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货币政策、金融开放 人民银行潘功胜重磅发声

最新信息

事关货币政策、金融开放 人民银行潘功胜重磅发声
2024-03-06 21:45:00
“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更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跨境结算”“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功能”……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货币政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金融开放等话题进行解答,释放重磅信号。
  降准可能仍存
  在货币政策方面,潘功胜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围绕货币政策总量、价格、结构等细化方面,潘功胜提出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价格上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结构上要更加注重提升效能三个执行方面。
  在总量上,潘功胜进一步指出,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而在价格方面,就在2月20日,作为个人按揭和中长期投资的贷款定价基准的5年期以上的贷款报价利率(LPR)下调25基点降至3.95%,达到历史最低。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解释称,2023年在猪肉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走低,而需求端修复动能不足,叠加2022年的高基数效应,CPI、PPI同比均维持低位运行。2024年以来,猪肉价格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趋势,基建投资需求也为黑色系金属等工业品提供了一定的涨价动能。
  “本次会议提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而类似表述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有提及,可见通胀水平仍然是后续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之一。在物价较低的环境下,我国实际利率较高而制约了实体经济融资意愿的修复斜率,在物价目标继续作为货币政策考量之一的前提下,后续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仍可期待。”明明补充道。
  此外,围绕结构性货币政策,潘功胜在会上透露,人民银行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就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取向很可能是稳健偏松,努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用足总量和价格工具部分,为促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内不排除再度降准的可能性,预计第二次降准有可能以定向为主。同时,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预计MLF、LPR仍有可能下调。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相关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本次记者会上,潘功胜也分享了人民银行在科技、绿色、普惠等领域积累的经验和做法。
  人民银行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潘功胜从宏观、政策、落实推进等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潘功胜举例称,科技型企业一般会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的阶段,在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早期,更多需要风险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介入,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下一步需要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在政策层面,潘功胜提到了“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一思路,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实施支持碳减排的再贷款等。潘功胜指出,人民银行还将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的规模,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相关激励政策覆盖的普惠小微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扩大到了不超过2000万元。
  做好金融服务的另一主体是金融机构,因此落实推进做好“五篇大文章”便要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潘功胜提出,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持续增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能力。
  事实上,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领域,结构性政策工具自2022年以来被广泛应用。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查询发现,截至2023年12月,人民银行共计推出17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包括3项长期性工具以及14项阶段性工具,涉及农业、小微、科技创新、保交楼等多个领域。
  明明认为,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后续人民银行将更多关注通过结构性工具实现向实体经济特定领域精准滴灌的操作模式,相关结构性工具规模或会进一步扩张。截至当下,“五篇大文章”中多数领域已有结构性工具出台,而已投入使用的工具中仍没有数字金融相关的内容,不排除后续这一领域出台相关再贷款工具的可能性。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2024年《报告》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被写入政府工作任务。经济全球化变革持续推进的当下,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
  谈及人民银行在金融开放领域的后续工作,潘功胜明确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改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并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将继续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支持优质中资企业到境外上市、发债融资,鼓励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金融机构及其他经营主体对外投资。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潘功胜表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步伐加快,经济主体对人民币使用的内生需求增加。人民币支付结算、投融资、国际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持续增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位外汇交易货币。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健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全球布局,加强与境外货币当局的货币合作,稳步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开放既是“走出去”,也是“引进来”,因此,“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也成为人民银行做好金融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毫无疑问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的普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亮点。人民银行将落实好国办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高来华外籍人员移动支付便利性。”潘功胜表示。
  在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部分,潘功胜进一步强调,将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人民银行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健全科学完备的金融法治体系,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等立法修法工作。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本次会议上,人民银行再次释放我国坚定扩大金融业对外高水平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性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外资信心,丰富金融市场主体,活跃金融市场,从而提升中国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事关货币政策、金融开放 人民银行潘功胜重磅发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