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万亿GDP城市扩容:常州高调宣布晋级 烟台紧随其后,东方电子最新消息,东方电子最新信息

《 东方电子 000682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2023年万亿GDP城市扩容:常州高调宣布晋级 烟台紧随其后
2024-01-19 19:20:00
2023年,万亿GDP城市时隔两年继续扩容,将从24座增至26座。2022年,烟台和常州是距离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两个城市,也在2023年共同入围“万亿GDP俱乐部”。
  2024年1月3日,常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2023年,常州预计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意味着常州成为江苏第5座实现万亿GDP的城市,也是第25座万亿GDP城市。
  2023年,山东第三城烟台也有望晋级“万亿之城”。根据2024年烟台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GDP增速,结合上年数据估算,烟台2023年GDP将突破1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烟台市官方人士求证,对方回应统计数据还没正式公布,具体应该以统计公布的数据为准。
  GDP跃过万亿元门槛,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日前,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新星之城,未来将崛起的潜力城市》报告,报告通过发展基础、发展质量、发展驱动力三大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选出20个最有发展潜力的普通地级市,并将其定义为“新星之城”。在20个新星之城中,常州、烟台位居第一、第三名,成为引领新星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头部城市。
  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实现万亿GDP的城市仍然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创新能力挑战、环境与资源约束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未来还需要注重经济发展质的提升、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强化创新能力也要加强人才吸引和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经济规模是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基座,都市圈与城市GDP规模扩大呈现一种相互成就的态势。
  常州官宣晋级“万亿俱乐部”
  1月16日,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市长盛蕾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重要信息:预计常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首次迈上万亿台阶,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回望常州冲击万亿GDP的过程,其中既展现出老牌工业城市的稳健,也有“风投之城”的魄力。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常州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全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样本,赢得过“中国工业明星城市”的美誉。然而,以往的常州产业结构偏重,当依靠成本优势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常州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趋缓,不仅被南通超越,甚至一度落后于徐州。
  常州的成功转型可以回溯到2013年。当时,常州先后印发两份重要文件:《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向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两头发力。
  彼时提出的十大产业链战略发展构想,成为常州落下的一步重要棋子,其中的内容包括:整车领域,重点建设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新兴的材料、能源和医药领域,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碳材料、新医药、新光源产业链;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建设通用航空、智能电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项目,打造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
  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十大产业链对常州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份额达到52.6%。这一年,常州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81.31亿元,而与常州同在苏南地区的南京在同年成功迈上了万亿台阶。
  也是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产业在常州十大产业链中埋下的伏笔开始生根发芽。
  2015年,当时总部还在洛阳的中航锂电(现已更名中创新航)引入常州金坛成立了子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常州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随后,号称总投资125亿元的中航锂电项目签约落户常州金坛,中航锂电在2018年将总部迁到金坛。
  让常州新能源产业产生链式反应的诚然不仅是一家公司,同一时期,宁德时代在2016年落地常州溧阳,那时的宁德尚未获封“宁王”;理想汽车在2016年落户常州武进;蜂巢能源在2018年落户常州金坛,常州成为蜂巢能源的总部所在地。
  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常州具有吸引新能源企业的多重特质。在地理区位上,常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地带,东接上海、西连南京,地理和交通优势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和市场准入条件。在产业基础上,常州工业基础雄厚,纺织机械、汽车零部件、能源装备等传统产业优势,能为新能源企业提供良好的产业配套和人才支持。同时,常州市政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诸多政策扶持,以吸引和鼓励新能源企业的落户和发展。
  2016-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产值基本每年保持在两位数增速。在新能源产业释放的红利下,常州在2022年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打造“新能源之都”。这一目标覆盖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从“发储送用”形成产业闭环。
  2022年,常州GDP突破9000亿元,为9550.1亿元,成为了冲击“万亿俱乐部”最炙手可热的城市。
  2023年,是常州冲刺万亿GDP的决胜年。在以往的十大产业链基础上,常州提出,加快构建具有常州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5”举措成为全新的构想,“1”是聚焦下好新能源之都“先手棋”,“5”是以创新驱动、固基强链、生态营造、开放合作、数实融合为主攻方向。新能源之都目标上升为常州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新能源之都”的目标,无疑是支撑常州GDP破万亿的关键因素之一。常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产业产值对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5.5%、8.7%和8.2%。1月16日,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苏南第一。
