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城银行王田丰:始终关注科技对业务和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新里程最新消息,新里程最新信息

《 新里程 002219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对话金城银行王田丰:始终关注科技对业务和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
2023-12-26 08:58:00
走进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宝信大厦的金城银行,一楼大厅展示了成立于1917年“金城银行”的发展历史,橱柜里还能看到少许几张遗留下来的“金城银行”经营单据。在展厅最后,一张大屏幕显示了金城银行最新经营及实时业务运行的情况。
  2015年,作为我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之一,金城银行在天津“百年故里重开张”;2020年,金城银行引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开启了“数字银行”战略新征程。
  一路走来,金城银行始终继承了“金城银行”创始人周作民的理念:“如果光开银行,只顾赚钱,能否赚钱尚不敢说,而投资实业关系国计民生。”
  “(数字化)转型效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产品服务能力以及银行自身运营发展上。”近日,金城银行首席信息官王田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6月该行自主研发推出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企贷”“金科贷”等数字信贷产品,“两年半时间,中小微企业注册用户数已成功突破20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这也是金城银行在数字银行建设征程中的一个全新里程碑。”
  王田丰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金城银行人才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科技人员的占比在10%左右,开启数字化转型后,该行从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招揽了一批人才,“如今,科技员工全行占比已超过50%,这也是金城银行转型的基础条件之一。”
  “科技的投入既需要有一定前瞻性和持续性,又不能盲目扩张。我们始终关注科技对业务价值和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有节奏地推进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王田丰同时强调。
  王田丰表示,转型以来,该行一直都在探索差异化与特色化经营的数字银行崭新发展路径,“除了特色服务中小微企业,如今我们也在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探索另外一个特色化业务产品——金城速汇,这是国内首款个人数字化人民币跨境汇款产品。”
  “数字银行”建设迎来全新里程
  《21世纪》:2020年金城银行开启了数字银行战略转型新征程,请问近年来金城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带来了哪些明显的成效和变化?
  王田丰:2020年8月,经原银保监会批准,金城银行成功引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股权结构得到大幅优化、新一届管理层陆续到位,自此金城银行开启了自我更新、换芯发展、打造一家数字科技普惠银行的新征程,我们也认为这是金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起点。
  从银行战略层面讲,我们全面利用数字技术与金融科技手段,转变成为一家以数字化、线上化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银行”。
  其次是在能力结构上,我们面向社会大力引进数字化人才,搭建了数字银行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数字风控和数字科技这两项核心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具体到科技能力上,我们从过去高度依赖供应商,逐步转变为核心自主研发可控的状态,并且交付迭代效率也提升到了业内相对较高水准。
  转型效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产品服务能力以及银行自身运营发展上。产品方面,2021年6月,金城银行自主研发推出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企贷”“金科贷”等数字信贷产品,也自主研发了业务全流程和大数据风控等系统体系。两年半时间,中小微企业注册用户数已成功突破20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这也是金城银行在数字银行建设征程中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在银行自身运营发展方面,也看到了数字化发展带来的质的飞跃。2022年金城银行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30亿元大关,净利润也首次突破4亿元,这两项的同比增幅均位居同行业第一,新金城各方面经营数据都在稳健向好发展。
  《21世纪》: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支撑,你刚也讲到了引进人才的情况,能否介绍一下金城银行近年来的相关情况?有哪些因素吸引了大量的外部人才,同时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田丰:数字化转型确实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源投入。在最近三年的科技投入方面,我们预算持续大幅提升,增幅翻倍,在后续几年很可能会持续维持这个水位,这也体现了全行对数字化投入的共识。
  数字银行的建设在技术层面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一系列技术以及Devops、敏捷迭代等实践,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科技人才提供支撑和运营管理。在此之前,我行科技人员的占比在10%左右,战略方向及业务模式发生变化以后,我们面向全国招揽人才,并提供了相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这些人才大部分来自于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并且了解金融和银行业务。如今,科技员工全行占比已超过50%,这也是金城银行转型的基础条件之一。
  另外,为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金城银行正在加大内部培养力度,并且在2023年的校招中从国内一些知名高校招聘了一批优秀应届生来培养,对目前的人才团队形成有效补充。从长远看,整个技术队伍的结构也会更加健康合理。
  始终关注科技对业务、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
  《21世纪》:数字化服务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数据是重要因素之一,金城银行在数据获取、利用以及维护数据安全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王田丰:这两三年,金城银行重新组建了分工明确的安全团队,不断建设完善我行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了全行的网络安全水位。
  针对数据安全,我们2023年启动了“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优化项目”,一方面是从管理框架来设计数据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和流程,以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为底座,定义覆盖数据采集、传输、使用、销毁各环节的安全管控举措,这些分级管控策略会指导我们未来怎么做;另一方面同步搭建技术管控平台,比如通过数据分类分级工具实施敏感数据的自动识别和打标,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安全域数据交换的可管、可控、可审等。同时,我们也建设了智能可视化的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采集、使用进行统一的管理。
  我们力图打造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模式,其中囊括一套机制、若干专项场景以及相对应的技术落地工具。
  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金城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21世纪》:当前金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有哪些,有哪些痛点、难点问题?
