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蓝”要增量,沿海省份加速布局未来产业赛道丨经济大省挑大梁,北方国际最新消息,北方国际最新信息

《 北方国际 000065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向“深蓝”要增量,沿海省份加速布局未来产业赛道丨经济大省挑大梁
2024-02-01 22:14:00
2024年开年以来,全国各省份相继召开两会。沿着中国万里海岸线一路向南,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11省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已陆续公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海洋经济在其中占据重要篇幅。
  随着2022年中国蓝色GDP进一步逼近10万亿元,背靠万亿“蓝海”的经济大省2024年将瞄准哪些关键领域发力,加速竞逐“深蓝”?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港口航运等传统支柱产业仍然在多省份海洋产业架构中占据C位,山东、上海、广东等多地均强调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深化港产城融合。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航运业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2024年进一步“登陆”多地产业规划名单,不少省份对海洋产业的布局更趋前沿性,重在寻找未来增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区域协同及对外开放成为多个沿海省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关键词之一。包括浙江提出的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现代产业带,广东提出的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等目标在内,多座沿海省份密集强调要依托区域协同打造开放平台,培育海洋型开放优势。
  港口转型新趋势
  作为海洋支柱产业,从11个沿海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直观看到,港口航运业在各地海洋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整体来看,11个沿海省份均在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及推进港口建设发展。除辽宁和海南两省分别聚焦渔港及邮轮母港建设外,多数省份将关注焦点投向集装箱码头建设,侧重推进港口智慧化转型和深化港产城融合两条路径。
  其中,天津以大段篇幅突出强调2024年将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港口作业智慧化向航运服务智慧化拓展,并在衔接供需上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目标拉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同时,以港口为起点,天津进一步提出推动现代物流、冷链增值、跨境电商等适港产业加速集聚,建设北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的和在建的数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已建成18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建包括改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7座。大规模扩建的码头背后是集装箱吞吐量规模的持续提升。2023年1—11月,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达155.1亿吨、46.2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4%、9.6%。
  值得注意的是,除发力完善港航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港口吞吐量外,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还透露出另一个港口转型趋势: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务业。
  “目前我国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广州港等多个港口的年货物吞吐量都排在世界前列,但还没有培育形成一个全球航运金融中心,国际航运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还主要掌握在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城市手中。未来,我们要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就要通过发展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提升中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英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目前,多座头部大港已开始着手布局。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着眼于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增强航运保险承保和服务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创新,发展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稳妥有序推动上海航运交易所改革。
  坐拥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浙江,也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点题,要“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等高端港航服务业,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
  广东则将“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这一重点工作任务交付前海合作区着力推进。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与2023年相比,除了始终占据C位的港口航运业外,2024年更多沿海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并将“深海空天”列为应积极布局的未来产业赛道之一。
  其中,同属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江苏、浙江两省均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提及更具体的海洋产业发展清单。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实施临港化工延链、清洁能源聚变、船舶海工振兴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开辟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同时培育壮大十大海洋产业链。根据此前出台的《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十大海洋产业链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渔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
  除东部海洋经济圈外,北部的辽宁、山东,以及南部的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也均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各省份何以密集“向新”?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看,2022年中国海洋旅游业(13109亿元,同比下降10.3%)、海洋渔业(4343亿元,同比增长3.1%)等传统产业增加值总量优势明显,但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746亿元,同比增长7.1%)等新兴产业增速相对更具优势,未来增量空间可观。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不充分,支柱产业多为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但这也给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留下了颇具潜力的增量市场空间。”黄英明表示,未来各地进一步激活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可以重点关注新制造、新服务两大着力点,加快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另一方面围绕新制造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
  身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赛道,广州赋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赋安数字”)海洋事业部总监王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据初步统计,2023年赋安数字海洋板块业务营业收入可实现30%—50%的正增长,“未来随着政府及产业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监管评估等进一步走向深入,带动海洋信息化系统应用需求持续提升,2024年我们的海洋板块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较大上升幅度。”
  此外,王明也坦言,目前海洋电子信息还属于新兴领域,技术难度较大、产业门槛较高,未来撬动产业加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打通从科研院所到市场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同时加快探索建立涉海数据流通机制,并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海洋专业人才储备。
  除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外,黄英明表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南海三省(区)多地正在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南海区具有海域面积广阔的优势和海洋制造业集聚的特色,未来可以融合化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海陆产业、海洋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打造开放平台成关键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区域协同及对外开放成为多个沿海省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共性关键词之一。多座沿海省份密集强调要依托区域协同打造开放平台,培育海洋型开放优势。
  其中,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甬舟海洋经济核心区引领功能,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等现代产业带。同处东部海洋经济圈,江苏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动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融合发展。
  聚焦北部海洋经济圈,辽宁明确要高质量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健全沿海六市协同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协同开放创新。山东进一步突出陆海统筹,明确要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把山东半岛打造成黄河流域乃至中亚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产业隆起带。天津则着重强调塑造海洋型开放新优势,明确要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龙头作用,拓展与欧美、日韩、东南亚等经济交流。
  地处南部海洋经济圈,广东也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与海南相向发展。同时,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推进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支持珠海、汕头、湛江、阳江、汕尾等市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高标准规划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谈到区域发展特色时,黄英明直言,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海三省(区)海洋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较强,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其中,广东具有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向外溢出的发展基础,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是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而海南则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自贸港优势,三省(区)在资源共享、要素互通、产业互联、生态共治等方面具备较大合作空间。
  “比如,广西北部湾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海南自贸港建设制度与政策红利均有利于大湾区企业更好发挥竞争优势,提升大湾区对国内外高端要素的吸纳与聚集能力,助力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走出去’。反过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广西北部湾、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可凭借其在制造业基础、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为广西和海南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撑。”黄英明建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向“深蓝”要增量,沿海省份加速布局未来产业赛道丨经济大省挑大梁,北方国际最新消息,北方国际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