  张春龙认为,新能源产业在常州整体的GDP增长并成功达到万亿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新能源产业促进了常州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常州由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常州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常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星之城,未来将崛起的潜力城市》报告分析,常州在新星之城中总排名居第1位。从三个一级指标来看,常州发展基础、发展质量均排第1位,发展驱动力排名第5位。其中,常州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占比等多项指标上领先。选择从新能源产业切入,是常州能够在长三角众多工业强市中突围的关键原因。作为曾经的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常州在原有的汽车工业底蕴上转换赛道,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
  发力多年的常州,终于追赶上江苏省内几座兄弟城市的步伐,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而在此前,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已经率先晋级,常州突破万亿后,江苏省内万亿GDP城市扩容至5座,江苏也由此成为全国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
  曾刚认为,江苏能够培育众多万亿GDP城市,一方面得益于江苏经济基础雄厚,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江苏省内的发展相对均衡,呈现百舸争流的局面。另一方面,江苏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互动,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持下,让江苏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江苏苏南地区四市相继突破万亿GDP,也体现出了苏南模式与时俱进的特点,从1980年代的乡镇集体小企业驱动,到2000年代外资企业低成本加工驱动,再到如今的自主创新驱动,苏南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曾刚说。
  工业重镇烟台进阶之路
  1月13日,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2022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515.86亿元,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发现,2023年烟台GDP将突破1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烟台市官方人士求证,对方回应统计数据还没正式公布,具体应该以统计公布的数据为准。截至1月19日,烟台还未官宣2023年成为万亿GDP城市。
  但烟台早已成为万亿GDP城市的准入围城市。2022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515.86亿元,距离万亿仅有几百亿的差距。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烟台是渤海门户,拥有优良海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也是近代工业的摇篮,诞生出门类众多的工业企业,包括张裕公司、东方电子泰和新材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南山集团、海德集团、登海种业等民营企业,不过长期依赖传统化工、采矿产业的烟台面临着生态环境制约的困难,必须要转型。
  根据《新星之城,未来将崛起的潜力城市》报告,烟台因工业而兴,曾经依靠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一度成为山东省内经济体量第二大城市。这些年来烟台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与第二产业式微不无关系。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传统产业占比偏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艰巨任务。
  2018年的烟台经历了工业放缓的时期,那一年是烟台新旧动能转化的攻坚之年,烟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1月,烟台全市工信会议提出几个关键问题,作为“老牌”工业强市,烟台工业该如何杀出重围?如何看待烟台工业?
  当时,青岛已在2016年晋级万亿GDP城市,济南2018年的GDP已超烟台,而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土地资源供应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烟台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关停评级评价差的化工企业及大量取缔“散乱污”企业,据烟台当地媒体报道,根据规上工业利润率及工业利润推算,烟台市2018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850亿元,比2017年减少4150亿元,2018年烟台全市工业利润下降9.2%,虽然有统计口径变动的原因,但这一收入锐减也反映烟台转型的阵痛。
  不过,烟台也为新动能的发展腾挪了资源与空间,新兴产业的培育顺势展开。时任烟台市代市长陈飞在做2019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结,2018年烟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1%、22.3%、15.6%,医药健康产业总收入增长12%。
  如今,化工产业仍然是烟台的核心产业,但发展思路更加系统。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2023年两会期间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烟台正对标美国休斯敦、德国路德维希港、日本东京湾等世界级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烟台化工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
  作为山东省的工业重镇,烟台的产业体系十分多元,以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柱,也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2021年,烟台市出台《关于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9+N”产业为发展重点,在重点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有色及贵金属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等9个集群的同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
  当前,烟台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2个产业已过2000亿级,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4个产业已过千亿级。
  烟台也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2024年,烟台将投产西港区、龙口港三大 LNG 项目,加快力华储能基地、龙口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
  此外,海洋强市也是烟台的重要发展方向,烟台制定了《烟台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领性文件,围绕海洋产业强化“三产联动”,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装备,整合发展海洋工程,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达成万亿GDP目标后的烟台,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新发展。1月,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2024年实施六大千亿级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例如,在生物医药方面,烟台2024年全面投用蓝色药谷生命岛,启动自主知识产权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建成细胞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国药医药、IVD、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落地生产石药百克一类新药“津立泰”,推动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投产。