  王田丰:这几年来,金城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痛点和难点,金城银行这几年其实是“边破边立”,在科技这方面,我们确实存在一些历史上的包袱。
  比如说,由于历史原因,技术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各大大小小业务模块野蛮生长出不同“烟囱式”系统,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要整合这些系统非常困难;再比如,有一些存量过时的非主营业务,业务量很小但涉及技术链路庞大的系统群的运维工作……这些给现有科技团队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2021年开始制定了相应的收敛处置方案,目前也有了明显的成效。
  基于这样的一些现实背景,这几年来,我们科技的重心坚持围绕着整体战略来实施,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重点:
  一是始终紧贴业务,围绕业务场景进行数字化建设,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对缺失系统的建设和迭代,再造全线上、自动化的各类业务场景,突破传统场景的制约,构建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是以数字驱动为主,以自建的大数据平台为基座,在数据安全条件下,不断完善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体系,充分挖掘数字资产价值。
  三是关注效能提升,通过自动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业务和管理效能,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就是在数字化转型这块,科技的投入既是需要有一定前瞻性和持续性,又不能盲目扩张。我们始终关注科技实施对业务价值和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有节奏地推进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
  《21世纪》: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对数据库、操作系统、芯片等软硬件的改造升级尤为重要。目前,金城银行的进展如何,在选型上更关注哪些因素?
  王田丰:你刚刚提到的这个,确实是大势所趋,当前也是从中农工建等大行开始,层层往下推进。就金城银行而言,持续保持和监管的沟通,持续保持和同业交流,小步快跑,持续推进。
  目前我们也有一些实际的进展。例如,过去我们有很多小型机,其实不太好维护,一旦出现故障,对业务的连续性有较大影响,于是我们在今年把这些小型机和Oracle的数据库都进行了逐步替换。
  在国产数据库方面,我们也对市面上的数据库产品进行了调研,筛选基本的原则是,它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一定市场占有率;有成熟的技术团队持续支撑,有完整的路径发展规划。另外,我们还会考虑费用成本和迁移成本。
  总而言之,数据库的国产化替换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后续待时机成熟,采取逐步替换的策略,逐步推进信创进程。
  积极拥抱大模型但行动上谨慎
  《21世纪》:如何看待大模型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金城银行是否有相关应用,效果如何?
  王田丰: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其实大家都能看到,它将来的应用场景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在模型的准确性、数据隐私保护以及算力在内的几个短板和难点补齐或优化后,它必然会催生大量的应用场景。
  说回到金城银行,我们在三六零集团构建的大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微调,并结合金城银行的知识库做了一个技术底座,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的对话能力。
  借助大模型,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一些实际应用场景,比如说智能助手,可以帮助进行语义分析、情绪判断等,比较适合应用在客服、电销、催收等领域;我们也搭建了自己的大模型文档助手,通过交互能力形成探索大纲,这对我们未来的业务开展有所帮助;在应用运维方面,我们也计划探索通过大模型分析运维事件,协助我们定位分析问题场景。
  《21世纪》:对于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而言,深入应用大模型方面存在诸如算力、资金等方面的短板,金城银行将如何克服?
  王田丰:对于金城银行来说,我们一定是持开放的态度拥抱这个事情,但行动上是谨慎、审慎的。当前场景下我们应该是不会去自研大模型。
  在我看来,大模型远没进化到最终形态,从我们的实践表现来看,10B、100B乃至1000B的大模型它们所具备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之带来的成本也是呈几何式上升,每一次预训练需要的算力和样本数据量已经累计到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这个赛道已经不适合小玩家参与,只有真正的巨头才能参与。
  而对于中小银行业务所需的行业大模型其实并不需要具备那么多维的通识能力,当前场景下,更有性价比的方式是和一些具备预训练大模型能力的科技公司合作,基于我们的业务场景对预训练好的大模型进行微调,在考虑大模型准确性、隐私数据保护、可解释性以及算力问题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的应用场景,基于行业大模型进行应用重构。
  我认为,这种模式可以避开算力和资金的短板,迅速将大模型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业务收益,同时帮助大模型找出应用中的短板。等到未来大模型基础能力再次进化时,我们也可以在上层应用花较小的成本完成升级。
  将更高质量探索“数字金融”
  《21世纪》:作为一家定位于数字银行的民营银行,你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篇大文章中的“数字金融”?
  王田丰:就我个人理解,数字金融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分支概念,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十四五”开始,国家对数字中国就有了顶层定义,在当前全面步入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推进全社会各产业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前期讨论比较多的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我个人认为,数字金融和产业数字化息息相关。产业升级既需要数字化改革,又需要金融体系的输血,数字金融的提出旨在加速该进程,提升金融机构自身数字化水平以及金融体系对全产业的促进能力。
  金城银行本身作为一家数字银行,这种情况下的政策东风和时代红利,可以更高质量地去实践我们自己的数字金融探索。
  《21世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金城银行数字化转型助力特色化业务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田丰:金城银行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一直都在探索差异化与特色化经营的数字银行崭新发展路径。比如,从2021年开始,我们重点在探索用数字化、在线化的方式去服务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
  所有人都知道,服务中小微企业难度很大,要做好大数据风控,必须要接入真实可信、海量多维的数据源,基于此,我们在满足相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中小微企业客户特征,从税务、工商、司法、供应链上下游、征信等等五十多个底层数据维度出发精准描绘客户画像,目前已开发特征变量数万个,利用海量数据分析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计算等前沿算法,开发出风控规则数千条,建立了覆盖贷中、贷前、贷后全流程在线自动化大数据风控体系。除此之外,我们也首次将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波动周期数据加入到大数据模型中,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变化情况。
  除了特色服务中小微企业,如今我们也在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探索另外一个特色化业务产品——金城速汇,这是国内首款个人数字化人民币跨境汇款产品,汇款没有中间行流转扣费,可实现全额、秒级到账,顺应“本币优先”原则,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目前该项业务的发展非常快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对话金城银行王田丰:始终关注科技对业务和管理价值的增益效果,新里程最新消息,新里程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