、盲目扩产能的做法难以跟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中国企业升级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依靠品质提升、品牌提升、科技硬实力提升,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这是我们的方向,更是我们的责任。”徐冠巨说。
  以智能“点燃”发展驱动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以当下的视角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无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邓中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催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驱动力。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靠的是算力,关键在于芯片。
  邓中翰建议,相关部门围绕智能计算、智能感知等新型领域,加快开展自主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核心芯片的攻关研发,以自主标准优势,结合发挥政策优势,推动形成产业优势。
  以国产化算力为底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的建议之一。他认为,软硬协同才能最大化发挥算力底座的作用。提升算力设施的效率,既要研发GPU,也要配套算力调度软件。他建议,相关机构应抓住大模型的发展契机,通过政策鼓励国产化GPU适配国产算力调度软件,支撑行业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在应用层面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话题也备受各界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认为,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时代标志。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努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引擎,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谈及如何加大智能制造发展支持力度时,严建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相关部门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机器人重大专项(2030)的立项实施,有效地支撑起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加快智能制造应用的普及;三是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事实上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加快塑造智能制造中国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
  发展智能交互引擎赋能新型工业化
  ◎记者罗茂林
  “新型工业化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海尔集团持续深耕与思考的领域。”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准备了涉及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等话题的建议。
  推进智能交互引擎建设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周云杰说,眼下,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面向价值共创的革命性新引擎,这个引擎就是智能交互。
  发展智能交互引擎是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步。他解释道:“这要从供需两端发力,在用户侧,以个性化的交互感知激发用户的有效需求;在供给侧,通过网络化协同精准地配置资源,实现柔性化的生产。”
  周云杰建议,从建设、应用、研发三个方面统筹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建设:
  首先是建设,即建设核心能力。以国家双跨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为依托,集中力量开展智能交互引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其次是应用,即应用到关键领域的典型场景中。发布关键领域典型场景清单,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家电、汽车、建造等行业率先示范智能交互引擎的创新应用,并建立相关行业标准。
  最后是研发,即实现科技研发的突破。建设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顶级开源社区,并组建算力联盟,开放国家算力平台,支持各类大模型训练。
  强化智能家居行业顶层设计
  周云杰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海尔集团将紧扣会议精神,助力智能家居消费增长点的培育。
  “智能家居的发展会带来新的机遇。”周云杰说,这一机遇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智能家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新赛道。这一赛道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3至5年有望翻倍增长,从而有效带动智能家电、家装等产业发展;第二,智能家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业之一。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可以为AI大模型、国产芯片等提供应用场景,助力解决居家养老问题,支撑银发经济发展。
  不过,当前智能家居产业的成长培育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周云杰建议,国家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3至5年发展规划,指导智能家居行业加快发展;同时整合资源培育场景,重点培育居家康养等新应用场景,全面增强智能家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
  抢占技术高地
  培育发展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记者覃秘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我们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最终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二是要把技术用好,实现产业化。
  今年全国两会,黄立将提交《关于加速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的建议》等三份建议。
  2023年底,高德红外收到吉利汽车某项目定点通知书。此前,公司研发生产的红外辅助驾驶系统已获得东风猛士、广汽埃安两大主机厂的前装定点。“有了核心技术,我们就有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黄立说,以前,一颗普通的红外芯片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后,一颗芯片的成本可以做到几百元甚至更低,由此打开了下游市场应用空间,也让红外科技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培育发展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培育发展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相比较而言,我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亟须加快布局植入式脑机接口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黄立说。
  大脑是人类最大的未知领域之一,可以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脑机接口技术,是进入大脑这座宝藏的“金钥匙”。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脑机接口技术从学术探索正快速走向应用转化。
  据黄立介绍,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体制机制的诸多限制,导致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受到制约。为此,他建议:一是完善植入式脑机接口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二是鼓励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上市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三是建设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创办综合性医工结合平台。
  “建议相关部门支持在武汉建设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引进顶尖脑机接口专家,聚集全产业链各细分领域专家协同研究,致力于打造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性医工结合平台,最终将研究成果落地中国。”黄立说。
  科技创新突破发展天花板
  “随着我国自主红外芯片的突破,红外核心芯片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实现,红外热成像产品的应用领域正在快速拓展。”据黄立介绍,曾经“贵不可及”的红外高科技产品,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测温、工业测温等场景,在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
  据了解,目前高德红外部分型号的红外芯片成本已降低至几百元。
  红外热成像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早期主要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并作为“战略资源”受到各国的严格管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只能进口低端芯片,且数量少、价格高、交货周期长。2008年,高德红外开始坚定“追芯”,历经9年多时间、投资近20亿元、突破数百项技术难题和数千项工艺难关,高德红外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制冷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于2017年成功面世,并于2018年实现量产。
  黄立将这一切归功于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回顾高德红外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而且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企业也就打开了发展的天花板。”黄立说。
  “只要我们有信心,坚定地走创新之路,我相信,我们的企业一定会发展壮大起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也会更加繁荣。”黄立说。
  全国人大代表、
  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
  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
  深化AI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记者夏子航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对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所”)兼时代电气董事长李东林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李东林准备了“关于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新型储能行业标准体系与监管机制”“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低碳化与绿色化示范引领”等多项建议。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大有可为
  当前,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人才短缺、区域研发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相关资质认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李东林认为。
  首先,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厚度有待增强。《2023泛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为0.39,凸显出人才短缺问题的严重性。该报告显示,前10大城市人工智能人才储备量超过全国总量的70%,其他需要人工智能助力发展的地区,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强市,则缺乏相应人才。
  “目前,既具备人工智能知识又对制造业有深入理解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李东林表示。
  其次,我国制造业人工智能研发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传统制造业强市在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算力与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制约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最后,我国在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产品和人员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资质认定标准,这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的规范,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李东林认为,完善相关资质认定机制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
  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如何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此,李东林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支持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突破现有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合作模式,且不局限于工程硕博士的培养。通过开放硕士点和博士点、允许企业资深人员任职教授和建立在校团队等措施,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同时,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学院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可以将相关部门支持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范围扩大至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李东林认为。
  其次,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在制造业集中但缺乏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城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当地头部制造型企业与人工智能强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研究与落地。同时,依托校企联合设立专门用于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概念验证中心,降低发明专利产业化风险。
  最后,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国家应制定统一的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资质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资质认定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对于获得资质认定的企业、产品和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加强对认定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代表委员发“新”声 上市公司拥抱新质生产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