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民营经济“热带雨林”,航天科技最新消息,000901最新信息

《 航天科技 000901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成都:构建民营经济“热带雨林”
2025-03-08 03:11:00
近日,国内首个成功完成运载火箭入轨发射任务的民营公司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际荣耀”),宣布在成都建设总投资为33亿元的火箭生产基地。
  从低空到太空,成都的未来产业正在进入一场大爆发。这背后,则是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创新、产业配套等多方面努力,成都成功打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培育出一批在低空经济、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具有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构建出民营经济的“热带雨林”。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经营主体达到395.7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成都从地理学上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属于热带,更谈不上热带雨林,但是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好像是构建了一个民营经济的‘热带雨林’。”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认为,特别是这几年成都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异军突起,“尤其在中国的内陆地区,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让一个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成为‘热带雨林’,这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版图中特别亮眼”。
  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已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成都为此正在探寻新的路径。
  政策引领,民营企业和城市“双向奔赴”
  3月5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新技术、新场景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现场,德赛西威、希迪智驾等50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座谈会或者分享会,自去年以来成为成都市以及区县政府的常态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面对面交流,为企业解困纾难。该中心去年11月启用,已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近150场,直接惠及民企超过5000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等专业化指导服务。
  实际上,去年成都市还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促进公平市场准入、支持参与政府采购、支持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55条措施。其中,就明确要求市领导牵头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工作机制,举办形式多样的政企交流会,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沟通交流及时的政企互动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洲表示,“民营经济55条”的一些举措,着力瞄准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其中,加强新型生产要素供给、支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营造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等政策条款,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堵点和担忧,给出了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很多政策是具有创新性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既有的、传统的政策框架和习惯,如果这些措施实施到位,非常有助于成都改善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松绑’。”
  就此,星际荣耀副总经理李勇鹏深有体会:“从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到子公司工商注册和银行开户,再到对接投资机构和银行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全程跟进、精准对接,确保每一个环节高效顺畅。这种‘一站式’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成都营商环境的高效性与包容性,真切体会到政府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坚定支持与务实态度。”
  正是通过政务服务体系和发展要素保障的不断完善与加力,换来的是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活力的持续增强。不仅如此,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就2025年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铿锵承诺: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鲜明品牌,当好全市390多万户经营主体的“娘家人”!
  新兴产业崛起,民营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
  “2025年,我们位于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将完成封顶工作,并于2026年开启投产工作。”2月24日,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费岚透露,随着载人航空器AE200试飞试验工作的有序推进,预计2026年下半年,成都市民有望体验“打飞的”出行。
  目前,成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已超过1500家,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用,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首飞成功,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建成,低空运营航线达71条,成为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此外,成都还搭建了多个创新平台,尤其是出台了“低空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资金补贴,还通过优化空域管理、飞行审批等流程,显著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开启多元化应用场景,进一步加速成都低空经济腾飞。
  机器人产业同样发展迅猛。去年4月,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坚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差异化竞争力。”该中心主任张睿睿表示,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产业生态方面,“尤其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如跨境数据流动便利化和人才引进政策,为我们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 AI 领域,成都已有5款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6个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单。作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考拉悠然在视觉智能、多模态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已有 10 余项成果实现转化,为高端屏显、烟草生产、轨道交通、城市治理等行业高效赋能。今年 1 月,《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为考拉悠然等 AI 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翁智刚表示:“民营经济在 AI 服务创新中占据主力军地位,各地发展受益于此。政府对民营经济在 AI 服务创新方面主要需做两件事:一是给予成长空间,许多民营企业更看重成长空间而非大量政策支持;二是提供更好的容错机制。”
  产业配套完善,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通过在成都基地自主总装总测火箭,可以大幅度减少核心产品的外包业务,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成都基地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可以进一步降低双曲线三号火箭的制造成本。”星际荣耀李勇鹏介绍。
  记者注意到,除了成都基地,星际荣耀在四川省内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关键生产能力的布局,包括德阳什邡市的固体运载火箭总装基地,以及位于绵阳市的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台项目。未来发动机的试车和生产将在绵阳基地完成,经测试校准后,从绵阳基地运输到成都基地,完成火箭全箭的组装。
  近年来,成都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有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即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最终实现“立园满园”。目前的成都,38个大类184个行业细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完备健全,2个万亿级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厚积成势,既为继续吸引更多企业的投资布局提供了产业生态上的优势,也是持续扩大对外招引的最大底气之一。
  成都在产业配套方面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成都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了紧密的产业生态。在张睿睿看来,成都的民营经济活力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融合提供了独特的土壤,包括创新灵活性、政策支持、丰富的应用场景、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集聚和产业链协同。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成都打造了众多科技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服务。比如天府绛溪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汇聚了大量高端创新人才和科研资源,为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西部“中试+资本”生态大会等,为企业搭建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合作的平台;成都科创生态岛推出一屏链接各类科创资源,实现“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创新转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更多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此外,张睿睿建议,在政策支持方面,一是国有产业引导基金看好赛道便勇于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二是科技项目支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都路径,加大对科研能力强、人才汇聚、成果转化好的民营创新企业的支持。三是场景应用支持:如设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场景服务公司”,谋划打造“超级场景”,如建设成都科创生态岛“机器人创新应用园区”,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