  日前,烟台也公布了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名单,烟台市共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48个,总投资819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是重头,总投资分别为3485.5亿元和4290.3亿元。
  在曾刚看来,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推动当今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烟台先进结构材料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其跃升万亿GDP城市的核心支撑。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自身发展势头猛、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优化城市产业体系,特别是建设健康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烟台也在发力补上交通短板,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源。2024年烟台将真正迈入“高铁时代”。2024年6月,潍烟高铁计划通车,届时将与莱荣高铁联手为招远、莱州增加通行列车。
  在《新星之城,未来将崛起的潜力城市》中,烟台排名第三,看似与常州差距不大,但从不少细分指标来看,烟台还是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烟台与常州成为两个最有希望突破万亿GDP的城市,二者经常被拿来比较。相对“苏锡常”的全国知名度以及常州抢占新能源风口的关注度,以配套工业为主的烟台显得“低调”一些。烟台在发展质量得分上排名第二,其中产业发展质量方面排在第3名。即便成功晋级万亿GDP城市,烟台仍面临城乡差距较大、老龄化程度较深、常住人口减少等问题,这些也是未来限制烟台发展潜力的短板。
  “万亿之城”继续扩容
  2023年,万亿GDP城市继续扩容,常州、烟台成功晋级。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城市GDP跃上万亿元,其价值不容低估。”曾刚说。
  万亿GDP城市的崛起,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区域剪影。2006年,上海成为我国首个GDP跨入万亿的城市,随后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2012年,仅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六城GDP超过万亿,而到2021年,东莞GDP达10855.35亿元,成为我国第24个万亿城市。
  从2012到2021年的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率由52.57%上升到64.72%,万亿GDP城市也批量化诞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大城市迅速崛起,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日益凸显。“大国大城是我国特征之一,巨大的经济规模是大国大城的基本特征之一。”曾刚表示。
  从更广的时间跨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5.22%,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以此为标志,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正式步入下半场,中国城市发展核心逻辑由粗放式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从全国来看,城市GDP越高,更应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变革,提升城市位势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理解,各城市对标的不同GDP规模,也意味着城市自身发展定位的目标。
  2022全年,我国GDP总量在8000亿-10000亿之间的城市共有6个。常州和烟台GDP总量超过9500亿元,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的GDP总量在8000亿-9000亿元之间,7000亿元梯队的城市包括厦门、沈阳、昆明、绍兴、潍坊等,这意味着未来万亿GDP城市进阶之路不会出现明显断档。
  曾刚认为,城市GDP上到万亿台阶有不少好处,例如为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可靠支撑,有助于城市获得更多投资和合作伙伴。
  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是明显的“万亿之城”集聚区。
  长三角有9座万亿GDP城市,按GDP破万亿先后顺序看分别是上海(2006年)、苏州(2011年)、杭州(2015年)、南京(2016年)、无锡(2017年)、宁波(2018年)、南通(2020年)、合肥(2020年)、常州(2023年);珠三角有4座万亿GDP城市,按GDP破万亿先后顺序看分别是广州(2010年)、深圳(2011年)、佛山(2019年)、东莞(2021年)。
  从省份来看,2023年,江苏是拥有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共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座城市;广东拥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座万亿GDP城市,山东拥有青岛、济南、烟台3座万亿GDP城市,浙江、福建各有2座万亿GDP城市。
  在排名之外,人们更关注万亿GDP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包括产业、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营商环境等,关注“万亿之城”分布位置背后的区域协调、南北平衡,以及经济实力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就业、基建等长远利好。
  在张春龙看来,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也会对这些万亿GDP城市的外向型经济产生影响,如何应对是一个重要考验。此外,万亿GDP城市仍然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和创新能力挑战,虽然拥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但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同时,环境与资源约束也将是考验万亿GDP城市的重要问题。
  “万亿GDP城市还需要注意经济发展质的提升,重点从增长速度转向发展质量和效益,也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既要着眼于未来产业进行提前布局,也要在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提升产业链水平,打造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吸引和培养。”张春龙说。
  《新星之城,未来将崛起的潜力城市》认为,还有部分城市即将跨入万亿GDP城市,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更多城市将继续快速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为广大的中国城市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与路径。在越来越多的头部城市发展步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之后,这些中坚力量将崭露头角,在中国城镇化后半场发力。不过,这些新星之城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力,相对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它们的行政资源、文化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比较稀缺,要想取得快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城市新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3年万亿GDP城市扩容:常州高调宣布晋级 烟台紧随其后,东方电子最新消息,东方电子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